門脈性肝硬化

門脈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為各型肝硬化中最常見者。慢性酒精中毒,營養之調,腸道感染,藥物或工業毒物中毒及慢性心功能不全引起的,但本病在歐美因長期酗酒者引起多見(酒精性肝硬化),在我國及日本,病毒性肝炎則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肝炎後肝硬化)。

概述

門脈性肝硬化(portal cirrhosis)為各型肝硬化中最常見者。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營養失調,腸道感染,藥物或工業毒物中毒及慢性心功能不全等病因均可引起,但本病在歐美因長期酗酒者引起多見(酒精性肝硬化),在中國及日本,病毒性肝炎則可能是其主要原因(肝炎後肝硬化)。癌變率低。

病因

⒈病毒性肝炎 這是中國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乙型慢性肝炎與肝硬化的發生有密切關係。這無論在流行病學、臨床、還是病理形態等方面都有很多令人信服的資料,值得重視。

⒉慢性酒精中毒 長期酗酒是引起肝硬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這在歐美一些國家更為突出。由於酒精在體內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乙醛對肝細胞有直接毒害作用,使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而逐漸進展為肝硬化。

⒊營養不良 如食物中長期缺乏蛋氨酸或膽鹼類物質時,使肝臟合成磷脂障礙而經過脂肪肝漸發展為肝硬化。

⒋有毒物質的損傷作用 許多化學物質可以損傷肝細胞,例如四氯化碳、辛可芬等,如長期作用可致肝損傷而引起肝硬化。

病理變化

肉眼觀,早、中期肝體積正常或略增大,質地正常或稍硬。後期肝體積縮小 ,重量減輕,由正常的1500g減至1000g以下。肝硬度增加,表面呈顆粒狀或小結節狀,大小相仿,最大結節直徑不超過1.0cm。

切面見小結節周圍為纖維組織條索包繞。結節呈黃褐色(脂肪變)或黃綠色(淤膽)瀰漫分布於全肝。假小葉結構、大小基本一致,見肝細胞變性和點、灶狀壞死的基礎病變。

臨床表現

門脈高壓症出現早且重,晚期出現肝功能障礙。

⑴慢性淤血性脾大 脾大後引起脾功能障礙

⑵腹水

⑶側支循環形成 胃底於食管下段靜脈叢曲張,甚至破裂發生致命性大出血,肝硬化患者常見死亡原因;直腸靜脈叢曲張,形成痔核,破裂便血;臍周淺靜脈高度擴張,海蛇頭等

⑷胃腸淤血、水腫

臨床病理聯繫

1.門脈高壓症門靜脈壓力超過1.96kPa(200mmHg)以上。這主要是由於肝的正常結構被破壞,肝內血液循環被改建造成的。

原因:①竇性阻塞:由於肝內廣泛的結締組織增生,肝血竇閉塞或竇周纖維化,使門靜脈循環受阻;②竇後性阻塞:假小葉及纖維結締組織壓迫小葉下靜脈,使肝竇內血液流出受阻,繼而阻礙門靜脈血液流入肝血竇;③竇前性阻塞:肝動脈小分支與門靜脈小分支在匯入肝竇前形成異常吻合,使壓力高的動脈血流入門靜脈。門靜脈壓升高后,胃、腸、脾等器官的靜脈血回流受阻。

肝內血管異常吻合模式圖(黃色代表異常吻合支)肝硬化時側支循環模式圖

晚期因代償失調,患者常出現以下臨床症狀和體徵: 有70%~85%患者會出現脾腫大。肉眼觀,脾腫大,重量多在500g以下,少數可達800~1000g。質地變硬,包膜增厚,切面呈褐紅色。鏡下見脾竇擴張,竇內皮細胞增生、腫大,脾小體萎縮。紅髓內有含鐵血黃素沉著及纖維組織增生,形成黃褐色的含鐵結節。脾腫大後可引起脾功能亢進。

(2)胃腸淤血、水腫: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導致患者出現腹脹,食欲不振等症狀。

(3)腹水(ascites):在晚期出現,為淡黃*色透明的漏出液,量較大,以致腹部明顯膨隆。腹水形成原因主要有:①門靜脈高壓使門靜脈系統的毛細血管流體靜壓升高,液體自竇壁漏出,部分經肝包膜漏入腹腔;②肝細胞合成白蛋白功能降低,導致低蛋白血症,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③肝滅活作用降低,血中醛固酮、抗利尿素水平升高,引起水、鈉瀦留。

(4)側支循環形成:門靜脈壓升高使部分門靜脈血經門體靜脈吻合支繞過肝臟直接通過上、下腔靜脈回到右心。主要的側支循環和合併症有:①食管下段靜脈叢曲張、出血。途徑是門靜脈→胃冠狀靜脈→食管靜脈叢→奇靜脈→上腔靜脈。如食管下段靜脈叢曲張發生破裂可引起大嘔血,是肝硬化患者常見的死因之一;②直腸靜脈(痔靜脈)叢曲張。途徑是門靜脈→腸系膜下靜脈→痔靜脈→髂內靜脈→下腔靜脈。該靜脈叢破裂常發生便血,長期便血可引起貧血;③臍周及腹壁靜脈曲張。門靜脈→臍靜脈→臍周靜脈網→腹壁上、下靜脈→上、下腔靜脈。臍周靜脈網高度擴張,形成“海蛇頭”(caputmedusae)現象。

2.肝功能不全主要是肝細胞長期反覆受破壞的結果。由此而引起的臨床表現有:

(1)對激素的滅活作用減弱:由於肝對雌激素滅活作用減弱,導致雌激素水平升高,體表的小動脈末梢擴張形成蜘蛛狀血管痣和肝掌(患者手掌大、小魚際處常發紅,加壓後褪色)。此外,男性患者可出現睪丸萎縮、乳腺發育症。女性患者出現月經不調,不孕等。

(2)出血傾向:患者有鼻衄、牙齦出血、黏膜、漿膜出血及皮下淤斑等。主要由於肝合成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減少以及脾腫大、脾功能亢進,血小板破壞過多所致。

(3)膽色素代謝障礙:因肝細胞壞死及肝內膽管膽汁淤積而出現肝細胞性黃疸,多見於肝硬化晚期。

(4)蛋白質合成障礙:肝細胞受損傷後,合成蛋白質的功能降低,使血漿蛋白減少。同時由於從胃腸道吸收的一些抗原性物質不經肝細胞處理,直接經過側支循環進入體循環,刺激免疫系統合成球蛋白增多,故出現血漿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現象。

(5)肝性腦病(肝昏迷):是肝功能極度衰竭的結果,主要由於腸內含氮物質不能在肝內解毒而引起的氨中毒,是導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又一重要原因。

分流術

肝硬化患者中約有1/4的患者伴有脾功能亢進(簡稱脾亢),血吸蟲性、酒精性肝硬化脾亢的發生率更高,脾臟越大發生脾亢的可能性也越大。脾亢的症狀有脾腫大、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或增生、貧血等。

脾亢發生的機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過去有一些學者認為脾亢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肝硬化時形成高壓,脾臟充血腫大,使血液淤積在肝臟,從而血液受機械性破壞增多,患者接受門腔分流術後門靜脈壓力下降,往往脾腫大及脾功能亢進也得到緩解。然而現在研究發現,分流術後有相當一部分患者(25%左右)脾亢未得到緩解,甚至部分肝硬化患者在分流術後發生脾亢。究其原因,可能是門靜脈高壓時肝臟側支循環開放,腸道一些抗原性物質不經過肝臟,避開了肝臟枯否氏細胞的監視、殺滅,而直接進入體循環,刺激脾臟單核巨噬細胞增生,從而破壞血細胞,形成脾亢。

肝硬化預防

1.飲食預防:預防肝硬化的發生,在飲食上,應該以進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和易於消化食物為主,健康合理飲食,對於肝硬化的預防有著重要的作用。同時,在飲食上,還要做到定時、定量、有節制,定時的一日三餐,不過飽過量。

2.戒菸忌酒:戒菸忌酒,做到這一點可以充分的預防肝硬化的發生,酒能助火動血,長期飲酒,尤其是烈性酒,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除此以外,飲酒可使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加重,從而引發肝硬化的發生。長期吸菸不利於肝病的穩定和恢復,可加快肝硬化的進程,有促發肝癌的危險。所以說戒菸忌酒是預防肝硬化的措施之一。

3.用藥從簡:預防肝硬化的發生,還要對於藥物有選擇合理的運用。如果因為生病而盲目過多地濫用一般性藥物,會加重肝臟負擔,且不利於病情恢復。預防肝硬化的發生還要對肝臟有害的藥物如異煙肼、巴比妥類應慎用或忌用。

4.情緒穩定:這也是肝硬化的預防措施之一。肝臟與精神情志的關係非常密切。情緒不佳,精神抑鬱,暴怒激動均可影響肝的機能,加速病變的發展。樹立堅強意志,心情開朗,振作精神,有利於預防肝硬化的發生。

以上就是關於怎樣預防肝硬化發生的一些措施和應該注意的事項。這些,在日常生活中都人們都可以非常簡單的做到。所以說,預防肝硬化的發生非常簡單。但是,對於長期堅持而言卻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小編在這裡希望大家能夠為了預防肝硬化的發生而持之以恆。

飲食注意事項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一:蛋白飲食慎量。雖然強調患者需進高蛋白飲食,但是有肝性腦病者應低蛋白飲食。

肝硬化飲食需治癒之二:進食慎量。進食量以八成飽為佳,切勿過量,以進食後不感到腹脹為度,有餐後腹脹者,應減少進餐前後的湯量。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三:對症。食物品種應以易消化食物為主,黃疸時減少蛋白質的攝人,等黃疸消退再逐漸增加蛋白質攝入,以免誘發膽囊炎發作,加重黃疸或使黃疸不易消退。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四:忌空腹。肝硬化的飲食可選用的食物為魚、青菜、豆芽、豆製品等,水果以橙子、蘋果較好,但要注意不要空腹進食水果,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五:衛生。肝硬化調理過程中,所有食物均應新鮮乾淨,以免因抵抗力下降,出現腹瀉等腸道感染表現而加重病情。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六:忌粗糙。肝硬化的飲食食物不宜過於粗糙,以免誘發曲張食道靜脈破裂出血。

肝硬化飲食注意什麼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一:蛋白飲食慎量。雖然強調患者需進高蛋白飲食,但是有肝性腦病者應低蛋白飲食。

肝硬化飲食需治癒之二:進食慎量。進食量以八成飽為佳,切勿過量,以進食後不感到腹脹為度,有餐後腹脹者,應減少進餐前後的湯量。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三:對症。食物品種應以易消化食物為主,黃疸時減少蛋白質的攝人,等黃疸消退再逐漸增加蛋白質攝入,以免誘發膽囊炎發作,加重黃疸或使黃疸不易消退。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四:忌空腹。肝硬化的飲食可選用的食物為魚、青菜、豆芽、豆製品等,水果以橙子、蘋果較好,但要注意不要空腹進食水果,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五:衛生。肝硬化調理過程中,所有食物均應新鮮乾淨,以免因抵抗力下降,出現腹瀉等腸道感染表現而加重病情。

肝硬化飲食需注意之六:忌粗糙。肝硬化的飲食食物不宜過於粗糙,以免誘發曲張食道靜脈破裂出血。

肝硬化病人可以吃什麼

1、食用的食物應易消化,富營養、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低脂為肝硬化病人選擇飲食的原則。

2、肝硬化病人有腹水時要臥床休息,增加營養,並限制鹽的攝入,最好採用無鹽或低鹽飲食,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5克為宜。

3、肝硬化病人.腹水明顯時還要限制水的攝入,一般進水量以控制在每日1000毫升。嚴重低鈉血症者,應限制在500毫升以內。

4、伴有食道靜脈曲張者,應避免食用刺激性的及硬的食物,以免損傷曲張的食道靜脈造成大出血。

5、肝硬化病人有肝昏迷可能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3餐應以蔬菜為主。

6、禁酒戒菸,不要濫用“護肝”藥物。

7、定期到醫院作肝功能,甲胎蛋白,超音波等檢查。

中醫治療肝硬化?

第一是疏肝理氣,活血消積。主要針對氣滯血瘀型,這種症狀常見於肝硬化代償期和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除消化道症狀外,尚有肝脾腫大、壓痛明顯、質硬、面色晦暗或紫暗、有蜘蛛痣和肝掌等症狀。

第二是疏肝健脾,兼以活血。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肝鬱脾虛型,肝鬱脾虛型多屬早期肝硬化患者,並有有胃納減少、胸腹悶脹、兩脅脹痛、噯氣不舒、四肢倦怠、乏力、便溏、面色萎黃、舌色或暗紅或淡、舌體較胖等症狀。

第三是運脾利濕,理氣行水。主要針對的是水濕內阻型患者。水濕內阻型多屬肝硬化失代償期腹水輕症,常見症狀有腹脹如鼓、按之堅滿、或如蛙腹、兩脅脹痛、胸悶納呆、噁心欲吐、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淡紅、苔白膩或薄白等。

第四是祛瘀通絡,活血利水。主要針對的是淤血阻絡型患者。淤血阻絡型多見於門靜脈高壓症明顯患者者,患者有腹大堅滿、按之不陷而硬、腹壁青筋顯露、脅腹攻痛、唇色紫褐、大便色黑、小便短赤、舌質紫紅或有瘀點、瘀斑、舌下靜脈曲張、舌苔薄黃膩等症狀。

第五是滋補肝腎,育陰利水。主要針對的是肝腎陰虛型患者。肝腎陰虛型患者除水濕內阻症狀外,尚有面色灰滯、形體消瘦、潮熱心煩、手足心熱、唇乾口燥、失眠多夢、脈細無力等症狀。

第六是健脾溫腎,化氣行水。主要針對脾腎陽虛型患者:脾腎陽虛型除水濕內阻症狀外,尚有面色萎黃或蒼白、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白、大便稀溏、下肢浮腫、脈沉細無力等症狀。

中醫治療肝硬化強調扶助患者正氣調理脾胃、健脾益氣,祛濕熱。肝纖維化病人病血絡淤阻,故多運用扶脾固本、活血化瘀的方法抗肝纖維化。益成肝病防治中心的專家指出,患者應該在專業的肝病醫院進行正規的治療,針對中醫無法達到效果的病情,如抗病毒、肝細胞再生和修復機體免疫系統等方面應採取其他有效的治療方法,達到指標治本的目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