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司氏

門司氏,起源於日本歷史時期,門司氏的家族關係十分複雜,其後裔後來出仕大內、毛利氏。

名稱

門司氏

簡介

得到源家信任的中原親能於建久六年(1195)成為鎮西奉行。後來在西國下總的親能的孫子親房於寛元二年(1244)接到幕府的命令前往豐前的門司半島建築據關口掌握交通權。以包括規矩郡的片野郷、柳郷、楠原郷在內的門司六郷為領地。

在建長七年的時候,作為「飛領土」的筑前香椎院也被他兼有,其在豐前北部的實力明顯增加。而且門司氏與豊後大友氏是同祖親族的關係,這點可以從他們西遷和占領飛領時大友氏都從筑前出兵協助可以看出。

門司氏在最初自稱為藤原氏或是下總氏,在到達門司以後取當地的地名開始稱自己為門司氏。本城為門司城,後來又先後修築了三角山城、足立城、寒竹城、若王子城、金山城等五座城池。

南北朝時期,屬於南朝的門司親頼修築了猿喰城,和屬於北朝的本族對立,開始骨肉相殘。親頼和菊池氏結盟後成為南朝在北豐後唯一的南朝勢力。屬於北朝方面的一支族人門司親尚在率軍增援與敵激戰的大內氏的時候,一門的大和守親通忽然反叛,全族上下七十餘人全數被討死。

門司氏的家族關係十分複雜。伊川、吉志、大積、楠原、柳、片野各系都是門司的庶支。從鎌倉開始經過南北朝、室町到戦國這段大約4世紀的時間裡門司氏一直以門司半島為中心生活著。在這期間,大積系門司氏成為毛利氏的屬下,進入南方城隨即以南方氏自稱。

門司氏憑藉門司半島優越的地理條件、和自己掌控的海峽交通通行權,軍事経済上又有國人有力的支持應該可以很快的強大起來的啊,可是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門司半島成為諸強反覆爭奪的戰場,而門司家優秀的家人們也在這些戰鬥中慢慢被消耗掉了。原因只不過是因為門司氏的領地斷絕了各路大名侵略他國的道路而已。

応仁文明年間門司能秀成為大內家重要的政務參與者,而且他本人還是歌道的高手。連歌大師飯尾宗拜訪山口的時候能秀招待了他。此外,宗祇渡海到達九州的第一天就住在門司家親家裡,並且和門司家的人們一起切磋俳句。

門司氏的後裔後來出仕大內、毛利氏。而它們的支流宇都宮、宗像、立花、宗氏等則散布於肥後、豊後等地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