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頸薩龍

長頸薩龍

長頸薩龍(屬名Ampelosaurus),是泰坦巨龍類下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歐洲。與大部份蜥腳下目恐龍相似,它有著長頸及長尾巴。長頸薩龍的背部有皮內成骨形成的鱗甲。它由鼻端至尾巴可達15米長。

命名

長頸薩龍的重建模型法國古生物學家Jean Le Loeuff於1995年首先描述及命名這種恐龍。屬名是由古希臘文的“ampelos”而來,意即“葡萄樹”,因為原先的化石是在法國南部近利穆·布朗克特的葡萄園發現的。當中只有一個種,學名為“A. atacis”,是以奧德河來命名,因奧德河的拉丁文是“Atax”。

化石

長頸薩龍 長頸薩龍
長頸薩龍首先在法國奧德省的Campagne-sur-Aude附近被發現。它是在Marnes Rouges Inférieures地層的底層被發現,被認為是屬於上白堊紀的麥斯特里希特階,距今約7400萬到7000萬年前。這些沉積層過去是有著數條河流的泛濫平原。
化石首先於1989年在屍骨層中被發現,當中有著數條肋骨、由背部至尾巴的脊椎及四肢的骨頭,沒有發現頭顱骨,只有發現一顆牙齒。在屍骨層中,也發現四個不同大小及形狀的鱗甲。這些化石是來自幾個不同的個體。之後,同一地區就發掘出更多的化石,包括一較完整的骨骼,包括部份頭顱骨及下頜。

分類

長頸薩龍的尾椎特徵、及皮內成骨形成的鱗甲,顯示它是屬於泰坦巨龍類的岩盔龍類(Lithostrotia)演化支,當中也包括了阿拉摩龍及薩爾塔龍。但是由於長頸薩龍從未進行分支系統學的分析,故此這些分類都不能成為結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