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萼半蒴苣苔

長萼半蒴苣苔

長萼半蒴苣苔為多年生草本,莖高達二米,近圓柱形,具多數節,無毛,;葉對生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生於山谷林下石上或陰處,林緣溝旁或岩石上、溝邊石縫中,石灰岩山地陰濕處。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種中文名:長萼半蒴苣苔

種拉丁名:HemiboealongisepalaZ.Y.Li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高達二米,近圓柱形,具多數節,無毛,千時稻草色,堅硬。葉對生;葉片千時紙質,卵狀披針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長9.5一12.5厘米,寬4.4一5.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邊緣具淺鈍齒,葉面綠色,散生短柔毛,背面淡綠色,無毛;蠕蟲狀石細胞嵌生於維管束周圍的基本組織中;側脈每側10—12條;葉柄長1—5.5厘米,無毛,肉質。聚傘花序假頂生,具6一9花;花序梗長3—3.6厘米,無毛;總苞球形,直徑約1.7厘米,頂端具短尖頭,無毛,開放後呈船形;花梗長3—6毫米,無毛。萼片5,線狀披針形,長19—20毫米,無毛,寬2.5毫米,千時膜質,淡白色。花冠白色,長約3.4厘米,外面無毛;簡長2.6厘米,內面基部上方4毫米處有一毛環,口部直徑10毫米,基部上方直徑4毫米;上唇長6毫米,2淺裂,裂片半圓形,下唇長8毫米,3深裂,裂片卵圓形。雄蕊:花絲著生於花冠基部上方14毫米處,絲狀,長10毫米;花葯近圓形,長約2毫米,腹面完全連著;退化雄蕊3,側面2個長約5.5毫米,絲狀,著生於花冠基部上方1.5厘米處,頂端小頭狀,中央1個長約1.5毫米,狹線形。花盤環狀,高約0.7毫米。雌蕊長2.2厘米,無毛,子房線形,柱頭近頭狀。蒴果未見。花期9—10月。

地理分布

產廣西東興。

生存環境

生山谷林下陰處。

本屬資料

屬中文名:半蒴苣苔屬 

屬拉丁名:Hemiboea

本屬特徵:多年生草本。莖直立。葉對生,花序假頂生或腋生,二歧聚傘狀或合軸或單歧聚傘狀,有時簡化成單花;總苞球形,頂端具小尖頭,開放後呈船形、碗形或壇狀。花萼5裂,裂片具3脈;花冠漏斗狀筒形,白色、淡黃色或粉紅色,內面常具紫斑,檐部二唇形,比筒短,上唇2裂,下唇3裂,筒內具一毛環;能育雄蕊2,著生於花冠筒的下(前)方,藥室平行,頂端不匯合,一對花葯以頂端或腹面連著;

本屬花粉形態:H.Henryi花粉近球形,有時近長球形,極面觀為近圓形。大小為(18.3一)19.7(一21.8)X(18.3一)20.2(一21.8)微米。3擬孔溝,溝長而寬,具溝膜,上有顆粒狀突起;擬孔界限不清楚。外壁厚度約1.7微米,內外層等厚,細網狀紋飾。網脊較粗;網眼為近圓形,橢圓形或較不規則形狀。

本屬生境:生於山谷林下石上或陰處,林緣溝旁或岩石上、溝邊石縫中,石灰岩山地陰濕處。海拔80—2100米。

本屬分布:雲南:河口、金平、麻栗坡、蒙自、西疇、富寧、硯山、屏邊、馬關。貴州:貴定、畢節、興仁、安龍、荔坡、獨山、印江、楣潭、開陽、三都、凱里、惠水、鳳岡、天柱、遵義、冊享、鎮遠、貞豐、望謨、清鎮、興義、習水、德江、甕安、納雍、榕江、從江、松桃、盤縣。四川:敘永、城口、灌縣、奉節、峨眉山、南川、馬邊、天全、興文、珙縣、重慶、黔江、秀山、巫溪、美姑、古藺、宜。

本科資料

長萼半蒴苣苔長萼半蒴苣苔

科中文名:苦苣苔科

科拉丁名:Gesneriaceae

本科概述:該科約140屬,2000種,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56屬,約416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以南各省,少數屬往北分布,最北可達遼寧西部。其中28屬為我國特有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