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興侯

炳文奮擊,大敗去。 炳文又敗之,獲其元帥宋興祖。 炳文與費聚出戰,又大敗之。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殺戮功臣太甚,導致繼任的明惠帝手下缺乏將才可用,而耿炳文是少數倖存者之一。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爆發靖難之役時,朝廷僅能派65歲的耿炳文率兵北上討伐,佩征北大將軍印,號稱30萬人。炳文軍13萬人在八月到達真定,徐凱率兵駐河間,潘忠、楊松率兵駐鄚州(在今河北任丘),以先鋒9000人據守雄縣。燕軍趁中秋之夜突襲雄縣,又擊敗了援兵,潘忠、楊松被執,燕軍攻陷鄚州。炳文在移動部隊渡過滹沱河時被燕軍攻擊,部將李堅、甯忠、顧成被執,斬首3萬餘級。炳文與殘軍10萬人退入真定城(今河北正定),堅守不出。耿炳文拙於攻略,長於守城,故能固守長興達十年之久。朱棣攻城三日,一直沒有攻下,於是對諸將說:“攻城下策,徒曠時日,鈍我士氣。”遂解圍而去。但此時惠帝接受黃子澄的建議,撤換耿炳文,以李文忠之子曹國公李景隆接任,齊泰堅決反對,但建文帝不聽,由景隆調兵五十萬伐燕,戰事遂不可為。
明成祖朱棣奪權成功後,御史陳瑛在永樂元年(1403年)劾耿炳文“衣服器皿有龍鳳飾,玉帶用紅鞓,僭妄不道”,耿炳文上吊自殺。
炳文長子耿璇是懿文太子朱標長女江都公主駙馬
耿炳文,濠人。父君用,從太祖渡江,積功為管軍總管。極其善於防守。援宜興,與張士誠兵爭柵,力戰死。炳文襲職,領其軍。取廣德,進攻長興,敗士誠將趙打虎,獲戰船三百餘艘,擒其守將李福安等,遂克長興。長興據太湖口,陸通廣德,與宣、歙接壤,為江、浙門戶。太祖既得其地,大喜,改為長安州,立永興翼元帥府,以炳文為總兵都元帥,守之。溫祥卿者,多智數。避亂來歸,炳文引入幕府,畫守御計甚悉。張士誠左丞潘元明、元帥嚴再興帥師來爭。炳文奮擊,大敗去。久之,士誠復遣司徒李伯升帥眾十萬,水陸進攻。城中兵七千,太祖患之,命陳德華高費聚往援。伯升夜劫營,諸將皆潰。炳文嬰城固守,攻甚急,隨方御之,不解甲者月余。常遇春復帥援兵至,伯升棄營遁,追斬五千餘人。其明年,改永興翼元帥府為永興衛親軍指揮使司,以炳文為使。已而士誠大發兵,遣其弟士信復來爭。炳文又敗之,獲其元帥宋興祖。士信憤甚,益兵圍城。炳文與費聚出戰,又大敗之。長興為士誠必爭地,炳文拒守凡十年,以寡御眾,大小數十戰,戰無不勝,士誠迄不得逞。大軍伐士誠,炳文將所部克湖州,圍平江。吳平,進大都督府僉事。
朱元璋死後,建文帝即位。建文元年,燕王朱棣(後來的明成祖)以“清君側”名義起兵造反。 耿炳文奉命率兵抵禦,結果大敗而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