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清靈岩寺羅漢像

長清靈岩寺羅漢像

靈岩寺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其內千佛殿中40尊等身高的彩繪羅漢像,分別塑於宋代和明代,是聞名的雕塑藝術珍品,被近代文學家梁啓超譽為“海內第一名塑”。

基本信息

長清靈岩寺羅漢像

正文

《靈岩寺羅漢像》,靈岩寺位於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其內千佛殿中40尊等身高的彩繪羅漢像,分別塑於宋代明代,是聞名的雕塑藝術珍品,被近代文學家梁啓超譽為“海內第一名塑”。
長清靈岩寺羅漢像清靈岩寺羅漢像

靈岩寺坐落在泰山西北支脈的靈岩山上,並因山而得名。它由高僧朗公創建於東晉時代,在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被毀,後來,又在北魏孝明帝正光年間(公元520年至525年)由法定和尚主持重建。到唐代,靈岩寺已經具有相當規模,至北宋則達到鼎盛。以後的金元明清數代,寺院雖然未再擴大,但依然保持了相當的規模。
靈岩寺內倖存的古代藝術珍品中,最有價值的莫過於千佛殿內的40尊彩塑羅漢像。這些塑像環列於殿內四周的壁壇上,壇座高約78厘米,腳座高約33厘米,壇座至羅漢頭頂高約155厘米,整體看大小一致,比真人略大。塑像大都完成於宋代,少量是明代塑的。
羅漢像的胎骨主要有鐵制和木製兩種,製成後用粗泥捏成大體形態,待其乾後再用粘軟的細泥塑出具體形象。細泥乾後,用以榆皮絨、麻筋。細沙、膠泥等合成的泥膏塑造形體表面的細緻部分,並在整體乾後進行整形,塗以經膠質調和的白堊為底色。
長清靈岩寺羅漢像長清靈岩寺羅漢像

創作塑像的古代匠師們大膽地採用了寫實風格,不但形體、比例、相貌與真人維妙維肖,血脈、筋骨也清晰可見,完全符合人體解剖學。塑像的衣飾貼體利落,對衣紋線條的曲直、角度的轉折,光線的明暗都注意到了剛柔相濟和虛實對比,甚至透過衣紋可以體察到人體的筋骨。此外,衣飾的細部製作也十分精緻,即使衣帶的來龍去脈和結扣的穿插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在創作中,工匠們摒棄了宗教作品一貫的冷漠,對人物的性格刻畫入微。儘管這些羅漢均採用座姿,但由於動作各異,形神不同,竟無一絲單調的感覺,反而因為它們豐富的面部表情,使人平添一種親切的感覺。
靈岩寺羅漢像在中國雕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國當代藝術大師劉海粟在參觀後,欣然揮毫題道“靈岩名塑,天下第一,有血有肉,活靈活現”。

配圖

相關連線

靈岩寺座落在泰山西北麓長清縣的靈谷峪中,距濟南市75公里。寺院依山勢構築,參差錯落,隱現於群山環抱的絕谷之中,掩映在雲山煙樹之間,沿途碑碣林立,寺內古蹟薈萃,特別是千佛殿中的雕像,更是名冠天下,讓人流連、讚嘆。
靈岩寺始建於前秦符堅永興年間(357—358年),由郎公和尚創建。據《神僧傳》記載:“朗公和尚說法秦山北岩下,聽者千人,石為之點頭。眾以告,公曰:此山靈也,為我解化。他時涅槃當埋於此”。靈岩寺就取名於頑石點頭之意。北魏孝明帝正光初年(520年),法定和尚重興靈岩寺。至唐朝時,靈岩寺與浙江天台國清寺、湖北江陵玉泉寺、江蘇南京棲霞寺併名,被譽為天下寺院四絕。現寺內唐代文物眾多,有魯班洞、功德頂證明殿石窟造像、辟支塔、慧祟塔、千佛殿、御書閣、李北海撰書的《靈岩寺頌碑》等。
長清靈岩寺羅漢像長清靈岩寺羅漢像

宋朝時靈岩寺的重要住持有瓊環(重淨)、仁欽(淨照)、妙空(淨如)等,據張公亮《齊州景德靈岩寺記》和卞育《游靈岩記》記載:“寺之殿堂廊廡廚僧房,間總五百四十,僧百,行童百有五十,舉全數也”。並形成以天王殿、大雄寶殿、五花殿為中軸線的寺廟建築群。
元明清歷代,靈岩寺仍然香火隆盛,香客遊人不減以前。文人王世貞說:“靈岩是泰山背幽絕處,游泰山不游靈岩不成游也”。
現存靈岩寺主要建築有千佛殿、辟支塔、大雄寶殿、鐘鼓樓、證盟殿、慧崇塔、墓塔林等。近年來,經過修復整理,交給佛教團體管理使用,作為佛教活動場所對外開放,使這座千年古剎重放光彩。
千佛殿是寺內保存下來最早的木構建築,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年),宋、明、清時予以重修,至今保存完好。千佛殿為單檐灰筒瓦頂建築,殿面7間,建於兩米高的基座上。前檐八根石柱,柱礎雕刻著龍、鳳、花葉水波及蓮瓣、寶裝荷花等紋樣,雕工精美,匠心獨具。斗拱由於層層疊套,使前檐伸出兩米,檐角長伸高聳,顯示出展翅欲飛的風采。
殿正中佛龕上供奉著三尊佛像,正中釋迦牟尼的化身毗盧遮那佛,系宋代治平年間(1064一1067年)塑,竹藤編織髹漆泥金,端坐在蓮花座上。而蓮花座上的數百支蓮瓣細長靈巧,各各分離疏散,形成一條美妙的花壇,使塑像更顯莊嚴。左為藥師佛,右為阿彌陀佛,均為明代銅鑄,各重五千斤。三尊佛像莊嚴肅穆,眉宇間凝視的目光,與朝拜者的視線呼應,充分表達了“人天相接,兩得相見”的目的。
牆的四面有上千尊約30厘米高的小佛像,多為木雕,少數為銅鑄。最吸引人注目的是四周的40尊羅漢像,每尊高約1.1米,加上壇座共1.55米,整體上與真人大小一致。根據寺內現存木牌題榜,這40尊羅漢有釋迦牟尼弟子、印度高僧,有中國高僧慧遠、慧可、慧顗,還有靈岩寺歷任住持等。
這些塑像特徵是變化多姿,現實感強,衣飾卷褶自然,面形較方,外眼角上吊,結構上筋骨逼真,有的脈管都隱約可見,手足比較瘦削。據張鶴雲先生所著《山東靈岩寺》考證,現無確切文字材料記載其塑造年代,根據塑像風格,可暫定為宋代塑像。這批塑像生動地反映了我國古代雕塑藝術的精湛技藝和藝術成就,對人物性格刻劃入微,風格寫實,這些羅漢,有柱杖,有端拱,有靜思默想,有縱目遠望,有俯首低吟,有據理爭辯,喜怒哀樂,都“夸而有節,飾而不誣”。塑像的衣飾貼體利落而富有節奏感,著意襯托出頭部表情和手部動作,增加了藝術感染力。梁啓超遊覽至此,讚嘆為“海內第一塑”。
千佛殿西面的辟支塔也十分壯觀,數里之外即可遙望。此塔建於唐天寶十二年(753年),塔身磚砌,八角九級十二檐,高54米。每層四面辟門,可循級而上。南宋文學家曾鞏贊道:“法定禪房臨峭谷,辟支靈塔冠層巒。”
在靈岩寺之西,有唐至清朝靈岩寺住持僧的墓塔167座,形制多樣,可與少林寺塔林比美。塔林中有日本僧人邵元撰寫的《息庵禪師道行碑記》,十分珍貴。
靈岩寺文物古蹟十分豐富。周圍群山環抱,有漢柏、摩頂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線天、對松橋以及五步三泉、鏡池春晴、方山積翠、明孔晴雪等勝景。
1995年6月23日上午,山東濟南長清靈岩寺舉行佛像開光慶典,來自全國部分地、市和濟南市的來賓和佛教四眾弟子500餘人參加了開光儀式。中國佛協常務理事、濟南市佛協名譽會長、長清靈岩寺住持明學法師主持了法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