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鎮

長河鎮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烈士的故鄉,位於杭州灣南岸,距寧波櫟社機場70餘公里,距正在建設的杭州灣大橋6公里。南有329國道和杭甬高速公路,西與大橋連線線相接,經過拓寬改造的省道線(余庵公路)和新開闢的中橫線穿鎮而過,交通便捷。全鎮區域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9萬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長河人民憑著勤勞和智慧拼搏於市場經濟的浪尖,“以菜興農”、“以工興鎮”的發展戰略,使長河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綜合經濟實力飛速增長,為寧波市綜合經濟實力“廿強鎮”,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9.8億元。

基本信息

浙江省寧波市慈谿市長河鎮

長河鎮是中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楊賢江烈士的故鄉,位於杭州灣南岸,距寧波櫟社機場70餘公里,距已建成的杭州灣大橋6公里。南有329國道和杭甬高速公路,西與大橋連線線相接,經過拓寬改造的省道線(余庵公路)和新開闢的中橫線穿鎮而過,交通便捷。全鎮區域總面積27.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9萬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長河人民憑著勤勞和智慧拼搏於市場經濟的浪尖,"以菜興農"、"以工興鎮"的發展戰略,使長河綜合經濟實力飛速增長,為寧波市綜合經濟實力"廿強鎮",2003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3.2億元,工農業總產值49.8億元。郵編是315326.

地理位置

長河鎮是慈谿市西部地區的重要集鎮,省道余庵公路和市中橫線縱橫穿鎮而過,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位於北緯30°15′,東經121°10′,寧紹平原北部,杭州灣南岸。

基本概況

長河鎮長河鎮

全鎮農業產業化程度較高,已成為慈谿及周邊地區的蔬菜集散地,每年有幾十個優新蔬菜品種在長河引種試種,白毛豆、綠花菜、甘藍菜等一批名優蔬菜品種在長河生根開花。蔬菜產銷以市蔬菜開發公司為依託,建立了6萬畝次的蔬菜基地,800餘名農民購銷員走南闖北拓市場,形成了年銷蔬菜3萬餘噸的銷售能力。寧波市慈谿農業科技示範園區被列為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市蔬菜開發公司被評為浙江省農業龍頭企業,鎮科協被評為全國科學技術先進集體。

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勢頭強勁。長河鎮現有各類工業企業1200餘家,其中集團型企業1家。已形成以廚房系列產品、草編工藝品、五金電子、水暖件、減壓閥等為主導的工業發展格局,行業優勢不斷顯現。“方太廚具”家喻戶曉,成為全國廚具行業的著名品牌。電子調諧器產品已占世界市場同類產品銷售的30%,自鑽自攻螺絲坐穩了全國市場的“半壁江山”,水暖件異軍突起,草帽行業大步挺進國際市場,減壓閥生產也走上了精品發展之路。20世紀末,長河工業開始走要素集聚之路,已初步形成了占地3000餘畝的現代化工業區。

按照“建設新區、營造環境”的發展戰略,長河鎮大手筆建設城鎮新區。全鎮形成了“四橫四縱”的交通網路,賢江文化廣場、鎮行政大樓、江濱公園等一批標誌性建築已經建成,城鎮新區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隨著商業街和住宅區的相繼建設,鄉鎮一流、小巧精緻的城鎮新區將呈現在杭州灣南沿。

乘駕大橋經濟時勢,長河鎮將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平台。面對新的挑戰,長河人民將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提煉賢江精神,廣交各界朋友,搶抓大橋經濟機遇,共創長河美好未來。

歷史沿革

長河鎮長河鎮

長河鎮,位於杭州灣南岸、縣城西北9公里處,成陸於北宋開寶年間。蓋因明成化7年(公元1471年),先民築潮塘以御海濤,村民由南北移,熬鹽墾殖,漸成村落集市。時有中人名長和者,名噪於市,故稱“長和市”。而“和”與“河”相諧,兼之塘下辟有數里長橫河一條,故後人世稱長河,鎮亦因此而得名。

歲月悠悠,滄海桑田。五百年間,長河地治並拆分合,屢有變更,舊時歸雲柯,後又屬雲和。公元1954年始從餘姚劃歸慈谿,曾有長河區、鎮、鄉、公社等稱謂。公元1992年,又併入滄田、大雲兩鄉,茲為今之長河鎮也。

山川育人,風水造物。長河庇先民之福,賴杭州灣之利,物華天寶,鍾靈毓秀,民風淳樸,百姓勤勞。盛產棉花、麥冬、大白蠶豆,名傳遐邇。尤以草帽編織著稱於世,花式豐富,色彩繽紛,工藝精美,巧奪天工,名揚歐亞大陸,故素有草帽之鄉美稱。

長河亦為三北重鎮、革命老區之一。人才薈萃,名人輩出,志士賢達,燦若星海。或鞠躬盡瘁,造福桑梓;或喋血疆場,為國捐軀。最為優秀者乃時代巨擘、近代三大教育家之一楊氏先生賢江,舉教育之大纛,辟理論之先河,著作等身,碩果纍纍,名垂青史,萬流敬仰。

白駒過隙,風雲變幻。彈指間,世事雲煙更疊萬千。欣逢改革盛世,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民眾殷富,安居樂業。長河經濟建設突飛猛進,城鎮面貌日新月異,以此進入發展新紀元。

地理環境

地理境域

長河鎮位於東經121°08′47″~121°12'30″,北緯30°12′18″~30°16′38″。地處慈谿市西北部偏西,東、東南連宗漢街道、天元鎮,西南、西鄰周巷鎮,北、東北與庵東鎮接壤。

長河鎮東西最大距離5.8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0千米。總面積29.31平方千米。其中陸地27.2平方千米,水域2.11平方千米。

氣候特徵

長河鎮處北亞熱帶南緣,屬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冬夏稍長,春秋略短。平均年日照時數2038小時,年日照百分率47%。年平均氣溫16.0℃,年平均降水量1272.8毫米,平均年徑流總量5.122億立方米,降水高峰月為9月,平均占年降水量14%。冬季盛行西北至北風,夏季盛行東到東南風,全年以東風為主,年平均風速3米/秒,年平均大風日數9.6天。夏秋間多熱帶風暴。境內災害性氣候以水、旱、風、潮為主,另有氣溫異常等。

人口民族

長河鎮長河鎮
長河鎮長河鎮
2011年末,長河鎮轄區總人口4438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563人,城鎮化率41.8%。另有流動人口30970人。總人口中,男性21859人,占49.3%;女性22523人,占50.7%。14歲以下4400人,占9.9%;15~64歲33547人,占75.6%;65歲以上6435人,占14.5%。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44172人,占99.5%;有壯、布依、苗族等14個民族,總計210人,占0.5%。2011年人口出生率7.03‰,人口死亡率8.7‰,人口自然增長率-1.6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514人。

行政區劃

2007年4月,全鎮轄1個居委會、11個村委會:長河街居委會、大雲村、大牌頭村、雲海村、長豐村、寧豐村、滄田村、滄北村、滄南村、賢江村、高興村、墊橋村。鎮政府駐賢江大道。

原轄32個村委會。2000年12月,方東村羅家路村、章家路村、塘頭路村合併為寧豐村;大路頭村、杜家路村、陸家路村合併為長豐村;輝弄村、賢江村合併為賢江村;大勝庵村、潮南村、塘灣村、三塘村、墊橋村合併為墊橋村;五根頭村、滄田村、老新街村合併為滄田村;滄北村、上水路灣村合併為滄北村;高興街村、高家村合併為高興村;三十弓村、四塘頭村、大路門村合併為滄南村;七塘村、六根頭村、大牌頭村合併為大牌頭村;大雲村、胡家路村、諸家路村合併為大雲村;墊橋路村、陸家路頭村合併為雲海村。

經濟

農業

2011年末,長河鎮耕地面積有2.3萬畝,人均0.52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1.39億元,比2010年增長11.2%,農業增加值1.39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4.3%。

2011年,長河鎮生產糧食4290.8噸,水稻產量858.6噸,大豆種植面積3650畝,產量1460噸,蔬菜種植面積29796畝,產量59592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4366元。

工業

2011年,長河鎮工業總產值120億元,比2010年增長6.2%,工業增加值23.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73.1%。

2011年,長河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職工1529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0億元,比2010年增長4.6%。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1家,其中10億元以上的1家。“方太”品牌連續四年位列“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同行業第一。

商業外貿

2011年末,長河鎮共有商業網點1419個,職工4257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8萬元,比2010年增長10.4%;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33億元,比2010年增長10%。

2011年,長河鎮進出口總額1.82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1.3%。其中出口1.8億美元,比2010年增長12.3%,主要產品有潔具、家電、草帽等。

財政金融

2011年,長河鎮財政總收入2.67億元,比2010年增長1.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6億元,比2010年增長-4%。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1238萬元,增值稅13679萬元,企業所得稅3944萬元,個人所得稅4245萬元,分別比2010年增長-29.2%、7.2%、2.2%、4.5%。人均財政收入6016元。各類存款餘額0.3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52億元。

榮譽

截至2011年,長河鎮獲得“全國文明鎮”、“全國環境優美鎮”、“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教育強鎮”、“浙江省生態鎮”的稱號。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長河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1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28個;公共圖書館1個,建築面積250平方米,藏書1.4萬餘冊;圖書室11個,藏書32500餘冊;博物館1個,建築面積650平方米。

教育

2011年末,長河鎮有幼稚園9所,在園幼兒1945人,專任教師108人;國小4所,在校生3490人,專任教師13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973人,專任教師107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復蓋率均達100%。

2011年,長河鎮教育經費達5437萬元,比2010年增長26.5%;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4384.54萬元,比2010年增長15.5%,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38.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長河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病床95張,固定資產總值2141.23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5名,其中執業醫師90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註冊護士3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8.84萬人次。住院手術204台次,出院病人1877人次。

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35963人,參保率97.6%。

體育

2011年末體育場地16處,體育社團25個,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38%。

廣播電視

1993年4月建長河鎮廣播電視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戶13007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6000戶,電視綜合復蓋率95%。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3戶,人數30人,支出14.09萬元,比2010年增長29.5%,月人均391.3元,比2010年增長25.2%;醫療救助51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7人次,共支出213.9萬元。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69戶,人數553人,支出249.13萬元,比2010年增長68.5%,月人均375.4元,比2010年增長65.2%;農村臨時救濟909人次,支出58.64萬元,比2010年增長26.6%。

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8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02.54萬元,比2010年增長19%。

敬老院1家,床位1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55人;有慈善分會5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560萬元,使1101人(次)困難民眾受益。

2011年末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0999人,參保率70%。

交通運輸

鎮區道路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34.81千米,道路鋪裝面積0.42平方千米。鎮區橋樑40座,總長度0.499千米。

公共運輸2011年末鎮區公交汽車線路5條,運營總里程達37.5千米,年客運量13.6萬人次。

縣鄉(鎮)級公路28條,總長55.68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網點4個,投遞路線單程244千米,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1.66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3.83萬筆,征訂報紙雜誌5202份。業務收入480萬元。

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5個。固定電話用戶1.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3.8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2萬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896萬元。

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鎮區供水站1座,鋪設幹線水管10.8千米,其中工業用水66萬噸、生活用水154萬噸。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21.02千米,污水治理工程5項,日污水處理能力4.1噸。

供電

2011年末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4座,主變壓器8台,總容量580.5兆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4條,總長度178千米,用電負荷5.17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2.45億千瓦時。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區有公園3個,公園面積2.81公頃,園林綠地面積7.71公頃,綠化復蓋率28.4%。

墊橋村

墊橋,低洼處所造之橋。明時姚北作為抗倭前沿地帶,在墊橋路口、催陳路口、周家路江沿線設定炮台,抗擊倭寇。清道光丁酉年間,地方仁人張仁一、孫九皋不七十壽宴,共同出資築橋於墊橋路江,以方便百姓交往,一時聲名大噪,百姓以"墊橋"冠地名而記之。

在歷史的長河中,墊橋區域幾經沿革,2000年12月實施村級行政區劃調整,潮南、塘灣、三塘、墊橋、大勝庵五村合併為一,以墊橋命名。

墊橋村農業以種植蔬菜為主,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湧現出一大批農產品購銷大戶,農業正由單純種植向流通領域擴張;工業以生產五金、塑膠等產品為主,特別是服裝衣架工業遠近聞名,全村2002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3億元,銷售1.2億元;第三產業蓬勃發展,村級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滄北村

滄北村人傑地靈,資源豐富,交通便捷。近年來全村各業生產迅猛發展,工業主要產品有水暖潔具、電信器材、工具機電器、紡織配件等,加入WTO後,外貿成倍增長;農業通過調整種植結構,發展一優二高農業,白毛豆、綠花菜等特色蔬菜初具規模;以交通、商業為主的第三產業得到長足發展。

滄南村

滄南村地理位置優越,位於蘆庵公路兩側,南與長河建成區交界,北鄰四塘江,滄田工業區南端,與杭州灣大橋相距約5公里,村辦公樓位於蘆庵公路東側,四塘橫江南約50米,由原三十弓、四塘頭、大路門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共有人口2595人,總戶數860戶,村行政面積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500多畝,22個村民小組。村黨總支下設4個支部,共有黨員99名。村莊內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治安良好,鄰里和睦。

村級集體經濟以工業為主,2002年工業總產值達1.5億元,農業以種植蔬菜為主,並不斷培植蔬菜產銷大戶,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同時不斷發展第三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滄田村

滄田村地處鎮北部,地域呈口子形,總面積2.34平方公里,四江交合,蘆庵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村辦公樓位於老余庵公路上,距新的蘆庵公路100米左右。全村總人口4660餘人,總戶數1550戶,有32個村民小組,共有120名黨員。

村內塊狀經濟和特色產業優勢十分明顯,工業經濟以水暖件潔具,自鑽自攻螺釘,汽車五金配件等產品為主。村工業園區初具規模,將成為全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農業經濟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從過去的單一植棉改為多類種植,較好地順應了市場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前景。

村莊建設日新月異,村莊主要道路已全面硬化,村莊環境不斷最佳化。村內有中學、國小、醫院、信用社、農貿市場等場所,已經形成了鎮北部的經濟、文化及商貿中心。

長豐村

長豐村自行政區域調整後,由原大路頭村、杜家路村、陸家路村三村合併而成,村辦公樓位於長河鎮南大路2號橋往西100米左右。全村面積2.11平方公里,其中村落面積0.745平方公里,農戶1585戶,人口4562人,外來登記在冊人員 人,全村有村民小組42個,黨支部4個,黨員130人。

長豐村地處長河鎮中心,是全鎮文化娛樂中心和工業基地,是長河鎮規劃的重點中心村。工業以塑膠、五金、電子配件等產品為主,2002年工業產值4.8億元,該村逐步進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培植蔬菜產銷大戶,村級集體經濟不斷壯大。

大雲村

大雲村由原大雲、諸家路、胡家路三個自然行政村合併而成,位於本鎮西北部,與鄰鎮周巷的長勝市村及庵東的珠江村交界,村辦公樓位於三八江往西150米,滄大公路南側。全村總人口4846人,總戶數1617戶,擁有耕地面積3168畝,分設21個村民小組。黨總支下設3個支部,共有黨員138名。

全村農業以蔬菜為主,主產白毛豆、榨菜、雪菜、包心菜、綠花菜、日本大豆、花生、辣椒等。"惠賓"牌醃製辣椒和"湘慈記"辣醬創出了自己的品牌,暢銷上海等各大城市。工業生產以五金、塑膠、彩印包裝為主。第三產業以扶手木加工為主,個體木工安裝住宅樓梯扶手遍布全國各地。

高興村

高興村位於長河鎮鎮北,東靠滄田和滄北村、南鄰滄南村,西接大牌頭村,北與七塘公路相連,滄大公路、七塘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高興村由原組成。現有耕地面積1777.1畝,總戶數914戶,總人口2703人,村民小組23個,村民代表53人,社員代表53人,黨員人數98人。

村級經濟以工業為主,有大小企業60餘家,其中200萬以上10家,100萬以上12家,產品以輸油泵、水暖潔具、電器沖件為主。2002年工農業總產值7940.5萬元,其中工業收入6430.22萬元,農業收入188.19萬元;三產增加值為446.25萬元,人均收入6970元。

寧豐村

寧豐村是鎮政府所在地,坐落於交通便捷的蘆庵公路東西兩側,村辦公樓長河鎮南大路1號橋旁,長河慈客隆對面。村莊區域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全村現有農戶口2002戶,人口達到5644人,本區域尚有城鎮居民2000餘人,登記在冊的外來人口3700餘人。全村現劃分成51個村民小組,共有黨員184名,分成四個黨支部。2002年創工農業、三產總值為5.735億元。其中:工業5.2億元,農業850萬元,三產增加值4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7697元。全村現有總資產達2200餘萬元。

該村於2000年12月5日由原方東村、羅家路村、章家路村、塘頭路村四個村合併而成。合併後的寧豐村工業以生產草帽、五金、閥門、電子配件、塑膠等產品為主。年總產值占全鎮個私企業總值的近三分之一。農業以種植蔬菜為主,並不斷培植蔬菜的產銷大戶,以加快農業產業化結構的調整,同時主要發展第三產業,不斷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賢江村

賢江村坐落在長河鎮西片,由原賢江村、輝弄村組成,長繆公路、中橫線橫貫其中,東鄰長豐村,南近周巷鎮雲中村,西接墊橋村,北連雲海村,村辦公樓位於南大路南側,賢江村興工路8號。總面積1.75平方公里,全村現有農戶1027戶,人口2941人,本區域內尚有居民227人,登記在冊的暫住人口1200餘人。現有37各村民小組,耕地面積2003.5畝。賢江村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傑出的青年運動領導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楊賢江同志誕生地。

該村共有個私企業102家,以生產五金、塑膠等產品為主,走多元化結合地路子,外向型經濟發展迅速、農業生產以種植蔬菜為主,並不斷培植蔬菜產銷大戶,以加快農業生產結構地調整,同時注重發展第三產業,市場交易興旺。2002年度實現生產總值2.2187億元,村級經濟不斷壯大。

雲海村

雲海村地處長河中西部,蘆庵公路四塘站西側一公里,長七公路穿村而過。由原陸家路頭村和墊橋路村合併而成,南鄰三塘江,北鄰四塘江,東鄰滄南村,西和周巷鎮交界。總面積1.71平方公里,全村現有人口2827人,耕地1800畝。

該村農業主要以種植無公害蔬菜為主,主要品種有綠花菜、甘蘭菜、白毛豆、大白菜等,銷往全國各大城市及日本、韓國等地。工業主要以生產工藝草帽為主,品種多樣,以出口為主。2002年農業總收入495萬元,全村工業產值3000萬元,人均收入4063元。

大牌頭村

大牌頭村於2000年12月行政區域調整後,由原大牌頭村、六根頭村、七塘村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耕地面積2600多畝,人口4752人,農戶1364戶,49個生產小組,設黨支部3個,黨員152人。

大牌頭村地處長河鎮北部,是本鎮的中心村之一,工業以塑膠、五金等產品為主,2002年工業產值2800多萬;農業以種植蔬菜為主,多種經營相結合,並不斷培植蔬菜產銷大戶,以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同時注重第三產業的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壯大。

經濟發展

工業

長河鎮工業經濟呈現出總量增長大、企業發展快,出口比重高,技改投入多等特點,逐步形成了廚房用品、淋浴用品、工藝草帽、電子元件、五金配件、塑膠配件等主要產業,成為我國重要的廚具,淋浴產品、工藝草帽生產基地,並連續三年獲評慈谿市科技教育先進鎮。占地5178畝長河工業區已經開工,將進一步推動長河工業上檔次、上規模,加快工業化進程,實現以工興鎮。

截止2003年止,長河鎮實現工業總產值48.86億元,同比增長29.82%,銷售收入48.72億元,同比增長29.65%,外貿交貨值8.83億元,同比增長70.19%,自營出口3341萬美元,同比增長111.99%,擁有年銷售500萬以上規模企業57家,其中千萬以上企業40餘家,億元企業3家。

農業

生態農業生態農業

長河鎮結構調整以前,種植結構比較單一,夏作以棉花為主,常年種植面積占總面積的90%以上,冬作以春糧、油菜為主,次產榨菜、雪菜等。單一的種植結構,制約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長河鎮黨委、政府針對這一現狀,結合長河種菜歷史悠久,農民種菜經驗豐富,科技意識強,且以精耕細作著稱,又有較強的商品觀念這一實際,因勢利導地制定並積極組織實施"以菜興農"的農業發展戰略,成功地走出了一條農業產業化的新路子。目前全鎮已建成了5.67萬畝次的蔬菜生產基地,年產各類蔬菜7.8萬噸,加工產品遠銷國內外,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之鄉",2003年全鎮蔬菜收入7800萬元,占全鎮農業種植業收入的89.2%,農民人均收入7378元。全鎮已形成了以慈谿市蔬菜開發有限公司為龍頭,個體購銷人員為骨幹的蔬菜購銷服務網路。長河鎮在致力於發展蔬菜生產的同時,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把新品種的引進、繁育作為重點,獎勵了蔬菜研究所、良種實驗場和寧波市創匯蔬菜科技示範園區。幾年來,共引進新品種150餘只,初步形成了以長河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以甘蘭菜、白毛豆、綠化菜、菠菜、一寸豆為主導產品的較大規模的蔬菜生產基地,產品種植面積大,品種更新快,質量檔次高,吸引了眾多的客商、客戶。新鮮蔬菜銷往上海、北京、杭州等二十多個大中城市,1998年"山水"牌綠花菜被評為"浙江省優質農產品銀獎",2001年"沃土"牌甘蘭菜獲得"浙江中國國際農產品博覽會銀獎"。2003年,該鎮萬畝菜芯,菜用毛豆基地被認定為寧波市綠色農產品基地,"沃土"牌脫水菜芯和"沃土"牌速凍毛豆被認定為省綠色農產品,"園藝"牌含包菜芯和"沃土"牌鐵包甘蘭菜被評為浙江省農業博覽會銀獎。

長河鎮將繼續堅持"以菜興農"的農業發展戰略,以效益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積極發展優勢主導產業,扶持培育龍頭企業,開發建設各類生產基地,促進對外開放和規模經營的發展,逐步形成市場龍頭、基地,農戶雙向聯動的農業產業化格局,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特色經濟

長河草編史記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地不在廣,有物則名。長河古邑,物化阜盛,尤以草帽編織為最,故稱草帽之鄉。

究長河草帽,始於清乾隆年間,時有民婦以寧波席草編織"涼帽",擋雨遮日,頗為農家受用。至民國初期,中西商貿益頻,民間洋行迭起,遂引進菲律賓金絲草取而代之,輕巧玲瓏,精美絕倫,在巴拿馬國博會上技壓群芳,四海驚艷,洋人視之如金,競相爭購。一時間,長河金絲草帽聲名遠播,四方客商紛至沓來,長河上下,商賈雲集,帽行林立。時有諺雲:十里長街無閒女,家家都有編帽人。繼有張春堯等賢人志士,為振興桑梓,造福鄉里,乃高瞻遠矚,積極倡導於每頂金絲草帽紡織金中捐助銅板兩枚,興辦學堂。百姓踴躍回響,富者慷慨解囊。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終於1937年創辦長河草帽業國小。廣收民家子弟,遍請名師鴻儒,傳技授藝,釋道解惑,致使桃李芬芳,名人輩出。長河草編如靈鳳添翼,聲望倍增,遂成長河傳統產業。

世事滄桑,斗轉星移。長河草編歷經風雨,時起時伏,然編織之風,代代相傳。今逢盛世,更似東風梨花,舊枝新發,不止花樣翻新,帽、籃、袋、掛,品種各異;草、紙、棉、纖,材質豐富;漂、染、磨、蒸、烤、燙,工藝精美。更有企業精英廣納行家裡手,依託高新科技,開闢網路銷售,拓展國際貿易。五洲四海,好評如潮,訂單飛雪,乃為長河添一亮麗風景線耳。

憶昔撫今,先輩之創業,何其艱辛也。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吾輩自當不輟於後,奮勇前行。

文教事業

長河體藝館長河體藝館

長河鎮是我國馬克思主義教育家楊賢江烈士的故鄉。烈士的革命精神永遠激勵著長河鎮全體師生,改革開放給該鎮教育帶來了勃勃生機。幾年來,鎮黨委、政府以"思路求新,起點求高,質量求全,面向現代化"為發展戰略,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不僅每年有新校舍、新大樓拔地而起,全鎮構建1234格局(即1所成校、2所國中、3所國小、4所較大規模的幼稚園)已形成。現有在校小學生3772人,國中生1954人,入園幼兒1433人;同時加快教育裝備現代化步伐,為各校全面開展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教育質量不斷提高,教學特色不斷顯現,二OOO年至二OO三連續四年獲市科教先進鎮金杯獎。

全鎮在市內第一個實現每所學校都成為市文明學校,目前5所中國小和1所中心幼稚園已有市文明單位5所,市特色學校2所,寧波市現代化達綱學校(園)4所,省示範性國小1所。

各校堅持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努力營造了"學楊師楊,教科興校"的良好氛圍,主題活動獲得了豐碩成果,100多篇楊賢江教育思想研究論文先後在國際、國內楊研會上交流,鎮中心國小二次獲省優秀教育科研成果三等獎,滄田國小《關於農村國小如何實現輕負高質》的教研課題獲慈谿市政府基礎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分層遞進的作業模式向全市推廣。

計算機教育、籃球和跆拳道競技教育是長河鎮特色教育中的三大亮點。滄田國小學生計算機技能比賽獲省一、二等獎3人,寧波市以上獲獎50餘人次;大雲國小、滄田國中及中心國小的籃球隊多次獲慈谿市冠亞軍;滄田國中的跆拳道今年在寧運會上多次摘金奪銀。

知名企業

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

寧波興瑞電子有限公司

慈谿市蔬菜開發有限公司

寧波合盛帽業有限公司

寧波萬佳電器有限公司

教育理論家楊賢江長河名人

楊賢江是中國早期優秀的,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傑出的青年運動領導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楊賢江,字英甫,筆名李浩吾、李膺揚等。1895年4月11日出生於長河鎮分江市村一個貧苦的成衣匠家庭,七歲啟蒙於鄭巷溪山學堂,十四歲轉學泗門誠意學堂。1912年秋,考入浙江省第一師範學校,在校學習期間,博覽群書,修習英文、日文,參加各種社會活動,寫作教育論文,品學皆優,是同學們公認的全優模範生,教師李叔同曾親贈條幅,上寫"神聰"二字,以示鼓勵。

1917年畢業後,回餘姚任暑期教育研究會講師。1919年,經鄧中夏介紹,加入少年中國學會,任南京分會書記、分會會刊編輯。

1921年1月,楊賢江受上海商務印書館之聘,編輯《學生雜誌》,時達六年。他把《學生雜誌》作為宣傳革命道理、團結教育青年的陣地。他經常為刊物撰寫社評,揭露帝國主義的文化侵略,抨擊封建軍閥黑暗統治,剖析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指引青年學生走革命的道路;他還開闢"通訊"與"答問"專欄,親自回答青年學生所提出的各種問題,問題涉及思想、政治、讀書、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他所寫的社評,揭露深刻,批判尖銳,立論新穎,生動通俗,極受青年學生喜愛。他編的《學生雜誌》是"思想最高尚、最純潔、最切實、最縝密、最普通而又是最富於革新精神的雜誌",是"引導青年走入光明之路"的"明燈"。

1922年,楊賢江加入中國共產黨。從1923年至1926年,他在黨的領導下,努力從事文化教育戰線的革命工作,曾協助惲代英編輯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國共合作後,楊賢江參加國民黨,並任改組後的國民黨上海市黨部青年部部長。

1925年,"五卅"運動爆發,楊賢江和沈雁冰(茅盾)、侯紹裘等發起組織"上海教職員救國同志會",組織講演團,向學生、工人、店員作《五四運動與民族革命》等專題演講。"五卅"運動後擔任上海學生會會長,繼續領導學生運動,堅持鬥爭。

1926年元旦,在上海國民黨左派組織的特別市黨部成立大會上,楊賢江被選為執行委員,參加了上海第一、二、三次工人起義的組織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楊賢江遭通緝,遂秘密前往武漢,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機關報《革命軍日報》總編輯。這年冬天,楊賢江流亡日本,擔任留日學生中國共產黨組織的負責人。他以著譯為業,翻譯恩格斯《家族、私有財產及國家之起源》,編著我國第一本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教育史的專著《教育史ABC》,編撰我國第一部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繫中國實際的著作《新教育大綱》,另譯有《世界史綱》、《今日之世界》等。

1929年5月,楊賢江回到上海,任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繼續從事寫作,並發起組織"社會科學家聯盟"。後因積勞成疾,於1931年7月去日本醫治無效,8月9日逝世於長崎,時年三十七歲。

1958年4月,浙江省民政廳批文追認楊賢江為革命烈士。

電影美術家張雲喬

張雲喬,1910年8月29日出生於長河鎮羅家路村。1927年考入上海美術專門學校,1929年轉入上海新華藝術學校西洋畫系直至畢業。1930年參加上海戲劇協社,擔任《怒吼吧,中國》等話劇的舞台美術設計。1932年後歷任上海電通影業公司、新華影業公司美工師,為《桃李劫》、《風雲兒女》、《夜半歌聲》等10餘部影片任美工設計。

1932年1月28日,日寇突然襲擊淞滬,我十九路軍頑強抵抗,多次擊退日寇的瘋狂進攻。張雲喬為紀念淞滬戰役,創作了大型壁畫《淞滬抗日閘北之戰》(又名《血戰寶山路》)作為"一·二八"紀念堂主體壁畫(長13.3米,高5.3米),得到老師劉海粟等讚賞。1987年,上海重建抗日紀念館,張雲喬重新創作同題大型油畫(長3.5米,高1.4米),在淞滬抗日紀念館展出,此後又重畫三幅,分別在北京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廣州市十九路軍陣亡將士陵園抗日紀念館和美國舊金山日本侵華浩劫紀念館展出,成為抗日主題的名作。

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是抗日題材影片《風雲兒女》的主題歌。該影片1934年在上海拍攝,由夏衍編劇,田漢作詞,聶耳作曲,許幸之導演,吳印鹹攝影,司徒慧敏錄音,張雲喬美工設計,這部影片大大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激情。

1936年上海"八·一三"事變後,張雲喬離滬至武漢,得到周恩來指示,棄影從商。在長沙創辦中國汽車貿易公司,在桂林、貴陽、廣州、香港等地開辦中一機械廠和一中制煙廠等,以工商業者的身份,幫助黨的地下工作。

1956年,張雲喬參加籌建廣州珠江電影製片廠,並任電影美工師。在《逆風千里》、《故鄉情》等影片中擔任美工設計。曾出席第四次全國文代會、第二次廣東省文代會。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廣州市政協常委、廣州市白雲區工商聯主委等職。

旅遊

楊賢江故居

合併圖冊合併圖冊

楊賢江故居位於長河鎮賢江村(原名分江市村,1995年為紀念楊賢江誕辰100周

年而改名為賢江村),是一座北朝南的磚木結構小平房,五開間帶前廊,東西各有側房兩間,平面布局為凹字形,中央為庭院,占地面積285平方米,屬於典型的三北民居。1986年慈谿縣人民政府命名楊賢江故居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8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慈谿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8年被寧波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寧波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確定為寧波市首批中共黨史教育基地。

中國城鎮大全4

中國的鄉鎮很多,但真正了解它們的卻不是很多,讓我帶您去領略它們的風土人情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