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鰣魚

長江鰣魚

鰣魚是鹹水、淡水兩棲的魚類。其肉質細嫩鮮美,脂肪豐富,並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為我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長江鰣魚

鰣魚俗稱遲魚,屬鯡形目鯡科鰣屬。一般體長25-40公分,體重1到1.5公斤,最大可到4公斤。

描述

長江鰣魚長江鰣魚

鰣魚是鹹水、淡水兩棲的魚類.其肉質細嫩鮮美,脂肪豐富,並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為我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鰣魚體長而側扁,體被鋸齒狀的圓鱗。口大,端位,呈一斜裂,上頜正中有缺刻。眼位於頭的前部兩側,脂眼瞼發達,遮蓋眼的一半,背鰭和臀鰭基部有很低的鱗鞘,胸鰭和腹鰭各具一列長腋鱗。鰣魚為江海洄游性魚類,以浮游生物為食。生殖洄游期間停止攝食或很少攝食,平時分散棲息於近海中上層,春末夏初(4月~6月)作溯河生殖洄游,產卵後親魚回歸大海,幼魚則進入支流或湖泊中索餌,秋後入海長肥,直至性成熟。據查,20世紀70年代,長江鰣魚年產量曾達75萬公斤,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也常捕到鰣魚。但此後由於水利建設切斷了鰣魚的產卵和索餌洄游通道,加上捕撈過度和水域環境污染,鰣魚天然資源急劇減少。目前長江流域鰣魚年產量僅500公斤左右,洞庭湖和湘、資、沅、澧四水鰣魚資源幾乎絕跡。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