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毛囊孔菌

長毛囊孔菌

囊孔菌屬(Hirschioporus):子實層體中有結晶體、囊狀體,菌絲有鎖狀聯合,菌管早期裂成片狀或齒狀,有時保留為褶狀或迷路狀,常呈紫色,擔子果木生,一年生,薄。長毛囊孔菌(拉丁學名:Hirschioporus versatilis (Berk.) Imaz. )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囊孔菌屬。子實體一般中等大,平伏而反卷,革質,覆瓦狀生長,3-7cm×4-10cm,厚2-3mm,表面被有長毛,灰色至淺褐色,邊緣薄而銳。菌肉近白色,厚2-3mm。菌管長達7mm,壁薄,管口直徑0.5-1.5mm,多角、長形至迷路狀等多樣,灰色至淺褐色,往往帶紫色。囊體近棱形,厚壁,15-22μm×4.5-5.5μm。擔子棒狀, 具4小梗。孢子長橢圓形, 光滑, 無色, 6-8 μm×2-3.8μm。此菌試驗有抗癌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往往使著生腐木木質形成白色腐朽。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長毛囊孔菌
拉丁學名:Hirschioporus versatilis (Berk.) Imaz.
中文別名:長毛囊孔
同物異名:Trametes versatilis Berk.
Trichaptum byssogenum (Jungh.) Ryvarden
分類地位:非褶菌目、多孔菌科、囊孔菌屬
形態特徵:子實體一般中等大,平伏而反卷,革質,覆瓦狀生長,3-7cm×4-10cm,厚2-3mm,表面被有長毛,灰色至淺褐色,邊緣薄而銳。菌肉近白色,厚2-3mm。菌管長達7mm,壁薄,管口直徑0.5-1.5mm,多角、長形至迷路狀等多樣,灰色至淺褐色,往往帶紫色。囊體近棱形,厚壁,15-22μm×4.5-5.5μm。擔子棒狀, 具4小梗。孢子長橢圓形, 光滑, 無色, 6-8 μm×2-3.8μm。
生態習性:生針葉樹或闊葉樹腐木樁上或枕木上。
分布地區:河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雲南、廣東、廣西、海南、福建、台灣等。
經濟用途:此菌試驗有抗癌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為70%。往往使著生腐木木質形成白色腐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