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馮氏

長樂馮氏,中國古代著名門閥家族,長樂郡(今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市)望族,西漢左將軍、光祿勛馮奉世之子宜鄉侯馮參之後,為北燕皇室。409年,馮跋建立北燕,北燕亡國後,馮弘孫女文明太后執掌北魏朝政數十年,馮氏出王爵數人,極度尊崇,馮氏家族成為北朝時期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

長樂馮氏首見於記載的史書是《晉書·列傳》。史書載:“冀州長樂郡之馮氏,為冀州著姓,自六朝逮唐,綿綿不絕,而子孫遷徙他地者,皆稱長樂。”民國《冀縣誌》稱:“燕魏齊周之時,信都大族唯馮氏最盛。”民國《冀縣新鄉土志》中也稱:“燕魏以來,信都大族,唯馮氏最盛。”

長樂馮氏,從東晉到唐朝500多年時間,一族內出現“四帝(含追尊)”、“四後(含被廢和追尊)”、“五相”,另有王公大臣100多人。

長樂馮氏的興旺,還得從馮安說起。在東晉十六國時,馮安為後燕的大將,由於他屢立戰功,很受後燕成武帝慕容垂的器重,在龍城(今遼寧省朝陽市)賞給了他封地和家宅,不久,馮安將住在信都馮城的妻兒遷到龍城。

公元409年,馮安之子馮跋,平定叛亂,建立了北燕王朝,這是冀州乃至衡水籍中第一位當皇帝的人。公元430年,馮跋病重,其弟馮弘乘機奪得王位。在馮氏家族中,最著名的人物當屬北魏文成帝的皇后,即後來的文明太皇太后了。馮太后先後臨朝聽政25年,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女政治家。與此同時,她對家族的發展也起了重要作用。她派人從漠北將其兄馮熙找回以後,即封其為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並娶博陵公主為妻,拜為駙馬都尉,晉為太師、昌黎王等高官顯爵,又先後把馮熙的4個女兒嫁給孝文帝,還將孝文帝的妹妹嫁給馮熙長子馮誕為妻。馮熙的其他幾個兒子,也都封官賞爵。馮氏和皇族親上加親,使得馮氏家族寵貴益隆,權傾朝野。

長樂馮氏中,馮崇(馮太后之伯父)、馮熙、馮誕(馮熙之子)、馮穆(馮誕之子)、馮冏(馮穆之子)、馮夙(廢皇后之弟)等先後被封為王。馮朗(馮太后之父)被封為廣平公、西郡公,追贈燕宣王;馮邈(馮太后之叔父)被封為樂陵公;馮顥(馮穆之弟)被封長樂郡公。另曾有5人位列宰相,且5人任宰相出現在100多年、5代內。第一位宰相是馮素弗,他是馮跋的大弟弟。他幫助其兄稱帝,《晉書》曰:“跋之偽業,素弗所建也。”馮熙,是北燕末代皇帝馮弘的孫子,北魏馮太后的哥哥,北魏孝文帝以“熙為侍中、太師、中書監、領秘書事”。馮誕和馮修,是親兄弟倆,馮熙之子,馮太后之侄。倆人均從小被馮太后引入宮中,享受皇室貴族教育。馮誕身為駙馬,官至侍中。馮修是馮熙的次子,官至侍中、尚書。馮子琮是馮弘之後。他憑藉皇親國戚的身份,又加上娶胡皇后的妹妹為妻,官至尚書左僕射。

在嶺南,馮業為羅州刺史,封懷化侯;馮融(馮業之孫)為羅州刺史;馮寶(馮融之子)為高涼太守,封保護侯,隋時追贈廣州總管、譙國公;馮仆(馮寶之子)為陽春太守、平越中郎將、石龍太守,封信都侯,隋時追贈崖州總管、平原郡公。馮仆長子馮魂為儀同三司,封平原郡公;次子馮暄為羅州刺史、高州首領;三子馮盎為宋康縣令、高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左武衛大將軍,上柱國、高州總管,封吳國公、越國公、耿國公,追贈左驍衛大將軍(一作左騎衛大將軍)、荊州都督。

長樂馮氏

一世

馮和(?-?),其孫馮跋建立北燕,追尊為元帝。

諡號:元

二世

馮安(?-?),馮和子,西燕武桓帝慕容永時為將軍,其子馮跋建立北燕,追尊為宣帝。

諡號:宣

馮榮(?-?)

三世

馮跋(?-430),字文起,小字乞直伐,馮安子,後燕惠愍帝慕容寶時為中衛將軍,昭文帝慕容熙時為殿中左監,後又升為衛中郎將,惠懿帝高雲時為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征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錄尚書事,封武邑公,後即位,為北燕太祖文成帝,年號太平。

廟號:太祖

諡號:文成

馮素弗(?-415),馮安子,後燕惠懿帝高雲時封范陽公,北燕文成帝馮跋時為侍中、車騎大將軍、錄尚書事、大司馬等,封遼西公。

馮弘(?-438),字文通,馮安子,後燕惠懿帝高雲時為征東大將軍,兼任中領軍,封汲郡公,北燕文成帝馮跋時為侍中、征東大將軍、尚書右僕射、驃騎大將軍、司徒,封中山公,後即位,為北燕昭成帝,年號太興。

諡號:昭成

馮丕(?-?),馮安子,北燕文成帝馮跋時為左僕射,封常山公。

馮萬泥(?-410),馮榮子,馮跋從兄,後燕惠懿帝高雲時為尚書令,幽州冀州二州牧,鎮守肥如,北燕文成帝馮跋時為驃騎大將軍,幽州平州二州牧,封廣川公,加任為開府儀同三司,後因謀反被誅。

馮買(?-?),馮跋從兄,北燕文成帝馮跋時為衛尉,封城陽伯。

馮睹(?-?),馮跋從弟,北燕文成帝馮跋時為太常,封高城伯。

四世

馮永(?-426),馮跋子,北燕文成帝馮跋前太子,兼任大單于。

馮翼(?-430),馮跋子,馮永弟,北燕文成帝馮跋後太子。

馮受居(?-430),馮跋子。

馮崇(?-?),馮弘子,北燕昭成帝馮弘廢太子,封長樂公,後為北魏車騎大將軍,都督幽平東夷諸軍事,幽、平二州牧,封遼西王。

馮朗(?-?),馮弘子,北燕昭成帝馮弘時封廣平公,後為北魏散騎常侍、駙馬都尉,又除使持節、征西大將軍、秦雍二州刺史,封西郡公,追贈假黃鉞、太宰、燕宣王,立廟長安。

諡號:宣

馮邈(?-?),馮弘子,北燕昭成帝馮弘時封樂陵公,後歸順北魏。

馮王仁(?-?),馮弘子,北燕昭成帝馮弘太子。

馮乳陳(?-410),馮跋堂侄,後燕惠懿帝高雲時為中軍將軍,并州牧,鎮守白狼,北燕文成帝馮跋時為征西大將軍、並青二州牧,封上谷公,後因謀反被誅。

馮氏(?-?),馮跋女,封樂浪公主,下嫁柔然藹苦蓋可汗郁久閭斛律。

馮氏(?-?),馮弘女,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左昭儀。

五世

馮熙(438-495),字晉國,馮朗子,北魏馮太后時,拜冠軍將軍,賜爵肥如侯,尚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女博陵公主,拜駙馬都尉,出為定州刺史,進爵昌黎王,獻文帝拓跋弘時,為太傅,累拜內都大官,孝文帝元宏時,為侍中、太師、中書監、領秘書事,後除車騎大將軍、開府、都督、洛州刺史,侍中、太師如故,後入朝,授內都大官,太師如故,後以例降,改封京兆郡公,贈假黃鉞、侍中、都督十州諸軍事、大司馬、太尉、冀州刺史,備九錫。

諡號:武

馮氏(442-490),馮朗女,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皇后。

諡號:文明

馮氏(?-?),馮朗女,穆真妻。

六世

馮誕(467-495),字思政,馮熙子,尚北魏獻文帝拓跋弘女樂安公主,拜駙馬都尉、侍中、征西大將軍、南平王,後除儀曹尚書,知殿中事,及罷庶姓王,為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中軍將軍、特進,改封長樂郡公,贈假黃鉞、使持節、大司馬,領司徒、侍中、都督、太師、駙馬,備九錫。

諡號:元懿

馮修(?-?),字寶業,馮熙子,尚司空穆亮女,官拜侍中、鎮北大將軍、尚書,封東平公,後降為侯。

馮聿(?-?),字寶興,馮熙子,官黃門侍郎,封信都伯,北魏宣武帝元恪時,卒於河南尹。

馮夙(?-?),字始興,馮熙子,北魏馮太后時,賜爵北平王,拜太子中庶子,孝文帝元宏時,降爵為侯,贈青州刺史。

馮次興(?-?),馮熙子,出身小內行,官給事中。

馮輔興(?-?),疑與馮嗣興為同一人,馮熙子,官相州刺史。

馮俊興(?-?),馮熙子,官員外郎。

馮氏(?-?),馮熙女,北魏南平王元纂妃。

馮氏(469-499),野史名馮潤,字妙蓮,馮熙女,北魏孝文帝元宏皇后。

諡號:幽

馮氏(?-?),野史名馮清,馮熙女,北魏孝文帝元宏廢皇后。

馮氏(?-?),馮熙女,北魏孝文帝元宏左昭儀。

馮氏(?-?),馮熙女,北魏孝文帝元宏昭儀。

馮氏(485?-548?),馮熙女,北魏安豐文宣王元延明妃。

馮令華(487-546),馮熙女,北魏任城文宣王元澄妃。

馮季華(?-525),馮熙女,北魏樂安哀王元悅妃。

七世

馮穆(?-528),字孝和,馮誕子,襲祖爵京兆郡公,避皇子愉封,改封扶風郡公,尚北魏孝文帝元宏女順陽公主,拜駙馬都尉,歷員外、通直散騎侍郎,後位金紫光祿大夫,遇害河陰之變,追贈司空、雍州刺史。

馮顥(?-?),馮誕子,襲父爵長樂郡公,尚光城縣主元楚華。

馮孝纂(?-?),馮聿子。

馮靈紹(?-?),馮輔興子,官尚書郎、太中大夫,後追贈為開府儀同三司。

馮會(?-?),馮修女,北魏趙郡貞景王元謐妃。

馮氏(?-?),馮次興女,北魏長平縣開國貞男元液妻。

馮氏(?-?),疑為馮誕女,北魏廣平武穆王元懷妃,其子元修即位,追尊為武穆皇后。

諡號:武穆

八世

馮冏(?-?),字景昭,馮穆子,襲爵昌黎王,尋以庶姓罷王,仍襲扶風郡公。

馮峭(?-?),字子漢,馮穆子。

馮子琮(?-?),馮靈紹子,初為滎陽縣子,北齊文宣帝高洋時,改封長安縣男,孝昭帝高演時,為尚書駕部郎中,攝庫部,後轉太子中庶子,武成帝高湛禪位時,遷散騎常侍,奏門下事,尋兼併省祠部尚書,後拜鄭州刺史,轉滄州別駕,封寧都縣伯,又轉吏部尚書,後主高緯時,進爵昌黎郡公,遷尚書右僕射。

馮氏(?-?),疑為馮娘,馮子昂妹,初為北魏任城文昭王元彝妃,再嫁爾朱世隆,後為北齊神武帝高歡妃。

九世

馮慈明(548?-616),字無佚,馮子琮子,為淮陽王開府參軍事,尋補司州主簿,進除中書舍人,北周武帝宇文邕時,授帥都督,隋文帝楊堅受禪時,開三府官,除司空司倉參軍事,累遷行台禮部侍郎,後歷吏部員外郎,兼內史舍人,煬帝楊廣時,謫為伊吾鎮副,轉交阯郡丞,後拜尚書兵曹郎,加位朝請大夫,攝江都郡丞事,贈銀青光祿大夫,恭帝楊侗時,重贈柱國、戶部尚書、昌黎郡公。

諡號:壯武

馮娑羅(531-553),馮修曾孫女,北齊平陽靖翼王高淹妃。

諡號:昭

十世

馮忱(?-?),馮慈明子。

馮怦(?-?),馮慈明子,官拜尚書承務郎,唐時為光祿少卿。

馮惇(?-?),馮慈明子,官拜尚書承務郎。

十一世

馮元常(?-?),馮子琮曾孫,唐高宗李治時,累遷監察御史,為劍南道巡察使,後為尚書左丞,武則天時,出為隴州刺史,改授眉州刺史,又轉廣州都督。

馮元淑(?-?),馮子琮曾孫,唐武則天時,為清漳令,又歷浚儀、始平二縣令,中宗李顯時,降璽書勞勉,仍令史官編其事跡,卒於祠部郎中。

高涼(嶺南)馮氏

一世

馮業(?-?),字粹修,號性一,北燕昭成帝馮弘子(一說祖馮榮),南朝宋新會太守、羅州刺史,封懷化侯,為高涼(嶺南)馮氏開族始祖。

諡號:靖恭

二世

馮氏(?-?)

三世

馮融(?-?),字道昭,號高明,南朝梁羅州刺史。

諡號:武莊

四世

馮寶(507?-558),字君珍,號元善(一說字柱石,號廷臣),馮融子,妻譙國誠敬夫人冼氏,南朝梁高涼太守,隋時追贈廣州總管、譙國公。

諡號:誠恪

五世

馮仆(550-584),字純賢,號獨統,馮寶子,陳武帝時為陽春太守,陳宣帝時因功加平越中郎將,轉石龍太守,封信都侯,隋時追贈崖州總管、平原郡公。

六世

馮魂(?-590),馮仆長子,隋儀同三司,封平原郡公。

馮暄(?-?),馮仆次子,歷任隋羅州刺史、唐高州首領。

馮盎(?-646),字明遠,馮仆三子,初為宋康縣令,後因功授高州刺史、金紫光祿大夫、漢陽太守,隋煬帝時因功升任左武衛大將軍,唐高祖時為上柱國、高州總管,先後封吳國公、越國公、耿國公,追贈左驍衛大將軍(一作左騎衛大將軍)、荊州都督。

七世

馮士翽(?-?),馮暄子,歷任隋岡州刺史,唐羅州刺史、竇州刺史,封上柱國、合浦郡開國公、右武衛將軍。

馮智戣(?-?),一說馮智璣,馮盎子,唐高州刺史。

馮智戴(?-?),字天錫,號輔元,馮盎子,唐高祖時為春州刺史,唐太宗時授衛尉少卿,後遷任左武衛將軍,追贈洪州都督。

馮智彧(?-?),馮盎子,唐東合州刺史。

馮智式(?-?),馮盎子,唐恩州刺史。

馮智玳(?-?),又作馮智垈,馮盎子,唐恩州刺史、潘州刺史。

八世

馮游(?-697),又作馮子游、馮子猶,字子猷,馮智戴子,妻唐中書令許敬宗女,唐潘州刺史、恩州刺史。

馮君衡(628?-700?),字正平,馮智玳子,妻越國夫人麥氏,唐潘州刺史,追贈廣州大都督。

九世

馮梧(?-697),馮遊子。

馮氏(644-717),馮盎曾孫女,唐太宗孫朗陵郡王李瑋妃。

高(馮)元璡(?-?),馮君衡長子,唐左衛中候。

高(馮)元珪(?-755),馮君衡次子,唐左領軍衛郎將。

高力士(684-762),本名馮元一,馮君衡三子,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追贈揚州大都督,陪葬泰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