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醫學院

長春醫學院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座落在吉林省長春市東方廣場,經濟技術開發區內。學校始建於1936年,是經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2001年與長春職工醫科大學、醫學情報所合併。通過資源整合,改善辦學條件,強化內涵建設,學校各項工作蓬勃發展,整體辦學實力已位於省內專科院校前列。 學校占地面積346752平方米,建築面積153567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607人,具有中高級職稱676人。藏書量190105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9590萬元。

學校概況

學校實行校、院(系、部)兩級管理,設有兩院四系七部,即第一、二附屬醫院、醫學系、護理系、藥學系、生物工程系、基礎醫學部、外語教研部、計算機教研部、馬列教研部、體育教研部、國際交流部、成人教育部。開設有臨床醫學、護理、藥學等十八個專業和成人本、專科十個專業。經過幾年來的建設,學校現有國家級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2個,省優秀課程12門,省級合格實驗室4個,省、市級職業技能鑑定站2個,職業技能鑑定工種17個。近年來,學校大力加強現代化教學設施建設,積極引入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手段,建有數位化、多功能的校園信息網路系統,實現了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管理和行政辦公自動化。

學校面向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有在校學生近萬人(其中普通招生5901人,成人招生2540人)。通過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學校與澳大利亞TAFE南岸護理學院合作辦學,共同培養國際護士,並與加拿大博瓦利學院簽訂友好院校協定,把辦學的視窗面向了世界。學校著力探索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畢業生受到社會廣泛認可,就業率連續三年位於省內前列。

歷經70年的建設與發展,學校積澱下深厚的人文底蘊。在“教以惠生、學以達仁”的辦學理念的統領下,凝練了校訓“醫道天德”,將“愛”與“德”的教育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學校順應醫學教育發展趨勢,提出了以就業為導向,以社區為目標、以培養合格人才為中心的辦學思路,制定了向本科院校邁進的總目標。

厚重的歷史,希望的明天,站在新世紀的起點上,學校上下正滿懷信心地向著未來走去。

歷史沿革

吉林市私立助產學校(1936-1947)

吉林省私立助產學校(1947-1949)

吉林省衛生幹部學校(1949-1952)

吉林省吉林衛生學校(1952-1955)

吉林省長春衛生學校(1955-1958)(從吉林省吉林衛生學校分出)

長春市醫學專科學校(1958-1959)

吉林省長春醫學專科學校(1959-1962)

長春市衛生學校(1962-1993)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1993-2001)

長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2001-至今)(含長春職工醫科大學、長春醫學情報研究所)

附屬醫院

長春醫專附屬醫院簡介:

1.長春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原長春鐵路醫院),始建於1904年,具有百年的建院歷史,為長春市最早建立的綜合性醫院。也是長春市寬城區唯一所大型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 醫院位於長春市寬城區南京大街728號,總占地面積3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26000平方米,實際開放病床為430張(不包括老年公寓),18個臨床科室,15個醫技科室,3所老年公寓(80張床),及附屬“五所一院”(西廣衛生所、百菊路衛生所、天光路衛生所、德惠衛生所、陶來昭衛生所,農安縣衛生分院)。現擁有職工638人,衛生技術人員494人,高級職稱4人,副高級職稱50人、中級職稱256人,長春醫專第一附屬醫院設備齊全,目前已發展成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及康復於一體的綜合性醫院。重點專科有循環內科、眼科、泌尿外科、內分泌內科等。循環內科設備齊全,現有一流的現代化ICU病床,病床電子監控系統等。在搶救急性大面積心肌梗塞、複雜性心率失常的診治、頑固性心衰的治療、心臟驟停的搶救等多方面具有獨到之處。眼科—為市級重點專科,自1993年以來,先後開展了珊瑚治療義眼座植入、玻璃體切割術、人工晶體植入術、白內障超聲乳化、氬氪雷射光凝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視覺對比敏感檢查系統的研製、以及γ—干擾素抑制青光眼竇小梁切除後的瘢痕形成等項目榮獲省部級學術科研成果5項獎。在國家權威雜誌上發表公開論文6篇。

長春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原長春市第一醫院),建院一百多年來為千千萬萬長春市民解除了疾病的痛苦,為鐵路職工、家屬做出了重大貢獻,2003年12月,長春鐵路醫院與地方政府簽署協定,從鐵路撥離,正式命名為長春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原長春市第一醫院),隸屬於長春衛生局,並向長春市民開放,長春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原長春市第一醫院),本著“心為病人所系、情為病人所動、利為病人所謀、技為病人所用”的奉獻精神;以真心、愛心、耐心,患者放心、安心、舒心態度面向長春市民廣大患者,精心、精技、廉價服務。

泌尿外科治療前列腺疾病有獨特方法,曾被患者譽為“走遍大小醫院還是第一醫院”。

內分泌內科聘請了原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教授郝守才,引進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技術——檢測甲狀腺功能等。

醫院制定了“二次創業,富民強院”的戰略目標,相繼組建了長春市康復體檢中心,泌尿治療中心、甲狀腺糖尿病治療中心、微創科、老年病科等。

誠信親情服務是長春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原長春市第一醫院)的思想理念,科技人才興院是長春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原長春市第一醫院)的永恆追求,伴著建設和諧社會的最強音,長春醫專第一附屬醫院(原長春市第一醫院)必將為長春市的醫療衛生事業鑄就新的輝煌。

長春醫專第二附屬醫院(長春市第二醫院)是一所以老年病為專科特色,集醫療、教學、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和長春市中西醫結合老年病防治中心,始建於1982年。坐落在長春市綠園區翔運街1239號。醫院占地面積1.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

醫院職工553人,中高級職稱167人,床位436張,急診、急救、診斷治療功能齊全。醫院設有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呼吸內科、內分泌內科、普通外科、創傷外科、胸外科、腦外科、顯微外科、泌尿外科、兒科、皮膚科、口腔科、婦科、五官科、中醫科、中西結合科、職業病科等。醫院擁有:全身伽瑪刀、核磁感應、螺鏇CT、CR、前列腺電切鏡、膀胱鏡、德國血液透析機、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西門子DSA數字減影設備,引進美國最新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設備、椎間盤切吸正脊設備、超音波體外振波碎石設備、美國產高頻遙控800毫安X光機等大型先進儀器。近年來,醫院有18項科研成果通過了國家、省科委、省衛生廳、市科委主持的成果鑑定。長春市職業病醫院、長春市交通肇事定點醫院、長春市知識分子醫療保健中心、白求恩醫科大學教學醫院、長春市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實習基地均設在本院。

該院始終把優質服務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確立了“愛病人勝過愛自己”的最高服務理念,為了更好地為患者服務,醫院要求每名職工要仁愛、誠信、自強、創新。醫院推出了“五診”服務模式,即導診、陪診、會診、優診、往診,努力創造了優質服務品牌。由於我們堅持“五診”服務模式,既便於管理又方便病人,贏得了患者的信任和好評,並獲得了“百姓滿意”醫院、吉林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面對知識經濟時代,醫院領導班子以創新發展為動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走中西醫結合特色之路。面對老年康復事業,以病人為中心,開展全程化優質服務,勤求古訓,博採眾長,中西醫兩法、優勢互補、辯證施治、個體化醫療、慢病快治等新的醫療手段,積極擴大老年病防治為特色。2002年我院內二科被市科委命名為“長春市心腦血管重點專科”。醫院相繼被市衛生局授予“白求恩杯”競賽最佳單位、精神文明先進單位、衛生系統先進黨委等榮譽稱號。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入,醫院將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各方面的工作,緊緊圍繞以醫療工作為中心,向管理要效益,逐步把醫院發展成為功能完善的,融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性老年病醫療中心。

辦學理念

教以惠生 學以達仁

教育的目的始終是使受教育者擁有健康的人格和智慧的人生,培養不斷進取、勇於創新的高素質人才。而“教以惠生、學以達仁”正是為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而提出的,它將成為學校今後發展的理論基礎和行動指南。

“教以惠生”的“教”從廣義來講就是指大的教育環境,從小處來說是指教師、教學、教法。而“生”是指學生、生活、生命、眾生。“教以惠生”就是要求無論是教育的大政策,還是教育運行中的各個環節,都應圍繞學生,要有利於學生的成長、成人、成才,要有利於生命及生活質量的提高,有利於社會的進步。

“學以達仁”的“學”是指學校、學生、學習,而“仁”的精髓則是愛,愛護人的生命,尊重人的性格,追求人的價值,他還代表著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無私忘我、殺身成仁的精神以及個人的修身養性、對道德的遵從等,他的最高境界就是審美和自由。“學以達仁”就是學校要為學生創造一個仁的氛圍,每一個教職工應以培養具有“仁”心的學生為己任,而學生應該以“仁”為自己追求和奮鬥的目標。

從兩者的關係來看,教以惠生是學以達仁的基礎,而學以達仁是教以惠生的目的;教和學是達仁的手段,學校和學生是達仁的主體。但達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既“仁心和知識”,仁心的作用在於使“仁”成為一個穩定的目標,而知識則避免仁成為流弊—愚。

(一)以愛為載體,創造“仁”的氛圍

學生在青少年時期,情感和情緒比較強烈,常有明顯的兩極性,很容易動感情,在這個階段我們應創造一個“仁愛”的氛圍,讓他們感受到無私的愛,讓每一名學生都能自覺自愿地追求“仁”的境界,並把“仁”的思想內化為自身的品德修養,充分培養他們的“仁愛、仁義”之心。而學校的教職工應把“教以惠生、學以達仁”作為工作理念,要以惠生為己任,以達仁為畢生追求,把“愛”融入到工作中的各個環節,把知識和做人的道理連同父愛、母愛送給每一名學生,以愛融化學生,以情感化學生。

(二)“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未知、焉得仁”

而現代教育的目標正是要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才能,陶冶品德,他的終極目標都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為學生的終身幸福負責。但教育在開發智力的同時還有窒息創造力的作用,所以知識僅靠灌輸是不夠的,更應考慮到教師、學習環境、教學內容、方式方法等諸多問題。

一是要創造一個具有“包容性”、“開創性”的教育環境,給每個人建立一個表演的舞台,一個和諧、濃厚的學習氛圍,要學生全新的用心靈和感情去貼近和感悟人生,去獲取獨特的審美。

二是教師要能經得起推敲,要做到言傳與身教的統一。我們常說,打鐵先得本身硬,所以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以適應學生不斷成長的需要。

三是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不能把學生當做知識的容器進行灌輸。

四是要尊重學生,公平對待每一名學生,讓學生在尊重的氛圍中得到尊重,從而學會尊重。

“仁”不僅是一種崇高的道德觀念,更是一種追求自我完善的過程,而作為人類生命的守護神,更應有“仁愛”的心胸,“博愛”的情懷,只有用自己的愛去關心愛護身邊的每一個人,才能真正實現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我們應以“教以惠生、學以達仁”為工作理念,把“仁”內化為自身的品德修養,使每一個人都能自覺地按“仁”的標準來規範自己的行為。

校訓……“醫道天德”釋義

“醫道天德”語出元代王好古《此事難知·序》 “蓋醫之為道,所以續斯人之命,而與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

“醫道”,是從醫之道、生命之道,是通於自然與社會之道,是天地人和通的生生之道。戰國·《黃帝內經素問》中說“道之大者,擬於天地,配於四海。”說明了這種道是廣闊恢宏的。“天德”指天地包容萬物、滋養萬物,對萬物普同一等,卻不計回報之德。

將“醫道天德”作為校訓,強調醫學院校的師生都應該具有與天地長養萬物不求回報的大公無私相一致的德行。“醫道天德”不僅是對醫學院校文化精神的提煉,也彰顯出了我校文化內涵的特徵。

校風……“踐職不怠 厚德以人”釋義

“踐”,履行、實踐;“怠”,倦怠、鬆懈。“踐職不怠”就是要求學校師生員工能夠各司其職,在工作和學習中永不倦怠、堅持不懈、以校為家,學生要學好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職工要愛崗敬業,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厚德”語出《易·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是指人應該胸懷寬廣,氣度宏大,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厚德以人”意在希望師生員工應當效法大地,寬厚待人,和諧相處,以高尚的品德承載天下重任。

以“踐職不怠、厚德以人”作為校風,強調了對待工作、學習和他人的態度。通過“踐職”、“厚德”倡導醫專師生愛崗敬業、刻苦學習和與人為善、體恤包容的精神風尚,從而形成文明向上、和諧穩定的校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