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

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

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Changchun XinYu Volunteer Association),簡稱心語協會,由吉林省長春市著名殘疾人、社會工作者于海波女士,在無償心語熱線的基礎上創辦的非贏利性民間公益社團組織。

基本信息

組織者

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
1996年8月成立協會(長春市社會科學聯合會為主管單位)之前,于海波心理熱線已開通了一年多。此前,患有先天性脆骨症,失去行走能力的她自學了文學心理學高等課程,為開通熱線和信箱為心理障礙人士提供諮詢打下了基礎。熱線使她的身邊匯集了一個志願者隊伍,產生了成立組織擴大社會服務的需要。
1996年11月,心理諮詢已不限於熱線服務。在於海波應江西南昌青少委邀請在當地作巡迴報告時,第一個心理輔導站“海波心語”在船山國小成立,學生可通過電話和信件向協會尋求心理幫助。之後,協會在當地中學和大學設立心理輔導站。2001年,協會將輔導站設到了當地的少管所和監獄,並在2002年進入鎮賚縣莫莫格鄉的一所蒙族國小。同時,協會還建立了中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為教育部門提供統計數據。于海波說,心理輔導站借鑑了國外的情感關愛模式。

活動

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
協會還為殘疾人士募捐圖書、電腦和輪椅,並和國際人士合作,從2002年1月開始為殘疾兒童開辦英語課堂。課堂設在心語辦公室,參加學習的孩子由家長和志願者接送,試圖為孩子創造群體的環境和社會融合的機會。家長課堂則著眼於提供資料和信息,並提升家長的自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殘疾人士開辦的組織,協會把服務的範圍擴及貧困家庭助學活動上。迄今為止,已經通過一對一助學活動為300名學童提供資助。于海波說,每次資助協定為期一年。為保證資助的持續性,協會鼓勵資助和受助方保持聯繫和溝通。志願者還定期回訪受助方家庭,評估家庭狀況是否改善。
2003年4月,協會和《長春日報》及《城市晚報》聯合推出“親親寶貝?D?D單親兒童心理援助”大型公益活動,一方面開通單親家庭愛心專線,了解單親孩子的需求,另一方面徵集願意提供志願服務的已婚家長,和單親家庭的孩子一起進行情感交流,營造健康的環境。

影響

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

發展到今天,由於社會的認同和較高的聲譽,很多合作者找上門來。環保、公安緝毒、衛生等多個政府部門要求和協會合作進行各自的宣傳活動,而報業競爭也使媒體爭打公益牌,客觀上為協會的活動提供了很多機會。于海波說,現在協會在和政府相關部門以及媒體的合作中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餘地,可以圍繞自己的重點考慮合作方式。作為一個民間組織來說,能有這樣一份成熟和自信實屬不易。
目前協會有1400多位志願者,靠會費維持。作為社會知名人士,于海波的成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經費短缺成為困擾協會的問題。

工作重點

心語志願者協會作為一種公益的主要工作重點是助殘、助學、心理諮詢三個方面。
助學:通過開展各種形式呼籲社會人士,資助貧困家庭的中小學生,通過每年3月和9月大學生志願者走訪,建立貧困生檔案。建會10來通過多種活動形式共為560名特困及孤兒爭取到了社會各界的援助,學生獲得資助總額達28萬餘元;為吉林省農安縣華家鎮金山國小捐書7000冊,建立了愛心閱覽室。
為促進各界參與到助學工作中來,我們開展了多形式的助學活動,曾與美國美新路基金會設立了專為單親家庭孩子提供援助的“美心勤學獎”,在大學開展“班助一”資助活動,在大型商場設立“愛心助學募捐箱”、與企業簽定“助學委託協定”、設立“個人助學愛心檔案”並且得到企業支持,聯合帶領貧困生參加遊園等活動。目前我們的助學工作涉及到長春市56所中國小。
助殘:為殘疾人朋友提供職業培訓,康復教育。先後通過舉行露天義演,為殘疾少年籌集醫藥費2000多元;為德惠市殘疾人邢桂芬捐贈圖書3000多冊;與企業合作,為殘疾人捐贈輪椅,電腦。
進入2000年後,志願者走進社區,通過幫扶計畫與社區內的殘疾人朋友建立長期的輔助關係,為21名殘疾人家庭提供;2002年至今在國際友人的支持下,為20名殘疾人開設了免費助殘快樂英語課堂,累計授課640多課時,使從字母開始學習的孩子獲得了全國英語等級證書;2004年開設了中國結藝手工編制課程,培訓殘疾人83人次。累計課時800多;2004年在市長祝業精的支持下,又為殘疾人朋友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累計課時300,使殘疾人學會網頁製作、平面設計等知識。
快樂課堂給殘疾人朋友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增加參與社會的機會,同時增加了殘疾人朋友立足社會,獨立生存的技能和機會。通過中國結編制,在05年期間開展了助殘殘義賣,款項捐給了社會福利院急待購買矯正器具的殘疾兒童;05年助殘日期間,在工人文化宮開展殘疾人藝術作品展,得到副省長李斌的好評,她建議開展產業化發展途徑。由此先後組織參加了第三屆中國民間藝術博覽會,組織了多次中國結義賣,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為殘疾人就業開闢了新途徑。
心理諮詢:心語志願者協會的工作重點之一是心理輔導與諮詢。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心理諮詢熱線、心理輔導站、針對單親家庭兒童而開設的單親家庭心理援助項目。1995年5月8日開通的心語熱線至今共接聽熱線36000餘人次,答覆信件7600多封。在熱線開通十周年之際,心語又開通了心語女性熱線,心語成長熱線,滿足了人們的需求。同時,我們為6所高中建立中學生個人心理健康檔案;先後在吉林省孤兒學校、吉林省少管所、吉林省女子勞教所、長春市鐵北監獄、長春市希望高中、吉林省鎮賚縣莫莫格鄉代珠國小建立了心理輔導站;
在美國美新路基金會的支持下,2004年起心語志願者們走進了單親家庭兒童的生活,為孩子們提供心理援助和支持,幫助心理缺失的孩子們找回了自信和適應新家庭結構的心態,通過各種有益親子溝通的文體活動,孩子們增加了對親人的理解和關懷。
志願者管理:心語志願者協會自成立以來先後有3600多名志願者走進心語的行列,他們有來自大專院校的學生,也有在職的青年員工、政府公務員。人均服務時長多達564小時。成立以來有10多名孤寡老人常年得到了志願者的照顧。心語協會還不定期的組織志願者們到吉林省孤兒學校、吉林省女子勞教所、長春市福利院、敬老院等單位開展慰問活動。而且還參與了各種與環保、禁毒等方面的宣傳活動。為提高志願服務效率,結合高校志願者管理特點,我們分別在吉林大學朝陽校區、新民校區、南嶺校區、前衛校區、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城建分院、吉林農業大學、長春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工程學院、長春稅務學院、長春工業大學、長春師範學院、長春醫學高等專科、長春林校(現為長春大學管理)建立了志願者團,每個志願者團由30——300不等志願者來參與各項活動。志願者在參與活動中,為他人奉獻愛心的同時,也獲得了心靈的淨化,增強了社會責任意識。每年我們都多次組織志願者開展各項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各種服務專業知識之外,還有人際溝通、自我激勵、團隊意識等方面的內容。從而提高了志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為今後走上工作崗位起到了鋪墊作用。
日常管理:長春心語志願者協會現有專職4名,顧問6名理事16名。根據志願者在當地高校的人員分布,還在每個高校設立了相關工作組和管理層。每個高校人員達100人即可設定工作組,高校的工作負責人即組成了心語協會常務理事會,每月召開一次理事會,決策工作重點方向。

所獲榮譽

心語協會成立於96年8月18日,以倡導公益事業、呼喚愛心奉獻為行動綱領。歷年來被主管部門評為“先進社團”。主辦的多項活動曾先後被國內外近百家新聞單位予以報導。2000年被省政府評為“吉林省志願者先進助殘集體”;2001年被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評為“關心下一代先進集體”;被共青團市委評為“長春市十大傑出青年志願者服務集體”;2002年被南關區婦聯評為巾幗文明示範崗;2004年被南關區婦聯評為巾幗文明示範崗,2004年被長春社會科學界評為“長春市優秀社團”;2005年8月獲得中國殘聯、共青團中央頒發的“百萬青年志願者助殘行動”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