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3號丙運載火箭

長征3號丙運載火箭,4月25日23時35分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了發射我國第七顆氣象衛星“風神一號01星”的首飛任務。

4月25日23時35分,伴隨一聲震天的轟鳴,長征三號丙遙一火箭——這枚長征三號甲系列的新型號火箭,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完成了發射我國第七顆氣象衛星“風神一號01星”的首飛任務。火箭噴吐著橙紅色的火焰,托舉著衛星,奔向蒼穹。
25分鐘後,星箭分離。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實時傳來的測控數據表明,衛星準確進入地球同步轉移軌道。
據悉,此次發射為中國航天2008年宇航發射任務的“首戰”,同時也是長征三號丙火箭的首次飛行。
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馬興瑞用“六個首次”概括了此次發射任務的特點:本年度宇航發射任務的“首戰”、長征三號丙火箭的“首飛”、風神一號衛星的“首飛”、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二號發射工位改造後“首次”投入使用、二號發射工位“首次”採取遠距離測控模式、遠望五號測量船“首次”投入使用。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長征三號丙火箭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運載火箭能力真正形成了系列化。
這次發射的風神一號01星是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軌道數據中繼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為主研製,主要用於為我國神舟載人飛船及後續載人太空飛行器提供數據中繼和測控服務。同時,為我國中、低軌道資源衛星提供數據中繼服務,為太空飛行器發射提供測控支持。
用於發射衛星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為新型三級液體推進劑火箭,捆綁有2個助推器,全長約55米,起飛質量約343噸。
長征三號甲系列火箭總指揮岑拯介紹,此次發射的長三丙火箭,充分繼承了長征三號甲火箭和長征三號乙火箭的成熟技術。火箭在構型上首次採用兩個“助推”和兩個“尾翼”的結構形式,是中國運載火箭發射歷史上的第一枚結構外形非全對稱的大型運載火箭,在氣動設計、載荷設計以及姿態控制等技術上均有所創新。
在運載能力方面,長三丙火箭的運載能力為3.8噸,介於長三甲火箭(2.6噸)和長三乙火箭(5.5噸)之間。“長三丙火箭的最大意義是在長三甲火箭和長三乙火箭中間鋪設了一級台階”。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天鏈一號工程總師白拜爾告訴記者,作為“長三甲”系列中的一個新成員,長三丙火箭投入發射市場,使得長三甲系列火箭在發射市場上有了更廣闊的適用性。
“長征三號甲”家族的前兩位成員:長征三號甲火箭和長征三號乙火箭“首飛”成功的時間分別是1994年2月8日1997年8月20日。長征三號丙火箭距離它的前一位成員長三乙火箭的成功“首飛”,已逾10年。
此次發射是長征三號丙火箭的首次飛行,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今年宇航型號的首次飛行,也是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5次發射,是研究院研製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83次發射。初次上陣,長三丙就肩負了續寫1996年以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62次發射成功和1996年以來研究院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連續45次發射成功記錄的重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