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庚村

長庚村

九龍鎮長庚村原屬白雲區鍾落潭鎮,2006年8月,根據廣州市行政區域調整,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全村面積約為7.5平方公里,常住戶籍戶數285戶,總人口1014人。

基本信息

九龍鎮長庚村原屬白雲區鍾落潭鎮,2006年8月,根據廣州市行政區域調整,歸廣州市蘿崗區管轄。全村面積約為7.5平方公里,常住戶籍戶數285戶,總人口1014人,育齡婦女279人,其中已婚育齡婦女195人,已生育育齡婦女178人,未育育齡婦女17人,流動人口85人,其中男44人,女41人(外省外市流入);村有四個生產社,耕地面積700畝,2006年全村人均純收入5830元。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0人,
長庚村遠景
設立1個黨支部。
在各級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村兩委不懈努力,順利完成各項工作,全年出生率:15.79% ,計畫生育率:100% , 自然增長率:13.82%,同時密切聯繫民眾,關心民眾生活,促進構建和諧社會主義新農村。

黑龍江省黑河市五大連池市太平鄉長庚村

長庚村,位於五大連池市太平鄉西南面,與克山縣接壤。偽滿時期,現屬該村的老道窩棚屯、焦立忠屯和腰張家屯都是只有20幾戶人家的小屯子。早在西征抗聯部隊到達德都縣(今五大連池市)地區的1938年冬,在馮治綱、張瑞麟、王鈞所率抗聯部隊的宣傳組織下,便成立由十八人組成的抗日救國會,領導人是尹振甲和史鳳,因為這裡是與克東、北安兩縣連界的邊遠地區,也正好是抗聯部隊活動轉移和戰鬥休整的好處所,在建會三年多的時間裡,這裡變成了抗聯部隊的“小後方”。抗日救國會成員和廣大愛國同胞給予抗聯部隊極大支援,1939年5月,抗聯三路軍在朝陽山整編後,三、九支隊經常在老道窩棚屯一帶活動,每次都得到救國會支援的糧食、被子、毛巾以及現金等。據史料記載,僅1940年冬三屯一次就提供救國基金450元(一元相當於人民幣10.80元左右)衣物26件、還有粉條、凍豬肉、凍豆腐等生活用品,秘密運往朝陽山後方根據地。在掩護傷員和支援作戰方面,也做出過重大貢獻。1940年秋,一位叫李興漢的抗聯戰士負了傷,在腰張家屯張姓救國會員家養傷三個多月,直到年底才痊癒,白天把傷員藏在苞米秸堆里,下面鋪上麥滑溜,晚上才敢回到屋裡睡覺。等李興漢要歸隊時,張家兩口子還殺了一口肥豬慶祝。(該人居哈市,2000年病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