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大學汽車學院

長安大學汽車學院

汽車學院的前身是西安汽車機械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大、中專班,1951年起招收了七屆學生;1958年西安公路學院建校,同時汽車系成立,並設立本科專業開始正式招生;1981年起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3年起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1995年西安公路學院更名為西安公路交通大學,1998年10月汽車系更名為汽車工程學院;2000年4月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和西北建築工程學院三校合併成立長安大學,同年12月汽車工程學院更名為汽車學院。 長安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是教育部和交通運輸部共建的國家“211 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汽車學院是長安大學“211工程”、985優勢學科重點建設學院,前身是西安汽車機械學校部分專業,學院歷經西安公路學院汽車系、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汽車工程學院、長安大學汽車學院。學院在公路交通和商用車輛的基礎和工程技術研究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現已發展成為我國汽車交通高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校友遍及行業內外,已成為我國交通行業及民族汽車工業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

基本信息

簡介

學院現設有七系、十所、兩辦、三個本科教學實驗室、一個工程中心,學院還擁有一個國家級教學示範中心、一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中心、一個交通部行業重點實驗室、一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學院現有教職工129人,有國家級、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11位。在校生總數2945人,其中碩士研究生450人,博士研究生67人。

學院擁有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兩個國家級重點學科;載運工具運用工程、車輛工程兩個博士後流動站;交通運輸工程、機械工程兩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五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十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四個專業學位授權點;七個本科專業。交通運輸工程學科群列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車輛工程是省部級重點學科,學院擁有“長江學者計畫”特聘教授崗位。目前,學院擁有一個國家級教學團隊、二個省級教學團隊;三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兩個省級特色專業;三門省級精品課程;一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一個省級交通運輸類專業實驗教學中心,兩個省級名牌專業。同時,學院還設有西安汽車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長安大學西安公路交通綜合性能檢測站、陝西長安大學機動車物證司法鑑定中心。

學院實驗室建築面積達10000平方米,設備原值9800餘萬元,擁有包括人-車-路-環境三維動態模擬系統、電動車輛試驗研究系統、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系統、運動粒子雷射全息分析系統、汽車懸架座椅試驗台、汽車行駛性能綜合測試系統、FST2A數控發動機實驗台、汽車代用燃料性能檢測專用設備、AVL大型轉鼓排放分析成套設備等一批大型試驗、研究、教學儀器設備和占地450畝國內高校唯一的汽車綜合性能試驗場(含商用汽車高速試驗環道和低附著係數試驗路及各種典型道路)。

學院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單位,是中國內燃機學會、中國交通能源研究會、中國公路學會汽車運輸學會、中國人類工效學會交通工效分會的理事單位,是中國客車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和全國交通運輸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道路運輸分委會的主任委員單位,是全國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潔汽車專業委員會試驗檢測中心,是陝西省技術監督局和西安市技術監督局授權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單位和汽車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單位,是陝西省司法廳授權的機動車物證司法鑑定單位。

學院積極開展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協作和學術交流,學院有40餘位教師在國外留學或進行高級研修訪問,與德國布倫克大學、美國密執安工業大學、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日本神戶大學、俄羅斯莫斯科汽車公路學院和日本汽車研究所等高校與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經過長期的辦學實踐,學院形成了“自強不息、求真務實、團結奮進、追求卓越”的精神,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在新的歷史階段,學院堅持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諧發展之路,全面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學院。

院系設定

學院設有交通運輸系、車輛工程系、行銷系、交通安全系和交通運輸研究院(下設運輸安全研究所、運輸規劃研究所、物流研究所、快速貨運和車輛研究所、危險品運輸研究所、智慧型運輸研究所、運輸能源研究所、運輸產業研究所、車輛檢測維修技術研究所、機電與動力研究所)、交通部人—車—環境系統安全重點實驗室、陝西省交通新能源開發、套用與汽車節能重點實驗室以及車輛結構實驗室、運輸工程實驗室等教學、研究、實驗機構。

學院設有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國家重點學科、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碩士點)、車輛工程(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碩士點)、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博士點、碩士點)、交通環境與安全技術(博士點、碩士點)、動力機械及工程(碩士點)和企業管理(碩士點)等6個學科。

學院有交通運輸、交通安全工程、車輛工程、市場行銷、物流工程、汽車服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等7個本科專業。

歷史沿革

1951年西安汽車機械學校開始招收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大、中專班。

1956年國家開始籌建北京公路學院,1958年籌建中的北京公路學院與西安汽車機械學校合併成立西安公路學院,同時設立西安公路學院汽車系,開始招收汽車運用與維修、築路機械、機械製造等專業本科生。築路機械專業1965年從汽車系分出成立了學校的築路機械系(現為學校工程機械學院一部)。

受“文革”衝擊,從1967年起,學校各系及專業停止招生。

1974年至1976年,汽車系汽車運用工程專業共招收工農兵學員三屆。

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汽車運用工程專業即恢復招生,並於1978年開始招收機械製造、熱加工、交通信號自動控制、交通運輸管理、財會等本科專業學生。其中1981年交通運輸管理、財會專業從汽車系分出成立了學校的管理系(現為學校經濟管理學院);1984年機械製造、熱加工專業和交通信號自動控制專業從汽車系分出分別成立了學校的機械系(現為學校工程機械學院一部)和自控系(現為學校電控工程學院一部);1987年當時的計算機室從汽車系分出成立了學校的計算中心(現為學校信息工程學院一部)。

1980年起在80級汽車運用工程專業的基礎上設立汽車設計專門化,85年起正式設立汽車與拖拉機本科專業開始招生。

1983年起連續四年專門為國家民航系統培養了民航特種車輛專業四屆本科生。

1985年起連續四年為全國交通和公安部門培養交通監理專業四屆專科生。

1995年西安公路學院更名為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後,1998年10月汽車系更名為汽車工程學院。

2000年4月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與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學院合併為長安大學,2000年12月汽車工程學院更名為汽車學院。

1992年起在90級汽車運用工程專業的基礎上設立汽車貿易專門化,2001正式設立市場行銷專業招生。

1999年正式設立道路交通事故防治工程專業招生。

2005年起汽車服務工程、物流工程、熱能及動力工程專業正式設立並開始招生。

2007年,“汽車綜合性能檢測關鍵技術研究、系列產品開發及其產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組織機構

黨委書記:肖潤謀

院 長:余強

黨委副書記:張增社 宋磊

副院長: 劉浩學 胡大偉 張春化

1.辦公室主任:師愛平

2.教務辦公室主任:孟慶鵬

3.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楊楊

副主任:倪鳳英

團委書記:張建

4.交通運輸系主任:陳煥江

交通運輸系副主任:徐雙應

5.車輛工程系主任:劉晶郁

車輛工程系副主任:張德鵬

6.機電與動力工程系主任:蹇小平

機電與動力工程系副主任:林廣宇

7.交通安全系主任: 袁偉

8.行銷系主任:杜建

9.物流工程系主任:王來軍

10.汽車服務工程系 主任:王生昌

11.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主任:付銳

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申福林、祁東輝

12.交通新能源開發、套用與汽車節能陝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生全

交通新能源開發、套用與汽車節能陝西省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祁東輝(兼)

13.陝西省道路交通檢測與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陝西省13115重點工程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宋宏勛

14.車輛結構實驗室主任:張西文

15.運輸工程實驗室主任:李春明

教師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實力雄厚的教學、科研隊伍及一批治學嚴謹、年富力強的學術帶頭人。目前學院有教授19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0名),副教授19名,高級工程師7名,高級實驗師4名,面向全校有關專業和學科開設80多門專業課、專業基礎課和公共課;學院在道路運輸安全技術與政策、汽車節能與排放淨化、汽車運行可靠性與車輛診斷檢測技術、道路交通事故模擬分析技術、物流系統規劃及運輸市場、車用內燃機潤滑機理分析、可生物降解潤滑油開發、汽車排放動態參數控制技術、商用車新能源及代用燃料開發與套用、智慧型運輸系統、高速大客車設計技術、汽車市場行銷理論等研究領域取得豐碩成果,有50餘項科研課題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取得國家專利10餘項,多項技術被企業套用,取得巨大經濟效益。

實驗室

學院實驗室總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擁有駕駛員適宜性檢測系統、駕駛員眼動測試儀、汽車綜合性能檢測系統、AVL大型轉鼓排放分析成套設備、FST2A數控發動機實驗台、三維坐標測量儀、各型在用汽車發動機故障診斷檢測儀、運動粒子雷射全息分析系統、汽車懸架座椅試驗台、汽車底盤綜合試驗系統、汽車行駛性能綜合測試系統、柴油汽車及柴油發動機顆粒物排放分析測試系統、汽車運輸安全保障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電動車輛試驗研究系統、汽車代用燃料性能檢測專用設備、代用燃料發動機噴霧質量分析系統、潤滑材料成分分析儀、在用油中有害粒子分析儀、非接觸車速儀等大型試驗、研究、教學儀器設備和占地450畝國內高校唯一的汽車特級綜合性能試驗場(含商用汽車高速試驗環道和低附著係數試驗路及各種典型道路)。

合作關係

學院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中國內燃機工程學會、中國交通能源研究會、中國公路學會汽車運輸學會、中國人類工效學會交通工效分會的理事單位,是中國客車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和全國交通運輸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道路運輸分委會的主任委員單位,是陝西省技術監督局和西安市技術監督局授權的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單位和汽車產品質量監督檢測單位。

學院積極開展與國內外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協作和學術交流,多名教師曾在國外留學或進行高級研修訪問,與德國布倫克大學、美國密執安工業大學、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日本神戶大學、俄羅斯莫斯科汽車公路學院和日本汽車研究所等高校與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係。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肖潤謀,男,1963年生,工學博士,畢業於長安大學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碩士生導師。現任汽車學院黨委書記。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 主要研究領域為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和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研究方向為道路交通運輸、城市交通管理、道路。曾經主持或者承擔的項目 完成了一系列交通運輸部及部分省市的縱向和橫向科研項目。 現在主持或者承擔的項目主持3項,主要參與研究10餘項。 目前主要承擔交通運輸部全國高速公路運輸量統計調查、經濟運行分析以及應急保障等科研項目。 獲得獎勵科研或者其他 近年來獲省部二等獎一項。2010年《中國高速公路運輸量統計調查技術研究》項目(第二完成人)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出版專著教材和發表論文代表作 近三年發表論文6篇 ,參編教材3 部

學院院長:余強,男,1961年12月生,工學博士,畢業於長安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專業。1986年9月至今在長安大學任教。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和教授。1988年4月到1995年9月期間在德國柏林工業大學車輛工程研究所學習。現任長安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陝西汽車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汽車標準化委員會制動分會委員;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聯絡員。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車輛系統動力學、大客車技術。曾經主持或者承擔的項目,作為主持人或主要研究人員參加科研項目20餘項。 主持或參加的主要科研項目: 1、動力載入裝置開發,西部項目子課題; 2、汽車制動器溫升模型及長大下坡路段汽車制動效能熱衰退預測模型研究,西部項目子課題; 3、國道312線鹹永一級公路 K1562-1569段交通安全改善研究與設計,陝西省; 4、國道312線藍小公路交通安全改善研究與設計,陝西省; 5、210國道嵩待二級公路強制控速安全措施研究、設計與實施,雲南省 6、公路路面隆聲帶的套用研究,浙江省; 7、關於汽車駕駛員安全車速控制模式的研究,自然科學基金; 8、G108線酉水橋段和210線太白洞段交通安全設施改善研究,陝西省 9、公路隧道汽車動態排放參數研究,西部項目子課題; 10、平均縱坡與下坡安全性研究,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設計院。

專業設定

車輛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汽車設計與製造、管理及行銷方面的高級專業人才。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高等數學、力學、計算機、機械學、電子技術及工業自動化等基礎知識;學習汽車結構、汽車理論、汽車設計、車身工程、專用車輛設計、汽車製造工藝、汽車試驗及性能檢測、汽車電控技術和現代設計方法等專業知識;學習車輛行銷、汽車標準法規、汽車工業發展趨勢及交通工程概論、交通安全工程等專業拓展知識。從而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素質和能力的汽車工程領域的高級人才。

學生畢業後,可在汽車製造企業和科研單位從事汽車設計、製造、試驗與檢測、汽車行銷和汽車製造管理工作;可在國家機關和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從事相關的規劃管理工作,也可在貿易和保險部門從事汽車貿易和保險業務工作,還可在高等院校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交通運輸(汽車運用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汽車運用工程領域的高級技術人才。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機械設計及車輛設計的理論和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運輸系統規劃與組織管理、交通運輸環境保護和安全技術、機電控制理論與技術、運輸市場學、物流學、交通運輸學、智慧型運輸系統、汽車檢測診斷理論與維修技術方面的基礎理論與科學方法。從而使學生具有交通運輸系統規劃、交通運輸企業設計與管理、運輸組織管理與運輸市場開發、市場行銷與車輛售後服務、汽車診斷理論與技術、汽車維修與機務管理的能力和汽車運用理論與技術的試驗、研究、設計能力。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交通運輸行業、汽車製造行業、物質流通行業和其他大中型工商企業從事運輸裝備與汽車檢測診斷設備開發、運輸市場開發、交通運輸規劃與組織管理、汽車市場開發與行銷、運輸車輛技術管理、汽車檢測診斷和技術保障等工作,也可以在有關院校和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交通運輸(交通安全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有堅實的自然科學、外語和計算機套用的基礎,富有創新精神,具有科學思維方法和實踐能力的交通安全領域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交通安全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主要開設高等數學、工程數學、力學、電學、計算機技術等基礎課程,以及道路交通安全學、汽車安全工程、汽車理論、交通心理學、道路運輸企業安全管理、道路交通事故分析與再現、交通工程、智慧型運輸系統、交通工程設施設計、城市交通管理等專業課程。同時十分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設有汽車駕駛實習、汽車結構實習、交通工程實習、交通事故處理實習、計算機控制技術課程設計、車輛保險實習以及運輸企業安全管理實習等實踐性環節。

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在國家與省市的交通運輸管理部門、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道路運輸企業、汽車製造企業、保險公司、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從事交通安全領域的設計、管理、規劃、開發、科研和教學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市場行銷

本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市場行銷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能在企事業單位、對外貿易公司、學校及政府部門從事市場行銷、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現代市場行銷、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我國有關的方針、政策、法規和國際貿易慣例及規則,學習相關的汽車、工程機械、電子技術和信息管理技術。能運用計算機等各種現代化手段從事市場行銷和企業管理工作,具有市場行銷的調查研究能力、經營決策能力、應變能力、開拓創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機械、電子等方面的知識。

畢業後,主要在政府機關、工商管理部門、國內大中型企業、外資及合資企業、進出口公司、貿易公司、保險公司、大專院校等從事工作。學制四年。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熱能與動力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汽車熱能與動力工程領域、汽車機電液控制一體化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工程熱力學、傳熱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機械學、流體力學、電工與電子技術等基礎理論;並且學習內燃機原理、內燃機設計、汽車構造、汽車理論、汽車電器與電子、汽車電器及電子系統設計、汽車電液控制、汽車新能源套用技術、微機原理及套用、自動控制基礎、計算機套用等專業知識,從而使學生成為集熱、機、電技術於一身的複合型工程技術人才。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汽車製造企業、動力機械製造企業、石油化工企業、汽車電子控制領域從事設計、製造和售後服務等工作,也可在汽車運輸企業及相關單位從事技術管理工作,還可在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汽車服務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汽車維修、銷售、生產、金融保險和管理等汽車技術服務和經營管理等的複合型高級人才。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機械電子技術、機電控制理論與技術、企業經營與管理、汽車結構、汽車理論、汽車電工與電子技術、汽車故障診斷學、汽車計算機控制技術、汽車服務工程、汽車使用技術、汽車檢測診斷技術、汽車維修工程、汽車服務系統規劃與設計、汽車裝飾與美容、汽車行銷、金融與保險、汽車再生技術等方面的專業知識。使學生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成為技術、經營、服務複合型的汽車服務工程領域的高級人才。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汽車生產、銷售、維修等行業和管理部門從事汽車技術服務與經營管理工作、可以在金融與保險領域從事與汽車服務相關的業務工作、也可以在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物流工程

本專業旨在培養物流方面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本專業以理工為主,工管結合。學生在校期間主要學習數學、機電學、計算機與電子技術等基礎理論;學習運籌學、系統工程學、技術經濟學、交通運輸工程、物流系統工程、現代物流學、供應鏈管理、物流經濟、物流管理信息系統、運輸工具設計及運用、物流設備與機具、物流網路系統規劃、物流信息技術、物流企業管理、倉庫設計與管理、電子商務與物流、物流系統設計與仿真等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從而使學生具有物流系統設計、物流技術套用與裝備開發、物流信息系統設計、物流系統仿真與規劃管理等工作能力,成為具有良好綜合素質和物流系統專業技能的複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

學生畢業後,主要在各級流通與運輸管理部門、物資部門、交通運輸企業、物流企業、大型工商企業等從事物流技術和管理工作。也可在有關院校和科研單位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