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養生法:兼論醫食採氣保健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醫古籍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月1日)
平裝: 27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1749022, 9787801749024
條形碼: 9787801749024
尺寸: 23.6 x 16.6 x 1.8 cm
重量: 422 g

作者簡介

1938年出生於上海郊區崇明農村。1955年中學畢業後務農,不久即在崇明縣政府農林科任會計輔導員。1955年底參軍。在軍隊當過學員、文書。1961年畢業於鐵道兵學院。後在軍隊歷任排長、保密員、參謀、副營長、股長等職。1983年轉業,在北京城建集團所屬企業任經理、書記等職。1989年畢業於中華全國律師函授中心,成績優良,被推薦在北京西城區司法局兼做司法工作。1998年退休。
工作之餘,尤好學習研究養生之道,包括中醫藥學、氣功、易學、宗教文化等。幾十年來,一直以此自樂且樂人,自健且健人。寫此書旨在把長期學習、研究的人生保健經驗、體會傳於社會。顧廷洲,1938年生於上海。從小就與父親學習研究中醫學,他潛心學習研究中醫藥學和養生保健知識、營養學及易學、儒家、道家、佛家等諸家的傳統文化。幾十年如一日,以身試驗,善於在實踐中總結經驗,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創立了獨特的養生保健法。他為了向親友和廣大讀者獻愛心,為人類社會的健康事業做點貢獻。他把他的養生保健知識,編寫此書。在2007年編寫了並由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說保健話長壽》深受讀者喜愛。今又寫此書。他的書,內涵豐富,新穎獨特,簡明扼要,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編排科學,學用方便。不論男女老少,不論文化水平和職業,都很實用。是實用價值很高的養生保健書。

內容簡介

《長壽養生法-兼論醫食採氣保健》,本書分二篇,共五章。第一篇,具體論述了長壽養生要領,包括構築長壽養生的基礎和健康長壽的“六大支柱”,並提醒大家,長壽養生,必須從早抓起,不要誤了養生保健的大好時機。並對少年、中青年和老年人如何做好養生保健,分別提出了一些具體方法,抓住重點,講究實效。在第二篇中,簡要地論述了人體的本質是由“陰陽五行”自然結構成的“人體時空結構”,是自然人;論述了人體的五臟六腑與陰陽五行的對應關係;論述了中醫學和易經在養生保健上的互補性及其基本原理和法則;並用辯證唯物論對《易經》的基本原理作了簡要論述。

目錄

第一篇 養生長壽要領
第一章 構築健康長壽的基礎和“六大支柱”是養生長壽的基本要領
第一節 構築健康長壽的“基礎”
第二節 構築健康長壽的六大“支柱”
一、構築健康長壽支柱之一,健康的心態
二、構築健康長壽支柱之二,足夠的睡眠
三、構築健康長壽支柱之三,適當的運動
四、構築健康長壽支柱之四,合理的膳食
五、構築健康長壽支柱之五,衛生的環境
六、構築健康長壽支柱之六,日常的保養
第二章 不失時機地把握好養生長壽的要領是健康長壽的關鍵
第一節 年輕時期是把握養生長壽要領的最佳時期
一、關於人的自然衰亡與人為的死亡
二、年輕時期及早把握好養生長壽的要領,是健康長壽的關鍵
三、年輕時期把握好養生長壽要領的重點
第二節 老年人把握好養生長壽要領的特殊性和注意事項
第二篇 中醫和《易經》養生與藥食採氣保健方法
第三章 中醫與《易經》在養生保健上的法則及其互補性
第一節 客觀認識《易經》(四柱預測)及其實用價值
第二節 客觀認識人生
一、人體的本質
二、人體是客觀存在於大自然中的矛盾對立統一的自然體
三、客觀認識人生,是搞好養生保健的必須
第三節 用《易經》(四柱預測)施行診斷必須具備的基礎知識
一、簡說“陰陽五行學說”
二、排列“四柱八字”是施行四柱預測的前提
三、“天干通變”的“術語”及其含義和矛盾對立統一的關係
四、關於十天干寄生“12宮”生旺死絕表和五行四時旺相休囚墓庫表及其說明
五、用“生辰八字”了解其“陰陽五行”的結構狀態及其體質
六、簡說“天時”對其體質和命運的影響
七、關於對“四柱”具有調整作用的“星神”
八、人體的“五臟六腑”與人體的“陰陽五行”的對應關係
第四節 用《易經》(四柱預測)診斷的方法步驟
第五節 《易經》養生保健的基本方法及其與醫學的互補性
一、《易經》養生保健的基本方法
二、《易經》與醫學的互補性
第六節 中醫與《易經》養生保健的基本法則
一、按體質養生保健的法則
二、以調理“五臟六腑”與調衡“陰陽五行”相結合的法則
三、應“時令”搞好季節養生保健的法則
四、必須堅持綜合分析和綜合調養的法則
五、依靠人體自身生理功能養生保健的法則
第四章 中醫與易學的飲食採氣養生保健方
第一節 膽、頭腦(甲木)及相關部位
第二節 肝、目、經血(乙木)及相關部位
第三節 小腸、頭額(丙火)及相關部位
第四節 心、神、血脈(丁火)及相關部位
第五節 胃、口、咽喉(戊土)及相關部位
第六節 脾、肌肉、氣血(己土)及相關部位
第七節 大腸、肛門、筋骨(庚金)及相關部位
第八節 肺、胸、鼻(辛金)及相關部位
第九節 膀胱、尿道、子宮(壬水)及相關部位
第十節 腎、骨、腰膝(癸水)及相關部位
第五章 幾種常用食品的養生保健作用和科學飲食
第一節 簡說營養學
一、碳水化合物(糖類)
二、脂肪
三、蛋白質
四、礦物質
五、維生素(維持人體生命的元素)
六、食物纖維:被稱為“清除體內垃圾的纖維”
七、水:是生命的甘泉
第二節 常用食物的營養及其養生保健作用
一、主食
二、副食
第三節 常用食物的最佳搭配與禁忌
一、主食穀類與調味品
二、蔬菜和茵菇類
三、葷菜(魚蝦肉蛋)類
四、水果飲料類
第四節 服藥時對飲食的要求
一、服中藥時對飲食的要求
二、服西藥時對飲食的要求
第五節 飲食的其它注意事項
一、主食類
二、蔬菜類
三、肉蛋奶類
四、水產類
五、水果類
主要參考書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