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左河水寫長城的詩]

長城[左河水寫長城的詩]

長城是一首左河水寫長城的七言絕句詩。全詩四句28字,描寫了長城所在的區域及橫跨山河、氣勢雄偉的形象,表達了建造和固守長城所付出的代價及其在我國古代戰爭中的軍事意義。該詩幾經修改,先後發表於《詩潮》《詩海》《江西詩詞》《中國詩詞月刊》,並被一些文章引用。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長城
左河水
北國橫亘一青龍,氣壯神州萬里程。
千古胡兵屈仰止,萬重血肉築安寧。

作品注釋

1、長城: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修築的長度較短,到秦始皇連線和修繕的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和利用長城的朝代。
2、北國:北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指我國的北方地區。該詞源於中國古代的分裂時期,如宋稱遼、金為北國,東晉稱十六國等為北國。
3、橫亘:拼音hénggèn。橫,跟地面平行的,與“豎”、“直”相對,如:橫樑。橫楣,橫額。橫幅等;亘,指空間和時間上延續不斷,如:橫亘,綿亘數千里。亘古則指整個古代。橫亘,也作“橫亘”,如:橫跨,橫臥。
4、青龍: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黃帝授命於天,威澤四方,龍就成為中華民族乃至整箇中國的象徵。
青龍在東方傳說中,身似長蛇、麒麟首、鯉魚尾、面有長須、犄角似鹿、有五爪、相貌威武。青,也是長城的色彩,而長城的蜿蜒起伏之形恰如青龍的奔騰之狀。
5、神州:即中國大地。相傳,中國遠古部落首領黃帝統治的土地被稱為神州。

6、胡兵:指胡人的騎兵及歸附的胡人騎兵,簡稱胡騎;泛指入侵的外國軍隊。唐杜甫《恨別》詩:“洛城一別四千里,胡騎長驅五六年。”明王世貞《戰城南》詩:“胡騎歛,飈迅驅。”
胡兵即為胡騎,因為“騎”為仄聲韻,此處不便用之。胡騎,國語辭典解釋為:古代北狄的騎兵。亦泛指胡人的軍隊。[3]
7、屈:屈,基本含義是使彎曲,與伸相對,也有竭,窮盡的意思。屈還有屈服、屈伏之意:《孫子·謀政》屈人之兵而非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又如《孟子·滕文公下》:寧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
8、仰止:一般喻指仰慕,嚮往之意。如《詩·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此詩中可按字面的意思理解:到達山下的來犯之軍,仰望高山之上的長城巍峨挺立,堅不可摧,無可奈何,只能哀嘆仰望而止步屈服。
9、血肉:即血液和肌肉。指人類軀體。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是修築長城艱苦卓絕,民眾所付出的生命財產巨大,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至今家喻戶曉;二是守長城血肉橫飛,古代的將士付出了高昂的生命代價。
10、築安寧:築,指建造,修築,構建。安寧,指秩序正常,沒有騷擾;生活安定,寧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