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坪瑤族鄉

長坪瑤族鄉

長坪瑤族鄉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蒙山縣東北部、距縣城18.3公里,北與荔浦、平樂縣交界,東與昭平縣相鄰,南接本縣蒙山鎮、西河鎮,西連蒙山縣新圩鎮,總面積1318平方公里,長坪瑤族鄉轄5個村委會,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89人,瑤族人口占87%,鄉政府駐地是個鄉的中心地帶,即東護村中部——沙籮。特色經濟有木材、生薑、八角、板栗、毛竹、油茶六大項目。木材資源中,每年砍伐量達7000-8000立方,生薑年均產量達5250噸,八角410噸,板栗可達400噸。長坪瑤族鄉內聚居著於瑤族、壯族、漢族三個民族,有著典型的大散居、小聚居的少數民族居住方式,主要語種有瑤話、壯話、桂柳話和蒙山土白話四種,其中最通用語種是桂柳語。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圖)長坪瑤族鄉長坪瑤族鄉

梁陳間(502~589年)屬蒙縣。隋開皇十年(590年)屬隋化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屬立山縣。武德五年平峒以北屬崇仁縣,三妹、南峒以南屬嶺政縣,東護以南屬立山縣。貞觀十二年(638年),三妹、南峒一帶歸立山縣。至德年間(756~757年)平峒以南部分歸立山縣。宋屬立山縣第一都保。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至民國17年(1928年),屬平峒土司管轄。民國18年屬茶山鄉,鄉公所設在星子(後改青子)。1950年4月15日屬中區城廂鄉。10月屬第一區城廂鄉。1952年10月劃歸第六區(杜莫)。同年12月7日成立長坪瑤族自治鄉,以境內最長的長灘河與最大的平峒各取一字組成長平鄉名,後改為長坪。1953年3月杜莫區劃歸荔浦縣,長坪復屬第一區城廂鄉。1953年9月25日屬第一選區。1955年11月22日屬西河區。1957年12月30日,全縣撤區設16個大鄉,由長坪、南峒二鄉合併成立長坪瑤族鄉,鄉政府設在沙籮。1958年8月25日屬超美人民公社,編為長坪民兵營。1959年7月5日永安公社。1960年改為長坪大片。1961年6月全縣設14個大公社,長坪設東護公社。1962年10月復改為長坪瑤族鄉。1969年4月l0日改為長坪人民公社。1984年7月1日,改為長坪瑤族鄉民委員會。1987年l0月改為長坪瑤族鄉人民政府,後在縣城十二窯長坪路口南側設鄉政府辦事處。

地理位置

(圖)長坪瑤族鄉在全國位置 長坪瑤族鄉在中國位置
(圖)長坪瑤族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位置 長坪瑤族鄉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內位置

自然環境

長坪瑤族鄉內地勢呈北高南低、山脈呈條狀分布,將全鄉劃分為11個條狀谷地,海拔平均高度在500——800米之間,環山秀麗,土壤屬酸鹼性中性性質,鄉內有三條河流,有一條流向昭平,最大的一條大河。一條長坪江,該江彎曲緩廷流過長坪、東護兩村,全長約三十多公里,最後注入蒙山縣最大庫容的水庫一一茶山水庫,供應縣城區4萬多人口飲用和蒙山鎮西河鎮的農田灌溉。鄉內屬亞熱帶氣候區,雨量中等,正常年均降雨量為1200-1500毫米,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鄉內山地面積有12萬畝、耕地面積2085畝,其中水田面積為1395畝,旱地面積為690畝,森林覆蓋率75%,木材蓄積量達22.4萬立方米。

民族特色

長坪瑤族鄉內聚居著於瑤族壯族漢族三個民族,有著典型的大散居、小聚居的少數民族居住方式,主要語種有瑤話、壯話桂柳話和蒙山土白話四種,其中最通用語種是桂柳語

基本概況

(圖)長坪瑤族鄉新任村乾及村民小組長培訓長坪瑤族鄉新任村乾及村民小組長培訓

長坪瑤族鄉位於蒙山縣東北部,是梧州市僅有的兩個瑤族鄉之一。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8.3公里,距梧州市202公里,全長坪瑤族鄉總面積為133.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92%。境內居住著瑤、壯、漢等民族,其中瑤族人口占全長坪瑤族鄉總人口的87%以上。全長坪瑤族鄉轄東護村、長坪村、三妹村、六坪村、南垌村5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089人。長坪瑤族鄉以林業為支柱產業。主要產品有:松木、杉木、八角、板栗、毛竹、油茶、木薯、水桅子等,特產有生薑、香菇、木耳、筍乾茯苓靈芝香草等。全長坪瑤族鄉共建有三個1000畝以上種植示範基地:東護村八角種植示範基地、六坪村早熟板栗種植示範基地、南垌村毛竹種植示範基地。

經濟發展

(圖)農民收穫生薑農民收穫生薑

長坪瑤族鄉大力發展山區優勢,營造山地特色經濟,現全長坪瑤族鄉擁有八角林8163畝、板栗1320畝、油茶6130畝、毛竹1200畝,人均擁有經濟林約6畝,且每年保持種植大肉生薑3500畝以上,八角、板栗、木材、毛竹、油茶、生薑是長坪瑤族鄉六大特色經濟支柱,山地經濟收入占家庭收入的90%。在第十個五年計畫中,長坪瑤族鄉將繼續充分利用山多地廣優勢,努力營造山地綠色經濟,走“特色十規模十檔次”的發展路子,實現“山上再造一個新長坪”的目標,計畫在這五年內,每年擴種八角3000畝、板栗1000畝、毛竹1000畝。保持生薑種植面積在3500畝左右,到十五期末,實現人均擁有八角8畝、板栗2畝、毛竹2畝目標,並積極引進利於發展本地資源優勢的木材深加工,生薑、八角、板栗、毛竹加工項目,促進農、林副產品增值,實現人均收入超5000元,財政持續穩定增長的目標。鄉內鄉鎮企業主要以交通運輸業為主,其它領域尚處於空白。

社會事業

長坪瑤族鄉設中心國小一所、分校五所(中學已於2001年下半年併入蒙山鎮二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1999年通過區“兩基”驗收,有衛生院一所,各村均設有衛生所,免疫、衛生接種工作均比較正常,半路電視覆蓋全長坪瑤族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居全蒙山縣前茅,是全蒙山縣唯一的“無毒鄉鎮”,計畫生育工作更是多次獲得區、市、縣表彰,農村實用科技培訓正常開展,科技興農效果顯著,科技貢獻率達40O,全長坪瑤族鄉人均收入達2300元。

風土人情

歌圩是蒙山縣內瑤族人民傳統的文娛活動,每年八月十六“修路節”日,為長坪瑤族鄉瑤族人民的歌圩。每逢歌圩佳節,瑤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盛裝艷服,趕赴歌圩。主要活動為唱歌、跳舞。唱歌,除唱“盤王歌”、梁山伯祝英台外,還有敘事問答和抒情對唱。男女青年利用對歌形式,互相傾吐愛情,問答姓名,唱到情投意合時,互相贈送信物定親。解放後,還加唱歌頌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四化建設內容的山歌。舞蹈有跳“盤王舞”、“鼓舞”、“師公舞”、“招禾舞”、“捉龜舞”等。長坪瑤族鄉的較習慣跳“師公舞”唱“麻哈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