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圓莢蒾

長圓莢蒾

長圓莢蒾--騰越莢蒾(植物分類學報)長圓莢蒾(植物分類學報),落葉灌木,高達1米;幼枝和葉柄初時略被簇狀短柔毛,後變無毛,枝黃白色,散生凸起的圓形皮孔,小枝略被簇狀毛。冬芽有1對鱗片,外被柔毛。產雲南(騰衝、維西、雙柏、澄江、屏邊、漾濞、巍山)和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溝谷旁林中,海拔1500-2600米。

基本信息

騰越莢蒾

騰越莢蒾(植物分類學報)長圓莢蒾(植物分類學報)
Viburnum tengyuehense (W. W. Smith) Hsu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11 (1): 71. 1966. ——V. Brachybotryum Hemsl. var. tengyuehense W. W. Smith in Notes Bot. Gard. Edinb. 9: 137. 1916. ——V. oblongum Hsu in l. c., syn. nov. ——V. oblongum Hsu var. tengyuehense (W. W. Smith) Hsu in op. cit. 13 (1), 114. 1975, syn. nov.

植物形態

落葉灌木,高達1米;幼枝和葉柄初時略被簇狀短柔毛,後變無毛,枝黃白色,散生凸起的圓形皮孔,小枝略被簇狀毛。冬芽有1對鱗片,外被柔毛。葉厚紙質,橢圓狀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7-10厘米,頂端短漸尖至短尖,基部寬楔形至鈍形,邊緣基部除外有開展的尖鋸齒,側脈5-6對,近緣前互相網結,上面略凹陷,下面凸起,腺腋有時集聚簇狀毛;葉柄長約1厘米。圓錐花序頂生或生於具1對葉的側生短枝之頂,長2.5-3厘米,直徑3-3.5厘米,被由黃褐色簇狀短柔毛組成的絨毛,總花梗長1.5-2厘米,果時可達5厘米,甚扁;苞片宿存;萼筒筒狀,長約2.5毫米,無毛,萼齒三角形或三角狀卵形,頂稍尖,長、寬各約0.7毫米;花冠白色,輻狀,直徑約4.5毫米,裂片寬卵形,長約2毫米,寬約1.8毫米,長2倍於花冠筒;雄蕊與花冠幾等長,花葯橢圓形;柱頭稍2裂,與萼齒等長或略高出。果實紅色,矩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5-6毫米,直徑3.5-5毫米;核扁,兩端圓,有1條寬廣深腹溝,兩緣稍內彎。果熟期10月。

分布生境

產雲南(騰衝、維西、雙柏、澄江、屏邊、漾濞、巍山)和西藏東南部(墨脫)。生於溝谷旁林中,海拔1500-2600米。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瑞麗與騰衝之間。

其他特徵

與短序莢蒾 V. brachybotryum Hemsl. 最相似,但本種葉厚紙質而非革質,萼筒和花冠均無毛,果實頂端圓形而非漸尖,可與該種區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