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雄風

《鐵軍雄風》一書,編著張金春是擁有20年軍齡、5年參加援越抗美戰爭的老戰士。為了寫好鐵道兵援越抗美這段歷史,用了10年時間,行程10萬公里,耗資30多萬元,先後3次組織援越老戰士、烈士親屬到越南為犧牲戰友掃墓,考查當年戰鬥過的主要車站、橋樑,到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武官處收集有關資料,20多次到全國各地拜訪老首長、老戰友和烈士親屬,召開座談會等上千人次。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鐵軍雄風》《鐵軍雄風》

《鐵軍雄風》一書,編著張金春是有20年軍齡、5年參加援越抗美戰爭的老戰士。為了寫好鐵道兵援越抗美這段歷史,用了10年時間,行程10萬公里,耗資30多萬元,先後3次組織援越老戰士、烈士親屬到越南為犧牲戰友掃墓,考查當年戰鬥過的主要車站、橋樑,到中國駐越南大使館武官處收集有關資料,20多次到全國各地拜訪老首長、老戰友和烈士親屬,召開座談會等上千人次。到原部隊和有關部門檔案室查閱有關檔案資料數千份。先後收集文字資料1000餘萬字,各種實物,大到半截美軍F—105轟炸機的副油箱、降落傘、鳳梨彈、子母彈、用美機殘骸製做的各種工藝品,當年出的各種戰報、簡報、戰訊、英雄功臣事跡、歌曲,各種照片5000餘張(其中底片2000餘張),等實物6千餘件。(利用這些實物,在湖北省荊州市辦了一個小型“鐵道兵援越抗美戰爭博物館”)

本書由原鐵道兵參謀長(援越部隊一支隊指揮部首任1號首長)龍桂林題寫書名和撰寫序言,中國人民解放軍厡副總參謀長李景上將為本書題詞:“鐵道兵援越抗美英雄業跡永載史冊”。全書共31餘萬字,多數文章都以一份當年的檔案為基礎,加上當時人的回憶稿整理而成。資料真實可信。精選了從部隊接到參加援越抗美的命令,部隊宣誓,裝車開赴越南,反轟炸搶修搶建鐵路,對空作戰,活捉美軍飛行員,到部隊凱旋迴國等各種珍貴照片600餘幅照片,是一本全面真實紀錄鐵道兵援越抗美戰爭的史料書籍。

鐵軍簡介

鐵道兵——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一個工程技術兵種,包括鐵路、隧道、橋樑、建築、舟橋、通信、工程等部隊,它擔負著工程保障任務。戰時,擔負戰區的鐵路搶修、搶建任務,保障軍隊的機動和作戰物資的輸送;平時,主要參加國家鐵路建設。從1948年解放軍組建鐵道縱隊到1983年鐵道兵併入鐵道部的35年間,鐵道兵為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援越抗美戰爭和共和國鐵路大動脈建設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1946年6月,正式成立了東北民主聯軍鐵道司令部,12月改稱護路軍司令部),任命蘇進為司令員,王光文、張鶴鳴為副司令員。護路軍總部設在哈爾濱。為便於部隊的統一組織指揮,護路軍總部決定將何德全領導的東滿護路大隊,郭維城領導的西滿護路保全隊以及由彭敏、閻九祥、劉世忠在綏佳、綏濱、中長等鐵路線上建立的鐵路公安護路隊,整編成7個步兵團和1個裝甲大隊,隸屬護路軍總部。從此,東北地區護路部隊由分散走向統一,擔負著東北地區約5000公里鐵路的護路任務。

1949年4月5月16日,中央軍委根據1月間的決定,將鐵道縱隊擴編為鐵道兵團。1950年韓戰爆發,鐵道兵團部隊從11月開始入朝執行戰區鐵路保障任務。

1953年9月9日,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6個鐵道工程師正式劃歸軍委系統,與鐵道兵團統一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並於1954年3月在北京正式成立於鐵道兵領導機關。鐵道兵正式作為一個兵種列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序列中。

1953年12月25日,毛澤東專門接見了即將出任鐵道兵司令員的王震,並親筆為《鐵道兵》報題寫了“鐵道兵”三個大字;1954年元旦,朱德為《鐵道兵》報題詞:“為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鐵道兵而奮鬥!”

1954年2月28日任命王震為鐵道兵司令員兼政治委員。3月5日鐵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工程部、後勤部、幹部管理部和計畫處、軍法處、財務處。鐵道兵司令部成立時,編制10個師、1個獨立團、1所學校、2所文化速成中學,兵力10萬人。鐵道兵後來發展到3個指揮部、15個師、3個獨立團、2所院校,總兵力達到40餘萬。

1962年5月,12月20日,中央軍委為鐵道兵增補10萬新兵。4個鐵道師各組建一個線路隧道團。1964年5月30日,鐵道兵司令部向周恩來報告鐵道兵擴編10萬人修建林業鐵路的情況和體會。報告說,鐵道兵經過精簡整編,軍官比例由22.1%降到9.95%,生產人員比例由72%上升到81.4%,年施工可達240天。看了報告,周恩來非常滿意,並做了如下批示:“修成昆路主席同意。朱委員長提議使用鐵道兵修。”三個多月後,鐵道兵又迎來了大擴編。1964年9月18日,為加速國防工程和西南地區鐵路建設,中央軍委批准鐵道兵擴編14.4萬人,總兵員達到37.2萬人,共有13個師、60個師屬團,3個獨立團。其中5個師擔負成昆鐵路建設。

根據建設北京捷運、援越抗美鐵路修建等任務,又組建了鐵道兵第十四師、第十五師,為出國的鐵道兵部隊配備了高炮團。到1974年底,鐵道兵共有3個指揮部、15個師、3個獨立團、3所學校、3所野戰醫院、1個科學技術研究所等單位,總員額達到43萬人,是鐵道兵歷史上人數最多的時期。1976年1月,擔負北京捷運施工任務的鐵道兵第十二師、第十五師和倉庫、機修廠等8個單位的5.3萬人改為基建工程兵,脫離鐵道兵建制。從1980年開始,鐵道兵開始縮編。當年4月8日,根據總參謀部的指示,鐵道兵撤銷了9個團。當年8月28日,總參謀部通知鐵道兵,根據中共中央批准的中央軍委關於軍隊精簡整編的方案,鐵道兵按現行編制37萬人縮減去17萬人,保留約20萬人。到1981年4月,鐵道兵完成了縮編任務。13個鐵道師縮編合併成10個師,鐵道兵機關減少人員30%,3個獨立團合併成2個,3所院校保留了2所,保留兵員總數為20萬。

圖書序言

《鐵軍雄風》序言

20世紀60年代美帝國主義侵略越南的戰爭步步升級。在越南人民“保衛北方,解放南方,統一祖國”的偉大鬥爭處於危難之際,為保衛世界和平,支援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應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的請求,我國政府先後派出了數十萬中華優秀兒女奔赴越南,同兄弟的越南人民一道抗擊美國侵略者。

1965年4月14日,我奉中央軍委命令,率“鐵道防護考察組”隨由各總部、各軍兵種組成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前往越南,在越南黨政軍有關領導陪同下,對西線、中線和北線共四百餘公里的鐵道線進行了全面細緻地勘察。同年7月18日,由鐵道兵13師師長孫林泉率領先遣勘察組,在越方官員參與下,對中越邊境板南貢到越老邊境西莊間公路線路進行了勘察。此舉拉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部隊援越抗美的序幕。

不久,中央軍委命令:以鐵道兵加強第2師和第13師為主,組建援越抗美部隊第一、六支隊。為了保密,初期分別稱“中國志願援越工程隊第一支隊工程指揮部”。“中國交通部築路工程隊第六支隊”。後來將代號改為“中國後勤部隊第一、第六支隊”,兩個支隊總兵力為64547人。

從6月26日開始,兩個支隊先後從廣西的友誼關和雲南的河口、金平三個邊境口岸向越南秘密開進,並在邊搶修、邊建設、邊開進中到達目的地。

第一、六支隊指戰員在援越抗美戰場上,表現出我軍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發揚我軍艱苦奮鬥,一往無前的光榮傳統,戰勝了美機的瘋狂轟炸和頻繁襲擾,克服了工程艱巨,氣候惡劣,條件艱苦等重重困難,認真履行了中越兩國政府協定,圓滿完成了協定規定的鐵路,公路搶修搶建任務。以自己的汗水和鮮血譜寫出一曲中越友誼之歌。

一支隊先後完成了101個協定項目的新建、改建、搶修等鐵路保障任務。新建、改建、搶修鐵路共948公里。擔任了河內至友誼關、河內至老街、東英至太原及克夫到太原四條鐵路554公里的反空襲搶修。敵人對一支隊搶修管區鐵路建築物、搶修工地和部隊駐地、陣地進行了瘋狂的空襲破壞。我參戰部隊隨炸隨修,連炸連修,保障了鐵路運輸暢通,使管區的鐵路成為真正的炸不斷、打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同時,將安員至友誼關的鐵路改建成世界上第一條三條軌的鐵路,加大了鐵路曲線半徑,加寬了路基,加固橋樑、橋墩等基礎設施,改善了運輸條件提高了運輸量,保證了越南抗美救國戰爭的戰時鐵路運輸,並從根本上改善了河內以北的鐵路交通運輸網。

六支隊先後搶建了越西北地區的8、10、12號公路,這三條公路從中越邊境孟康,經越北重鎮老街西行穿過越北海拔2500米以上的黃連山,和高達3148米號稱東南亞第一高峰的潘士朋峰,進入越西北的叢山峻岭,經帕丹,沿南那河南下,跨越索河等五條湍急河流,經過萊州市、奠邊府,穿越越西北布會贊山的原始森林,直達越老(撾)邊境的西莊山口。使舉世聞名的“胡志明小道”拓寬成兩車道,通行坦克、炮車的寬敞大道。廣大指戰員以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斷崖劈嶺,削崗填窪,砌涵架橋,修築路基,終於保質保量提前建成了這三條全長434公里的戰略公路,擴大了越南的後方戰略縱深。有力地改善了越西北的公路運輸,支援了越南南方的抗美救國鬥爭。

第一、六支隊在完成鐵路、公路搶建、搶修任務中,英勇地抗擊敵機的轟炸破壞,廣泛開展了交通沿線的對空作戰。據不完全統計,對於先後入侵管區的39000餘架次敵機,在高炮部隊配合下,部隊使用高射機槍集中火力打擊低空敵機,組織對空作戰781次,擊落敵機213架,擊傷敵機235架。斃俘美軍飛行員12人。有效地掩護了交通沿線人民民眾及部隊的安全,狠狠打擊了美帝空中強盜的囂張氣焰。

參戰部隊在圓滿完成協定規定任務的同時,還急越南人民之所急,幫越南人民之所需,積極參加抗洪搶險救災,幫助駐地民眾修築小型水庫搶種搶收莊稼。據不完全統計,助民勞動109000多工天,搶險救災390多次,為民眾醫治傷病二十一萬五千人次。

一、六支隊的廣大指戰員,繼承和發揚了我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援越抗美戰爭中,湧現出許多先進集體和英雄人物。

歐陽海式的英雄楊遠才,當幾頭大肥豬突然竄到鐵道中央,一列旅客列車迎面呼嘯而來時,為避免列車脫軌翻車,他衝上鐵道趕走了肥豬,保住了列車的安全,卻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在敵機瘋狂轟炸時已進入防空洞的戰士李水光,將驚慌失措、四處亂跑的兩位越南老大娘扶進自己的防空洞,用身體堵在洞口做掩護,終於在敵機轟炸中壯烈犧牲,用自己年輕的生命保護了兩位越南母親的安全。羅時龍同志頂著敵機的轟炸,毅然主動搶救五名受傷的越南人民軍戰友。硬骨頭戰士陳聲富烈士,身壓千斤巨石,置自己的生死於不顧,掩護戰友,直至犧牲。在對空作戰中,腸子外流仍躺在地上壓子彈,堅持戰鬥直至犧牲的羅志先烈士。還有為確保列車安全,多次冒著生命危險排除定時炸彈而英勇犧牲的向成湘、高守成同志等。

據統計,在鐵道兵部隊參戰的五年多時間裡,有兩個營、兩個連隊受到中央軍委嘉獎,65個單位榮立集體二等功,660個單位榮立集體三等功。有19人榮立一等功,120人榮立二等功,13215人榮立三等功。有近3000多名同志光榮負傷,有501名同志光榮犧牲!為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為增進中越兩國人民的友誼,他們英勇地獻出了自己寶貴的鮮血和年輕的生命

鐵道兵援越抗美部隊,出國最早,回國最晚,為越南人民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越南人民和政府的高度讚揚和愛戴。在越南政府正式簽署的有關鐵路工程驗收紀錄中寫有“一支隊廣大指戰員,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按照協定圓滿完成了各項工程的設計和施工任務,”“各項工程施工優良”,“對當前偉大的抗美救國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將會起著一定的作用。”越南政府代表在驗收由六支隊搶建的第八、十、十二號公路時,評價稱:“所有建築技術標準不僅完全符合協定的各項規定,而且很多地方為了利民和美化城市均超過了協定規定的標準,工程質量優秀美觀。”“你們以排山倒海的徹底革命精神,衝破一切困難,給我們開出了一條條勝利的道路。”

越南人民的領袖胡志明主席生前多次接見支隊首長,還於1967年大年初一,冒著敵機襲擊的危險,到一支隊與援越將士共度春節。胡主席說:“今天是春節,我祝同志們過節好!你們發揚國際主義精神援助越南人民打美帝,我代表越南人民感謝你們!感謝毛主席!”他還於1967年2月2日親筆給一支隊簽發嘉獎令,越南政府給每位參戰人員頒發了由范文同總理親筆簽名的“團結戰勝美帝徽章”及榮譽證書、“八五”決戰決勝紀念章。

往事已矣,今日可追。張金春、吳大中兩位同志既是鐵道兵援越抗美戰爭的參加者,也是記錄者、見證人。歷史的責任感使他們幾十年來堅持收集、整理當年的資料、照片、檔案及首長和戰友們的回憶錄。正是他們的不懈努力,也靠眾多老戰友的支持、幫助,這部《鐵軍雄風:鐵道兵援越抗美戰爭紀實》終於得以問世。這部書的出版,不僅使我們當年援越抗美戰爭的參與者能回憶這段歷史,保持革命青春、永葆革命鬥志,更有益於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了解認識這段歷史,激發他們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

今天,當我們這些援越抗美戰爭的參與者看到這些珍貴的照片和文字時,備感親切,仿佛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難忘的歲月……,我們要感謝這些照片的拍攝者,是他們在戰場上冒著炮火硝煙,冒著生命危險記錄下這些珍貴鏡頭。我們也要感謝張金春、吳大中同志不辭辛勞收集這些翔實資料。並整理成文字出版。以饗讀者。

當看到《鐵軍雄風--鐵道兵援越抗美戰爭紀實》這本書的文稿時,我很激動。書中所描寫的許多人和事,不僅是我知道的,而且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想起在異國他鄉度過的那些令人難忘的日子,想起那一幕幕驚天動地的戰爭場面,想起那些為了友誼與和平而貢獻出了青春、熱血乃至生命,至今長眠在越南土地上的烈士們,我們有責任將鐵道兵部隊援越抗美的歷史告之世人。這段不尋常的歷史,無論是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史上,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史上,都應有它的一席之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