鏢行

鏢行

《鏢行》內容簡介:世界文明古國創造的人類偉大文明,唯獨華夏文明獨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這裡的原因很複雜,但華夏文明中由於有群落生態的光輝,得以使這一文明延續下來,確是毋庸否認的。《古代社會群落文化叢書》將中國古代群落生態看做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續發展的道德力量,是華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國文明史如果忽視中國古代群落生態,是極其不應該的。現在,西方人都承認了我們古代的群落生態,為什麼我們自己還要忽視,不站出來進行全面研究,以彌補這一疏忽呢? 《古代社會群落文化叢書》通過對中國古代群落生態作為具象進行深入探討,從而尋找其與現代生態倫理文明的轉化機制,對其當代價值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堅持以唯物史觀作指導,既多方面揭示,又重點突出;既縱向考察,又橫向比較。將研究對象始終置於人類社會發展和生存的大背景之中,以便古為今用,促進社會主義道德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 《鏢行》為該系列之一的《鏢行》分冊,《鏢行》介紹了:鏢行與土匪的關係、同興公鏢局等內容。

內容簡介

《鏢行》內容簡介:世界文明古國創造的人類偉大文明,唯獨華夏文明獨存,其他的文明都衰落、消失了。這裡的原因很複雜,但華夏文明中由於有群落生態的光輝,得以使這一文明延續下來,確是毋庸否認的。《古代社會群落文化叢書》將中國古代群落生態看做是中華五千年文明得以延續發展的道德力量,是華夏文明的奇葩。研究中國文明史如果忽視中國古代群落生態,是極其不應該的。現在,西方人都承認了我們古代的群落生態,為什麼我們自己還要忽視,不站出來進行全面研究,以彌補這一疏忽呢?

《古代社會群落文化叢書》通過對中國古代群落生態作為具象進行深入探討,從而尋找其與現代生態倫理文明的轉化機制,對其當代價值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考察。在研究方法上,堅持以唯物史觀作指導,既多方面揭示,又重點突出;既縱向考察,又橫向比較。將研究對象始終置於人類社會發展和生存的大背景之中,以便古為今用,促進社會主義道德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

《鏢行》為該系列之一的《鏢行》分冊,《鏢行》介紹了:鏢行與土匪的關係、同興公鏢局等內容。

目錄

第一章 鏢緣水起

第二章 江湖“大公司”——鏢行

鏢行與土匪的關係

鏢行的江湖鬥爭藝術

鏢行行規

鏢行的武器

第三章 鏢行中的“小企業”——鏢戶

第四章 鏢行“總統”——鏢局

鏢局經營的業務範圍

北京八大鏢局聯軍形成的前因後果

鏢局的千里走會

鏢局的解餉

鏢局的運輸工具

鏢局的“寵物”

鏢鴿

鏢犬

蛐蛐

蒙古道上的鏢局

鏢局與北京“嘎雜子”

鏢局與綁票匪徒

史上著名鏢局

興隆鏢局

會友鏢局

成興鏢局

玉永鏢局

廣盛鏢局

同興公鏢局

順源鏢局

三合鏢局

萬通鏢局

第五章 鏢局“個體戶”——鏢師

鏢師的生涯

鏢師的德行

鏢師的武功

巾幗鏢師

史上著名鏢師

鏢師豪傑大刀王五

廣盛鏢局戴二間

鐵腿無敵左二把

雙刀鏢師李風崗

形意宗師車永宏

華北面王王正清

單刀鏢師李存義

技精藝全李堯臣

第六章 鏢界逸事

編輯推薦

《鏢行》:中國有句俗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運河就吃運河。吃運河的人,士、農、工、商,各界均有,《鏢行》只就近代中國“黑社會”吃運河的情況加以介紹,因為“黑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與鏢行的存在和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文摘

北京是京杭大運河的終點碼頭,運河對北京地區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隋煬帝把以洛陽為中心的運河北上開通到涿郡(北京)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東征高麗的軍事需要。當時涿郡是遼東前線的後勤補給基地和朝廷的前進指揮所。元、明、清三代是以北京為首都的統一王朝,大運河是連線京師和經濟發達的江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其功效是綜合性的,體現在經濟、軍事、政治、文化諸多方面。清代平定三藩之後,南方各省局勢穩定,長城之外亦無“邊患”,運河的功效在經濟上突出了起來。清廷維護運河暢通的直接目的是確保南糧北調,解決北京地區十餘萬攜眷駐防的八旗官兵的口糧和朝廷命官的俸米。

由於京杭大運河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和直隸、山東、江蘇、浙江四大省區,在航管上、運輸上有許多複雜的技術問題和跨越省區的河政問題,所以清代設河道總督綜理黃河、運河事務,官階為正二品,並例兼兵部侍郎和右副督御史銜。河道總督額定三缺,北河由直隸總督兼任;南河由漕運總督兼任;東河為專任。河道總督直轄的軍隊名曰“河標”。本標有左中右三營,分防駐守的部隊有八營。河道總督衙門之下轄有“管河道衙門”,直隸、河南、山東、江蘇四省的河政官員總計有同知22人、通判13人、州同5人、州判13人、縣丞37人、主簿42人、巡檢11人,河政機構之龐大可想而知。由於漕運問題是跨越省區的複雜問題,所以清代設有總漕部院衙門,簡稱漕運總督衙門,主管漕政。漕運總督駐節淮安,管轄山東、河南、江蘇、安徽、江西、浙江、湖北、湖南八省漕政,並節制八省衛(守備)、所(於總)官兵,官階為正二品(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因例兼兵部侍郎、督察院右副都御史銜,所以全稱為總漕部院衙門。漕運總督直轄的部隊稱為“漕標”,本標有左中右三營,分防的城守、水師部隊有七營,駐守運河沿岸要衝之地。在運河沿線還設巡漕御史,分駐淮安、濟寧、天津、通州四鎮巡視漕務,稽查漕政。巡漕御史是欽差官(監察宮)直接向皇帝述職。

由於清代的河政、漕政獨立於地方行政之外,所以大運河兩岸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政治、經濟、文化、風尚諸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大運河流經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全長1800餘華里,兩岸途經的地區又是人煙稠密、經濟發達地區,所以造成的影響也甚為巨大。中國有句俗話,“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運河就吃運河。吃運河的人,士、農、工、商,各界均有,本書只就近代中國“黑社會”吃運河的情況加以介紹,因為“黑社會”的存在和發展與鏢行的存在和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在清代,運河兩岸的黑社會團伙通稱為“吃漕的”。吃漕的方式“非偷即搶”,“偷不到就搶”,“偷時被發現就奪”。總之是以偷為主,搶為輔。從官方來講,“吃漕的”自有漕標官兵進行鎮壓,偷者鎖拿送縣,交地方官治罪;搶者格殺勿論。可是官船(運糧船)上的船丁和押船的官兵對運河兩岸的騷擾也已經足以構成一害。為害方式是白天穿著號坎(官衣)為非做歹,晚間官船照例停航,船丁和押船官兵脫下官衣或偷或搶,作案之後只要跑回運糧船,地方官則奈何不得。

“吃漕的”既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偷搶官船,對於航行在運河之上的民船更不會輕易地放過。從歷史上來看,人類最早的暴力行為——搶劫行為比交易活動產生的更早。因為交易活動只能在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的水平、有了剩餘產品時才可能產生部落之間的交易行為。而在此以前,原始人為了爭奪生存空間,原始群落之間、部落之間即有暴力行動,而且早期的交易活動,經常伴隨著搶掠行為。“神農氏日中為市,聚天下之民,交易而退”。為何非等到“日中”才“為市”呢?其主要原因是光天化日之下便於管理和控制,防止發生暴力行動。早期的西方殖民主義者到達中國廣東、福建沿海地區時也是“交易”和“搶掠”相結合,在有駐軍守衛,或地方勢力控制下的武裝力量十分強大的地區,有些西方“客人”則以商人的面貌出現,在沒有防衛力量的地區從事海盜式的搶掠。所以官方、非官方、合法、非法的商業活動都存在著“保衛”問題。國家專賣、壟斷形式下的官營貿易,自有國家機器進行有效的保衛。非法商業活動中的與官方對抗行動,以及“黑吃黑”的互相火併的行動,是伴隨著非法商業活動的產生而產生的社會現象。早在春秋時期,齊桓公用管仲為相,實行食鹽專賣時,也就產生了“私鹽”。為了保護私鹽經銷的順利進行,非法商人在組織非法經銷活動時就組織了非法武裝,但這種非法武裝是非法商業活動整體中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是也不可能是商業性質的僱傭關係。明朝有“松江衣被天下”之說,萬曆年間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實行“一律征銀”,促使民間商業交易活動頻繁了起來,因為農民生產的農副產品只有銷售出去後,才能變成銀兩來交納明王朝的“征銀”。這無疑是刺激封建社會內部商品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客觀上也起到了刺激資本主義萌芽因素產生的積極作用。而大運河的南段正是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江浙地區,因此明代萬曆之後,在這一地區,鏢行產生的條件已經開始趨向成熟。所以筆者妄加推論,大運河上的水路鏢可能比華北平原上的陸路鏢產生得要早一些。在明代萬曆之後,可能產生過雛形鏢局、鏢戶,但未見文獻記載,又無口碑相傳,因此只敢妄論,不敢妄斷,只有拋磚引玉,求教於諸賢達。

清廷移鼎入關,八旗兵揮師南下,“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江浙地區慘遭空前浩劫,生產力遇到了嚴重的破壞,剛剛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亦為戰亂所摧殘,即便雛形的鏢局、鏢戶已經產生,兵鋒所至,亦隨兵風逝矣。

19世紀中葉以後,京杭大運河開始逐段斷航,但華北平原上以白洋淀為中心,還存在著一個水網地帶,保定、天津、滄州等地區仍有水道可以航行,所以水路鏢仍然留下了一些有限的文字記載和相傳的口碑。有些內容前文已述,本章僅就鏢行和船戶的關係進行闡述。3-5

序言

人類社會自古就是以群落為單元的,而每個單元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文化內涵及其歷史傳承。雖然有些群落處在社會最底層,不為主流社會所認可,但他們仍按自身的方式存在著、發展著,並綿延幾千年,創造了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成為中華五千年歷史的豐富的文化補充。正所謂“高處不勝寒,低處納百川”,其中的文化令人玩味反思。

目前在我國圖書市場還沒有一套自成體系的“群落”文化叢書,因而,根據其特點我們提出了一個全新的概念,即社會群落文化。叢書旨在從文化的視角全新解讀古代社會群落文化內涵,並力圖填補我國非主流文化的空白。

中國人群的劃分,最早是從商周開始的,士農工商的定位一直延續了數千年,這是社會人群的主流。但在此之外,還有許多以其他職業為生的群體,他們也許人數不多,但對社會的影響卻是極大的。其中有些群落,如俠客,以除暴安良為己任,是社會的穩定因素;而像流氓土匪這種群落則增加了社會的混亂和動盪。伶樓藝人在舊時代大多飽含辛酸,身世之悲令人一掬同情之淚;而在今天,他們卻成為社會文化的代言人,成為人們追捧的藝術家。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講,了解過去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都是必要的。社會人物雖然形形色色,但萬變不離其宗,了解過去,也是為了知道今天,預見未來。

編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