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花鼓

鎮安花鼓

“商州山窩窩,處處花鼓多”。商洛花鼓是商洛山區人民喜愛的一種地方小戲,盛行於鎮安、山陽、丹風、商縣一帶。每到春節期間,幾乎所有山寨、村落都要打花鼓。有的地方竟連打正、二兩個月。男女老幼翻山越嶺,爭相觀看,煞是熱鬧。

基本信息

簡介

“商州山窩窩,處處花鼓多”。商洛花鼓是商洛山區人民喜愛的一種地方小戲,盛行於鎮安、山陽丹風商縣一帶。每到春節期間,幾乎所有山寨、村落都要打花鼓。

..

有的地方竟連打正、二兩個月。男女老幼翻山越嶺,爭相觀看,煞是熱鬧。商洛花鼓也叫“跳花鼓”、“舞花鼓”,是一種在“跳”和“”中說唱的民間藝術,因此,“跳”和“舞”便成為花鼓表演中一個最突出的特點,貫穿於一堂花鼓的人物表演始終。

跳法

花鼓跳法多樣,姿態剛健優美,有蹦跳閃跳、彈跳、扭跳、踏跳;有兔子跳、麻雀跳、側身跳、單腿跳、雙蹬跳;有三角跳、十字跳、之字跳、拐線跳、雙八字跳。跳的名目雖然很多,但表演起來卻沒有固定程式,由演員自由發揮,顯得優美大方、自然生動,耐人觀賞。

發展狀況

鎮安花鼓在縣內主要流行於西部“下河人”居住地區。早在清道光年間,民歌小調就已盛行於“塘匠班子”(實際是一種農業互助組織)之中,無專業班社,全系自樂形式,經常活動於家庭院落和田間地頭。宣豐初年,鄂西北襄陽和鄖陽等地區因水旱災害,不少民間藝人沿漢江上溯,流落於鎮安。從而使湖北的琴子戲(即現在的大筒子戲)和八岔廣泛流傳,再與本地的燈歌小調融合,形成了一個定型的劇種,即“二柵子”戲。從它初步形成至今,已有二百餘年的歷史,鎮安“二柵子”班社的演出劇目大都是民間生活小戲。如筒子藍玉蓮擔水》、八岔蔡鳴鳳辭店》、小調吳三寶遊春》等。

1943年,各“二棚子”班社全部解體,花鼓劇種一度絕跡。新中國成立後,花鼓戲如枯木逢春,再次獲得新生。鎮安花鼓藝術的較大發展始於1972年,鎮安劇團創作了中型花鼓現代戲《山村新曲》、(原名《換豬》),該劇對傳統曲調作了大幅度的變革,截止1974年,曾兩度參加陝西省文藝調演,受到省委領導李瑞山、章澤、嚴克倫的接見,並招待了越南文化代表團。該劇本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單行本出版(75年第一版)。

1978年,又排演了花鼓古裝戲《劉海戲金蟾》,1979年3月奉調赴商州匯報演出,連演64場,場場座無虛席,在全商洛地區戲劇史上開創了上演場次的最高記錄。同年夏季赴西安演出,省廣播電台和電視台進行了錄音和實況轉播。該劇的花鼓唱段成為電台的保留節目長期播放。1982年前後,該劇演遍了商洛七個縣和關中的渭南、固市、大荔等地,久

..

演不衰。

1979年,鎮安縣劇團編演了大型古裝花鼓劇《牧童與小姐》,參加了陝西省國慶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獲劇本、演出乙等獎,劇本由省文化廳所纂《劇目選編》第二輯,省劇協刊物《陝西戲劇》(後改名《當代戲劇》),陝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一版發表。將該劇推廣全國。1980年又創編了大型花鼓現代劇《鳳凰飛進光棍堂》,於1981年參加了陝西省優秀劇目匯報演出。獲劇本、演出乙等獎,並在人民劇院招待了美國、西德和加拿大外賓。《陝西日報》、《西安戲劇》等多家媒體為該劇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評論。同年秋,國家文化部委託中央電視台專程來鎮安進行錄像。劇本由《陝西戲劇》1981年第三期(總第36期)、陝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12月1日版單行本發行。1989年鎮安劇團又排演了花鼓古裝戲《聶燾》參加了陝西省第二屆藝術節,獲銀質獎,劇本由《當代戲劇》改名為《山鄉縣令》發表於1990年第3期。除以上劇目外,還創排了花鼓劇《水輪飛轉》、《青龍洪波》、《山里人》、《沉重的生活進行曲》、《醜家的頭等大事》等,皆參加了省、地(市)匯報演出。

基本特徵

鎮安花鼓是以湖北的琴子戲(即現在的大筒子戲)和八岔戲再結合本地的燈歌小調而形成的一個定型的劇種,即“二棚子”戲,過去“二棚子”戲的演出規模一般大於皮影,小於二黃,從而人稱“二江湖”。

歷史

鹹豐初年,鄂西北的襄陽和鄖陽等地因水旱災害,不少民間藝人沿漢江上溯,流落鎮安。使湖北的琴子戲和八岔戲與本地的燈歌小調融合,形成了鎮安花鼓這個獨特的地方劇種。從而形成至今已近二百年的歷史。 商洛花鼓劇目約500多本,著名而常演的有幾十本,內容大都是反映山區風情民俗和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生活。還有一些一人一事或幾人一事的說唱故事節目。關於商洛花鼓的起源,說法頗多。據鎮安、山陽藝人相傳,商洛花鼓始源於湖南,上傳湖北,南由漢水傳至安康、漢中一帶;北由丹江傳到丹鳳、商縣、洛南一帶,

..

進而傳入關中。而據丹鳳、商縣藝人相傳,商洛花鼓則是由漢代秦隴馬上鼓吹樂衍變而來,原為軍事操練和出征儀仗所用。范大成《桂海虞衙志》載,諸葛亮軍中就置有吹樂隊,以鑼鼓懸系腰間,手指擊之,口唱歌詞,迷潰敵人。《敦煌拾零》《隋唐演義》等書也有這樣的記載,隋末瓦崗寨三十六兄弟,曾以“打花鼓”作掩護,計入敵營,救回了秦瓊,故有“唐將班子花鼓”之說。五代以後,花鼓才進入民間。宋雜劇中的“大迓鼓”、“迓鼓舞”、“跑漢船”等,就是其藝術化了的舞段形式。商洛花鼓解放前夕幾瀕絕境。新中國建立以後,商洛花鼓迎來了風和日麗的春天。從1953年起,商洛地區各縣多次舉行民間文藝座談會、訓練班和戲曲調演,組織花鼓藝人呈藝獻寶。經專業戲曲工作者與老藝人合作,對花鼓藝術進行了全面的改革和升華。首次排出的花鼓傳統劇《夫妻觀燈》,在省上文藝會演中轟動戲劇界,獲得了一等獎。不久又被拍成電影,發行全國。以後又相繼創排出《桑園人家》《水輪飛轉》《換豬》《鳳凰飛進光棍堂》《屠夫狀元》《六斤縣長》等優秀劇目,分別榮獲省、地劇本和演出獎。《屠夫狀元》《六斤縣長》在北京、上海等地巡迴演出後,博得外地觀眾好評,並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劇,在全國放映。

鎮安花鼓的主要價值

鎮安花鼓的三種聲腔(筒子、八岔、小調)都是由於不同程度地處於民間歌謠狀態,且“母地”原始性強,音樂結構複雜。鎮安劇團從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就開始對這一獨特的地方戲進行系統研究和開發利用。從《換豬》、《劉海戲金蟾》、《牧童與小姐》、《鳳凰飛進光棍堂》以及《聶燾》等中、大型花鼓戲的上演,受到國家文化部和省、地黨政領導的嘉獎,同時也頗受廣大觀眾的喜愛,使鎮安花鼓進入一個新的繁盛時期。為當地“兩個文明”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器具製品及作品

自上世紀70年代起,鎮安縣劇團著力挖掘花鼓這一古老而獨特的藝術潛力,曾以花鼓為劇種,先後創作排演了《山村新曲》、《牧童與小姐》、《劉海戲金蟾》、《鳳凰飛進光棍堂》、《沉重的生活進行曲》、《醜家的頭等大事》、《聶燾》等多部大型劇目,深受廣大觀眾和專家的好評,大多劇目曾被多個劇團移植和在各種戲劇刊物上公開發表,不少作品榮獲了省、市和國家戲劇大獎。

鎮安花鼓的瀕危狀況

解放前歷任行政當局視其(鎮安花鼓)為不登大雅之堂的“下里巴人”,一律不準進入城鎮。1948年,所有花鼓班社全部解體,鎮安花鼓一度絕跡。新中國成立後,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農村花鼓班社才再次恢復。加之音像、媒體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戲劇藝術時入低谷,特別是“鎮安花鼓”這一獨特的地方劇種面臨後繼無人的危機。許多民間老藝人相繼去世,一些有較高藝術價值的表演形式及音樂素材已基本失傳。

鎮安花鼓的傳承譜系

譚雲鋒——朱結成——劉文華——陳西林——薛儒成——曾太禮——張嘯——馬雪梅——唐樂——王恆濤——毛濃利——鎮安劇團集體

鎮安花鼓的所在區域及其地理環境

鎮安地處秦嶺南麓中段,北通長安,南入巴蜀,東西長176公里,南北寬72公里,總面積3487平方公里,屬商洛市管轄。全縣設25個鄉鎮,206個自然村,28.66萬人。素有“栗鄉”之稱的鎮安,山青水秀,民風純樸,是全國典型的山區貧困縣之一。勤勞善良的鎮安人世世代代都在這“九山半水半分田”的生存環境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鎮安花鼓鎮安花鼓

由於鎮安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交通、信息較為閉塞,受外來文化影響較少,加之地方歷屆文化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使我縣保存了許多較為完整的民風民俗和文化空間,一部分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和特色劇種得以沿襲。鎮安花鼓在縣內主要流行於西部“下河人”居住地區,如雲鎮、東川、柴坪、達仁、木王等地。

鎮安花鼓的保護計畫

目前已投入資金情況:
自2004年以來,累計投入優秀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程專項經費15餘萬元,先後創排了大型花鼓劇(節目)2台,系統的發掘、展示了鎮安花鼓的內在潛力和歷史淵源;編輯出版了花鼓系列叢書《栗鄉戲苑》。

一、主要保護內容

原始曲目的蒐集整理,傳統表演技巧的繼承、傳承人的培養和課題研究。

二、十年保護目標

全面蒐集、整理和繼承;系統、科學的對鎮安花鼓這一獨特的地方劇種進行探究和推廣,從而使鎮安花鼓具有科學的理論根據,完整的藝術體系、鮮明的地域特色,實力較強的傳承人。

三、五年保護工作計畫

2006年保護措施:原始資料收集整理;預期目標:全面掌握第一手資料。
2007年保護措施:系統研究及舞台實踐;預期目標:逐步掌握傳統表演技巧。
2008年保護措施:系統研究及舞台實踐;預期目標:原生花鼓音樂的創作再利用。
2009年保護措施:傳承人的培養(劇團集體);預期目標:確保花鼓藝術後繼有人。
2010年保護措施:建立完整的藝術體系和相關的資料庫;預期目標:使花鼓藝術走向新的藝術領域。

四、五年主要保障措施

制定方案,明確目標,夯實責任,以搶救瀕臨滅絕的傳統曲目和表演技巧為主,確定傳承人,逐步達到預期目標。

五、建立機制

政府牽頭,文體旅遊局組織實施,劇團、文化館協助,並成立專門機構,建立靈活高效的工作機制,確保“申報”及“普查”工作的順利實施。

六、經費預算及依據說明

《鎮安民歌》等資料蒐集整理,傳統製作工藝及表演藝術、傳統曲調音樂的繼承、出版《鎮安花鼓》、系列叢書、傳承人的培養(以劇團集體為主),開發花鼓戲的演出、音像等市場需經費146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