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關戰役

鎮南關戰役

鎮南關之役是發生在1883年-1885年中國和法國之間中法戰爭的戰役。是法國艦隊全殲南洋水師後轉而進攻台灣,騷擾浙江鎮海,形勢對中國不利。而陸戰方面,70多歲的老將馮子材則在鎮南關重創法軍,保護了中國的領土完整。

鎮南關之役是發生在1883年-1885年中國和法國之間中法戰爭的戰役。
戰事
1884年6月,左宗棠入京任軍機大臣。8月,孤拔全殲駐紮福建馬尾的南洋水師,戰局對中國不利。9月,左宗棠奉旨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閩海軍務,挽救戰局。
在海戰方面,10月初,法艦在全殲南洋水師後轉而進攻台灣,進犯基隆和淡水,劉銘傳放棄基隆退守淡水。法軍進攻淡水被擊退,轉而從10月23日起對台灣實行海上封鎖。1885年初,法海軍的陸戰部隊又從基隆向台北進攻而不果。法艦則騷擾浙江鎮海,截擊由上海往援福建的五艘中國軍艦,在浙江石浦擊沉其中兩艘。3月底,法軍占領澎湖島及漁翁島。但鎮海之戰中,法艦遭到扼守招寶山炮台的中國軍隊還擊,孤拔的座艦被擊中,孤拔於6月11日死於澎湖島,一說是被中國軍隊擊成重傷而死,一說染病而死。
在陸戰方面,1884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急調廣西提督馮子材指揮戰鬥。馮子材在關內選擇險要地勢,挖壕修築炮台。然後出兵夜襲法軍駐地文淵城,誘使法軍進攻。
1885年3月23日法軍第2旅2000餘人從諒山出發,攻入鎮南關,馮子材指揮屬於左宗棠湘軍系統的“黑旗軍”[2]和“恪靖定邊軍”英勇作戰,將法軍逼下長城,進入伏擊圈。3月24日,法軍分三路發起衝擊,馮子材帶領兩個兒子並親自手持長矛進行肉搏,經過兩天激戰,殲滅法軍1000多人。法軍全線崩潰,中國軍隊乘勝追擊。3月26日攻克文淵城,3月28日攻克驅驢,3月29日攻克諒山 ,3月31日攻克屯梅、觀音橋,4月2日攻克谷松 ,重傷法軍指揮官尼格里。馮子材親率軍隊準備進攻河內,但清廷下詔撤軍。
結局
1885年3月30日,鎮南關戰役失敗的訊息傳到法國本土,總理茹費理(Jules Ferry)下台,法國內閣以306對149的票數否決向中法戰爭中的法軍追加軍費[3],法國已無力再戰。
在英國調停下,李鴻章和法國公使巴德諾(Patenotre)在天津會談,於6月9日簽訂了一個有利於法國的《中法天津條約》結局。中法天津條約的主要內容就是確認了1884年戰局對中國不利時法國和越南之間簽訂的《第二次順化條約》,其中否定了中國對越南的宗主權,改由法國全權管理越南。結果法國軍隊撤出台灣,中國軍隊撤出越南,從此越南脫離中國,成為法國屬地。
6月11日,天津條約剛簽完兩天,前一年帶領法國海軍全殲南洋水師的孤拔就死於澎湖。在1885年這種戰局大逆轉的情況下,左宗棠對李鴻章簽下一個對1884年才成立的條約的自傷行為完全不能理解,對當時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李鴻章惱怒之餘,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攻擊“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4]、台灣兵備道劉璈,使他們失去兵權。左宗棠上書為屬下鳴冤叫屈,但一個月後就於7月27日(陽曆9月5日)在福州病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