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祥顯陵

鍾祥顯陵

鍾祥顯陵位於鍾祥市東北5公里的純德山,是明朝恭睿獻皇帝朱佑杬與皇后蔣氏的合葬墓,始建於1519年,至今已489年歷史,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底,顯陵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獲得成功,被錄入聯合國《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世界人民共同的財富。世界遺產目前全世界共有500 多處,中國僅30多處,屬文化遺產的僅24處,湖北僅2處,即武當山和顯陵。

顯陵歷史:世界文化遺產地明顯陵構築了中國最大的單體帝陵——顯陵和氣勢恢宏的明代建築群。顯陵,原名獻陵,是明嘉靖皇帝的生父朱祐、生母蔣氏的合葬墓,是中國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顯陵,於正德十四年(1519)開始修建,嘉靖四十五年(1566)建成,前後斷斷續續修了47年。為修建顯陵,朱厚熜動員了全國力量,從城牆大磚上可清楚地看到九江、安慶、荊州等地名和監修官名字。外圍高城雲南、貴州二省監修的地段,因銀錢來遲而遺缺,二省使者當即被殺。朱厚熜為保存其隨葬的黃金、白銀、珠寶、玉器,竟下詔把參加修建的工匠役夫和送葬的彩女宮娥全部殺害,埋在城後山上。陵內修宮殿223間,顯陵衛房宅1593間,打井12眼,還辟有東果園、西菜園。陵園占地面積180.3公頃,供事者達388人。耗資之巨令人瞠目,僅重修顯陵舊邸就花了白銀48萬餘兩,約合當時40萬農民一年的口糧錢。
嘉靖皇帝為葬其母,於嘉靖十八年二月十六日離京南下鍾祥考察葬地,三月二十四日返回京城。嘉靖皇帝的鐘祥之行,往返1個多月,護駕8000多人,馬3000匹,耗費白銀20萬兩。五月十七日,母后梓宮引發離京,自通州登舟,乘水路經漢口至鍾祥,閏七月庚申,與其父合葬於純德山顯陵。顯陵的墓主朱祐杬生前為興獻王,死後葬於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駕崩,因其無子嗣,慈壽皇太后與首輔大學士楊廷和遵奉“兄終弟及”之祖訓,遺命“興獻王長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號為嘉靖,後朱厚熜為自立體系,用武力平息了長達3年之久的“皇考”之爭,其間廷杖致死17人,入獄、奪俸、充軍、戎邊、革職等官員達115餘人,從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體系,這一重大事件歷史上稱之為“大禮儀”之爭。此後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將其父追尊為恭壑獻皇帝,並將王墓改為帝陵,開始了大規模的改建擴建工程,直至嘉靖駕崩建設才停止。明崇禎十六年(1643)一月,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陷承天府。二月,李自成改承天府為揚武州,以陳藎為防禦使,白旺自為果毅將軍,守揚武州。
建築風貌:顯陵圍陵面積183.13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外邏城長3600餘米,牆高6米,牆體厚1.8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蜿蜒起伏于山嵐疊嶂之中,雄偉壯觀,是中國歷代帝王陵墓中遺存最為完整的城牆孤品,陵園由內外邏城,前後寶城、方城明樓、棱思殿、陵恩門、神 廚、神庫、陵戶、軍戶、神宮監、功德碑樓、新紅門、舊紅門,內外明塘、九曲御河、龍形神道等30餘處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組成,其布局構思巧奪天工,殿宇樓台龍飛鳳舞,工藝浮雕美絕倫、一陵雙冢舉世罕見,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中的瑰寶。顯陵之奇特主要源於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雙冢舉世無雙的孤例而彌足珍貴。
世界文化遺產:顯陵以其獨特的環境風貌、精巧的布局構思、宏大的建築規模、豐富的地下寶藏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而受到國家文物專家的高度重視,1988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3月國家文物局又將其作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0年1月7日,聯合國專家視察顯陵後感到十分驚訝,將顯陵稱之為“神奇的明顯陵”,對至今已歷時115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邏城感到“簡直不可思議”。同時對顯陵的保護維修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2000年12月初,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古蹟遺址委員會第24屆會議正式將顯陵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顯陵隨著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必將大力推進旅遊事業的發展,讓更多的人們能欣賞到顯陵這顆“全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之藝術瑰寶。
顯陵來歷
顯陵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建成,前後歷時共47年,其圍陵面積183.13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外邏城長3600餘米,牆高6米,牆體厚1.8米,紅牆黃瓦、金碧輝煌、蜿蜒起伏于山嵐疊嶂之中,雄偉壯觀,是我國歷代帝王陵墓中遺存最為完整的城牆孤品,陵園由內外邏城,前後寶城、方城明樓、棱思殿、陵恩門、神 廚、神庫、陵戶、軍戶、神宮監、功德碑樓、新紅門、舊紅門,內外明塘、九曲御河、龍形神道等30餘處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組成,其布局構思巧奪天工,殿宇樓台龍飛鳳舞,工藝浮雕美絕倫、一陵雙冢舉世罕見,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中的瑰寶。
顯陵之奇特主要源於王墓改帝陵而形成的一陵雙冢舉世無雙的孤例而彌足珍貴。顯陵的墓主朱祐杬生前為興獻王,死後葬於松林山,明正德16年武宗駕崩,因其無子嗣,慈壽皇太后與首輔大學士楊廷和遵奉“兄終弟及”之祖訓,遺命“興獻王長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年號為嘉靖,後朱厚熜為自立體系,用武力平息了長達3 年之久的“皇考”之爭,其間廷杖致死17人,入獄、奪俸、充軍、戎邊、革職等官員達115餘人,從而完成了自己的昭穆體系,這一重大事件歷史上稱之為“大禮儀”之爭。此後嘉靖皇帝朱厚熜便將其父追尊為恭壑獻皇帝,並將王墓改為帝陵,開始了大規模的改建擴建工程,直至嘉靖駕崩建設才停止。
顯陵以其獨特的環境風貌、精巧的布局構思、宏大的建築規模、豐富的地下寶藏及其珍貴的歷史價值而受到國家文物專家的高度重視,八八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九九年三月國家文物局又將其作為明代唯一的一座帝陵,向聯合國世界遺產委員會申報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已投票通過,將我國湖北鍾祥市的明顯陵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2000年明顯陵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I)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明清皇家陵寢依照風水理論,精心選址,將數量眾多的建築物巧妙地安置於地下。它是人類改變自然的產物,體現了傳統的建築和裝飾思想,闡釋了封建中國持續五百餘年的世界觀與權力觀。
聯合國專家讓.路易.盧森先生視察顯陵後感到十分驚訝,將顯陵稱之為“神奇的明顯陵”,對至今已歷時115年仍保持完好的外邏城感到“簡直不可思議”。同時對顯陵的保護維修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