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國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鍾國華[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鍾國華,男,理學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2007年,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就職於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2008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9年,加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光伏太陽能研究中心,從事新型能源材料的計算科學研究。

人物生平

2007年,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學位;之後,就職於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2008年,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09年,加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光伏太陽能研究中心,從事新型能源材料的計算科學研究。已經在Sci. Rep.、Phys. Rev. B、J. Phys. Chem. C和J. Appl. Phys.等雜誌上發表高水平期刊論文50 余篇,授權和申請發明專利4 項,多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入選深圳市海外高層次人才“孔雀計畫”(B類)、深圳市科技專家、國家自然基金委項目評審專家。是J. Phys. Chem. C 和Solid State Sci.等10多家雜誌的論文評審人。主持國家自然基金2項、深圳市基礎研究2項,承擔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納米973)1項。

主要成就

(1)理論預言稀土元素摻雜的GaN稀磁薄膜中,巨大磁矩與Gd的磁極化無關,此結果後被實驗證實;並指出Ga位的本證缺陷是導致體系巨大磁矩的起因。

(2)系統研究了 ARuO( A=Ca,Sr,Ba)後鈣鈦礦化合物的複雜磁性,首次計算研究了後鈣鈦礦CaRuO的電子結構和磁基態;理論預測了後鈣鈦礦SrRuO的存在性,並指出其為順磁金屬;觀察從CaRuO到SrRuO再到BaRuO的鐵磁變化規律,指出4d電子關聯的強弱是其鐵磁性強弱的關鍵。

(3)模擬了Li MSiO( M= Mn, Fe, and Co)中退Li後的結構穩定性,觀察了電化學性能,理論上指出Li MSiO( M= Mn, Fe, and Co)是有前景的鋰電極材料。

(4)從分子含有一個苯環的體系出發,預測了電子摻雜下固體苯的超導電性,給出了稠環芳香有機超導體的7K超導溫度存在的普適規律;同時分析了超導高溫相的起因等物理機制。

(5)通過分析富氫材料(含H)高壓下的結構、穩定性、電子結構和電-聲子相互作用,預測了新的高溫(100 K 以上)超導相。

(6)通過摻雜對光伏材料CuAlSe實現了能帶調控,探索中間帶材料的選取,預測了新型中間帶光伏材料。

出版著作

已經在Sci. Rep.、Phys. Rev. B、J. Phys. Chem. C和J. Appl. Phys.等雜誌上發表高水平期刊論文50 余篇,他引300餘次;申請(授權)發明專利4項。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