錮匠

錮匠

錮匠,又名錮漏匠,一種工匠的名稱。小時候一聽到吆喝聲“鋦盆、鋦鍋、鋦大缸,鋦盆、鋦鍋、鋦大缸 了——”,就知道錮漏匠來了。他們大多肩挑一根扁擔,扁擔的一頭挑著一座小型的火爐,另一頭則擔著工作所用的工具。

詳細

錮匠坐在馬扎子上,雙腿上面鋪一塊厚厚的帆布當做工作檯。聞聲而來的居民們拿出了帶有裂痕的鍋碗瓢盆,讓錮漏子看看可不可以修理,能修理的便放在了工匠面前,各自回家等著修好後回來拿走就行。錮匠主要鋦的是裂紋的瓷質器皿、生鐵鍋等,只要修修能用的器物都讓錮匠修理。

經過

錮匠工具挑 錮匠工具挑

“沒有那金剛鑽,別攬那瓷器活”,大大小小的鑽頭放在錮漏子的一個抽屜里,鑽頭根據需要可以更換大小。錮漏子有一個用紅木做的木鑽,木鑽用牛皮筋連結一個橫桿,木鑽的頂端有一個尖尖的鐵頭,需要鑽眼時,錮漏匠把瓷器夾在兩腿之間,一隻手用力地壓在木鑽的頂端鐵頭上,另一隻手拉動橫桿,牛皮筋帶動木鑽飛速的轉動,鑽完一個洞後,將鑽頭沾沾水,一是為了給鑽頭降溫,二是給鑽頭潤滑。幾秒中的功夫一個小洞就鑽成了。在器物裂紋的兩側約一厘米的位置各鑽一個小洞,錮漏匠把一個扁平的兩頭帶尖的鋦子,按兩個小眼的距離,把鋦子打成勾狀,把兩個小勾打進兩個小眼中,再抹上一些石灰膏類的東西,把鋦子輕輕敲打均勻,即告成功。

鋦子也是根據瓷器的需要,有大有小,有銅的有鐵的,一般盛菜用的湯碗,鋦子都是用銅的,擦出來亮晶晶的,雖然是個破碗,鋦上銅鋦子也不難看。鋦一些大的水缸時,錮漏匠會用繩子緊緊的把水缸牢牢捆緊,使得破縫密和牢固,然後再一個一個的密鋦,鋦子也是大個的,鋦好之後滴水不漏。

錮帶洞的生鐵鍋時,有時需要化一點兒鐵水,用專用工具貼在洞一邊,將一點兒鐵水倒入洞中,鍋里鍋外兩邊抹平,涼一下,然後打磨光滑就成了。

錮匠錮鍋 錮匠錮鍋

如果是一位年老的錮匠進村,他的攤子旁邊,多會聚集上一些年齡相仿的老人。錮匠的小火爐燃著紅紅的火,當無活兒可乾的時候,錮匠就熱上一壺水,泡上一壺粗劣的茶葉,大家邊飲邊聊。他們總是有著說不完的話,聊他們的過去,聊他們的當前。聊著聊著,就難免發一聲感嘆,感嘆昔日美好時光的流逝,感嘆江河日下,人心不古(老年人總是留戀著過去),似乎一切都是過去的好。幹著、聊著。抬抬頭,天已經中午了。於是,就有老人對錮匠說:“天晌了,去家吃點吧。”錮匠說:“不了,還是在這兒吧。”老人也不強拉。很快,老人的家人就把飯菜送來了。菜餚很簡單,不過一二品,都是最平常不過的季節菜,如炒菠菜、雞蛋拌黃瓜等。當然一定要捎上一壺酒,兩個白瓷小酒盅。兩個人便一盅一盅地對飲起來。臉像天上的太陽,紅彤彤的,熱乎乎的,要的就是這個滋味。

酒足飯飽了,錮匠就會說:“老哥,有什麼要補的,拿來我給拾掇拾掇。”有時候,老者就真地回家取幾件需要修補的家具,交給錮匠。錮匠就樂呵呵地錮好,也算是一餐之報。但更多的時候,管飯的老者會說:“下次再說吧!”於是,一切就過去了。等到下次錮匠再來的時候,也許還會有著同樣的表述,只是已換成另一位老人了。那個時候的人,感情就是這樣的淳樸、自然,自然的就如空氣里流淌著的花香。

錮匠,敲敲、打打,串起了舊日的時光,鋦起了生活的破碎,送給人們一個圓滿。

消失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鍋碗壞了更換新的了,使用破鍋破缸破碗的年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錮露子的行當也漸漸地銷聲匿跡了。

錮匠 錮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