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鋒[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錢鋒[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浙江杭州人,在職研究生,法學博士,二級高級法官,1986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簡介

男,漢族,1964年4月生,浙江杭州人,在職研究生,法學博士,二級高級法官,1986年8月參加工作,1984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錢鋒錢鋒

學習簡歷

1982.09--1986.08,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新聞系新聞專業學習 

1998.09--2001.01,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律專業碩士研究生學習,獲法律碩士學位

2004.03--2005.01,中央黨校一年制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學習

2004.09--2007.07,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法學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獲法學博士學位

任職簡歷

1986.08--1994.09,法制日報社評論部編輯

1994.09--1995.04,法制日報社經濟採訪部副主任(1995.03正處級)

1995.04--1998.04,法務部辦公廳部長辦公室秘書、部長辦公室副主任、黨組秘書

1998.04--1998.11,借調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工作

1998.11--2001.09,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副主任、黨組秘書、院長秘書

2001.09--2002.09,掛職任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黨組成員

2002.09--2004.10,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

2004.10--2005.04,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 

2005.04--2007.12,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事審判第四庭庭長,

2007.12--2008.01,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代理院長、黨組書記(正廳局長級)

2008.01--,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

工作態度

去年1月26日,時年43歲的錢鋒被選舉為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這位全國最年輕的高級法院院長頓時成為輿論焦點,被別人報導;而在13年前,他是有近10年新聞生涯的記者,報導別人。
自此,這位有博士學位的少壯派院長,受到了各方的廣泛期待:在提振正持續下降的司法公信力方面,他會給出怎樣的答卷?
院長信箱是錢鋒帶來的重慶法院系列新政的一環。在此起彼伏的“作秀”質疑中,他的“信箱”開通第一周內,收到282封郵件,平均每天40件。而今,信箱每天收取5至10封郵件。
院長信箱打開了一扇窗,不僅“一把手”得到了第一手材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法院的自身免疫力。

關於打黑

打黑沒有擴大化

“我本不準備發言,但重慶打黑存在被誤讀的現象。”錢鋒說,他舉例表示,在我國某知名網站上一篇文章,說重慶打黑“是所有涉案人員、機關與‘不公正’的對抗,是法制公平的現實大考”。
錢鋒說,從重慶開始打黑除惡至今,共審理了30個被以涉黑名義起訴的案子。而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報告指出,去年我國“推進打黑除惡鬥爭依法開展,各級法院審結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案件527件,判處罪犯3231人。”重慶打黑只是全國打黑工作的一部分,不存在擴大化。

所有案件依法審理

錢鋒表示,重慶所有涉黑案件都是依據《刑法》和兩高司法解釋審判,從沒有“另闢蹊徑”,按自己的標準審理。
其中,30個被以涉黑名義起訴的案子中,最終定性為涉黑案件的只有28個,580人被以涉黑案起訴,只有370人被以涉黑案定罪。
錢鋒表示,在涉黑案的審理中,重慶市的主要領導也多次強調,一定要嚴格依法審理,沒有任何人對案子提出任何特殊要求。

審理程式公正透明

“重慶打黑案的審判程式是公開透明的。”錢鋒說,從開始審理至今,共有2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旁聽,數百名記者參與報導。特別是文強案,有52家媒體旁聽審理,容納180人的審判廳,由於各界人士都表示要旁聽,連過道上都擺滿了椅子。在審理李莊案時,容納400的審判廳都坐滿了人。
此時,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最高人民法院諮詢委員會主任姜長興代表插話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案子的審理如此公開,有這么多記者參加。”
“正義不需要遮遮掩掩,羞羞答答。公開透明是因為我們的自信和能力。”錢鋒說。 被告和辯護人權益得到了保障。此次從重慶開始審理涉黑案,先後有600多名律師參與到審判當中。“他們對案件的公開審理,程式公正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錢鋒說。重慶涉黑案件的審理中,所有被告人、辯護人的利益都得到了充分尊重和保護。
“離法律、權力越近的地方越需要良知”
錢鋒表示,目前已經審結的涉黑案中,有12人被以包庇縱容罪定罪。加上文強案,預計因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而“落馬”的黨員幹部有將近20人。
“打黑除惡是在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基礎,如果這些黑惡勢力的‘保護傘’不被依法處理,我們的黨和政府就會失去民心。”錢鋒說。同時,加強政法幹部的職業道德建設非常重要,“離法律、權力越近的地方越需要良知。”
錢鋒說,“落馬”的原重慶市高院副院長張弢是博士後,但他缺乏的是職業良知。政法幹部雖然不能個個都成為知名的好法官,但最基本的“不貪贓,不枉法”6個字必須要做到。
錢鋒還表示,要重視機制創新對司法廉政的作用,重慶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創新,例如涉訟資產到聯交所拍賣等。並且規定了配偶、子女、父母是律師的法官,不提名擔任副庭長以上領導職務,已擔任的要么不再擔任,要么動員家人放棄律師職業。

司法態度

搞小圈子都有可悲下場

錢鋒說,結黨營私、朋比成奸、編織小圈子的官場病態,歷朝歷代都存在。時至今日,這種現象仍未徹底清除。重慶法院去年發生的部分法官違紀違法的案件背後就藏著一些“見光死”的小圈子。
錢鋒給這些小圈子“畫”了一個“素描”——以權力為紐帶,圍繞某位核心人物,編織權力網,形成利益同盟,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不是小圈子的人被排擠出局、冷落一邊。一切灰色交易都在小圈子內操作,圈外人甭想窺得圈中內幕。
指導工作指導工作

錢鋒還“畫”了問題法官的兩面人生——小圈子外,冠冕堂皇,正人君子;小圈子內,漆黑一團,腐敗透頂。八小時內,受人尊敬;八小時外,醉生夢死。
錢鋒指出,搞小圈子,歸根結底的後果就是謀私亂法。小圈子離不開一個“私”字,公權與私利結盟,是小圈子的“運行法則”。圈子內相互關照,利益共享,將手中司法權視為私人物品恣意玩弄,正常的同事和上下級關係異化為赤裸裸的金錢和權力關係。
然而,這些小圈子遲早都會有一個可悲的下場。圈中人雖曾“招搖過市,風光一時”,但都逃不脫鋃鐺入獄的宿命。在這個過程中,曾經的“兄弟伙”不再是鐵哥們,而極具諷刺意味地成為相互的“掘墓人”。

灰色交易產生枉法裁判

錢鋒一針見血地說,法院內的小圈子身份比較特殊。法院的院、庭長,既有政務管理許可權和審判管理職責,又有作為法官的具體審判職權,普通法官也具有一定範圍內的獨立裁判權。一旦形成利益均沾的小圈子,就會產生巨大的操作空間。
“程式的掩蓋更會使得灰色交易產生枉法裁判。”錢鋒嚴肅地稱,法官及合議庭辦案、院庭長監督指導審判均有相應程式,但如果這個程式被小圈子利用,就會使枉法裁判披上合法外衣,就可以把灰色交易“洗白”。錢鋒指出,若個別審判組織成員結成利益共同體,互相通融,相互利用,將會捅出天大的窟窿。這三大危害,是懸在頭上的三把匕首,把把致命。究其根本,小圈子就是窩案之源,一旦東窗事發,必定一倒一大片。
錢鋒說,法官良知最基本、最重要的莫過於六個字:不貪贓、不枉法。唯有徹底隔斷小圈子,法院方能風清氣正。

做領導親屬不能當律師

據了解,重慶市高院近日將出台《關於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工作的審判崗位領導幹部實行任職限制的規定(試行)》,對有直系親屬做律師的法院領導提出要求,要么自己不再當領導,要么讓親屬不再做律師。針對社會上有“讓法院領導配偶不當律師,是不是說當律師有罪?”的質疑聲音,錢鋒說,單方退出不是有罪推定。
錢鋒坦言,單方退出,是在迴避制度外圍再扎一道籬笆,從源頭對法院領導幹部與律師實行徹底的身份隔離,並非是對“法官+律師”關係的有罪推定。司法公正的實現取決於多方面因素,不能指望通過“物理隔離”解決所有問題。實行單方退出之後,還有一系列的“組合拳”要出台。單方退出解決的是法官律師關係中最尖銳的問題,對於其他問題,將通過健全完善和嚴格執行迴避制度來解決。

職業觀點

觀點一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總匯,法官的品質很大程度決定裁判的品質。老百姓朴實的認知是: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可能作出無私心與沒偏見的判決。
“正事先正人、正人先正心”,沒有道德的司法是可怕的,會讓公正底線一潰千里;沒有良心的權力是兇猛的,會讓最基本的社會公平蕩然無存。如果倫理操守出了問題,司法良知泯滅,社會良心喪失,法官將會成為助紂為虐的幫凶。
良知是法官職業道德的本原。一個有點良知的法官,如果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必然無時無刻受到良心的譴責和討伐。相反,良好的司法良知可以給法官帶來公正廉潔司法的幸福感、成就感,實現個人需求與社會需要的重合,並在一次次的公正裁決中完善自己的人性。法官之所以為法官,最大的快事是在斷案中收穫正義,在做人時收穫道義,這樣的收穫比“金山銀山、官場得意”更重要、更珍貴。
廉潔是法官職業道德的底線。廉潔是司法最起碼的要求,也是法官最基本的職業操守。從廉潔到貪腐,從清正到墮落,既是一線之間,也有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平時不注意改掉小毛病,不注意廉潔的細節,久而久之,必會招來禍患。我們投身法官職業,一開始就不能將審判權視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從各個方面看,法官都是高危行業,法官職業對我們自身也有強大的威懾力,審判權行使不當、枉法裁判將會招至道德風險、法律風險甚至牢獄之災。從此種意義講,良知對法官不僅是約束,還是一種保護;廉潔對法官不僅是義務,更是一種智慧,指引著法官如何處事、如何律己、如何自清。

觀點二

司法是理性的產物,也是經驗的積累。制度再好,也需要人來執行。法官的人格,才是法律正義的保障。良知和道德既有天賦的因素,更需要依靠後天的養成,靠制度的約束、塑造和感化。如果沒有制度的維護,再燦爛的心也會褪色直到暗淡無光;沒有法官良知和職業道德作保障,任何制度都可能徒勞無功。
近年來重慶法院先後推出司法拍賣、執行分權、單方退出等制度創新。從表面上看,重慶法院制度反腐是一種限制和約束,而本質上則是對法官良知、職業道德向善的方向引導。一個法院的管理約束機制越健全,法官越是有良好的良心表現形式,越有助於良好道德的養成。對於存在一定時間、覆蓋一定範圍的“潛規則”,必須依靠制度的力量才能與“潛規則”對抗,才能徹底根治,僅僅依靠法官個人的獨善其身是不夠的。比如,對於司法拍賣“潛規則”,必須進行引入第三方平台、電子競價等制度創新;隔斷“小圈子”,必須靠審判執行權最佳化配置、幹部交流換血等剛性措施。
錢鋒講話錢鋒講話

廉潔是法官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同時也應確立為制度建設的基本原則。權力不受制約,一定會膨脹,一定會擴張,一項沒有把廉潔作為基本原則的制度,自然不能保障或者不能很好地保障廉潔。司法拍賣及執行分權改革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把確保廉潔作為一項重要的改革原則。為了廉潔,可以放掉部分權力;為了廉潔,可以引入一些外部力量。一個法院、一名法官出問題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對問題的漠視,認為問題普遍存在並習以為常。在“權力尋租”需求及市場客觀存在的環境下,如果掉以輕心、不加重視、不加克制,“前腐後繼”很可能只是時間問題。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以公正廉潔為改革原則,繼續加大制度創新力度,剷除腐敗滋生土壤,確保法官隊伍清正廉明。

觀點三

高尚的人格,良好的操守,不是天生的,而是一種積累,一種養成。法官職業道德建設同樣是一項包容性很強的系統工程,加強法官職業道德建設要多管齊下。
從儒家文化中吸取人性本善的精華,從法家思想中領略從嚴管理的精髓,從墨家學說中學習淡定超然的氣質,與當代法官職責使命、職業道德結合起來,促進公心、良心、愛心和善心等基本倫理道德的養成。
缺少文化根基和濃濃的文化氛圍薰陶的法官和法官群體,難以承擔天降大任,難以讓民眾感佩,難以讓社會公信。以法院文化滋養職業道德,是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途徑。高院機關將設定主浮雕、開闢機關文化長廊、建設院史陳列館,體現重慶法院執法如山、公平如水的法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