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把胡同

錐把胡同

錐把胡同,是北京的一個胡同,地安門內大街東側,呈東西、南北直角形。南起黃化門街,西止帘子庫胡同。全長79米,寬4米,瀝青路面。民國36年(1947年)稱此名。1949年後沿稱。該胡同東西向較寬,南北向較窄,其形狀類似錐子把,故而得名。1972年將中間截斷分成兩部分,名稱未變。現胡同內多為居民住宅。

歷史

小時候住臘庫胡同,上學放學常常經過錐把胡同。據說錐把胡同原稱針工局,和附近的織染局、南池子的緞匹庫,都是為皇宮宮廷服務的後勤部門。針工局為皇帝后妃及王子們縫製春夏秋冬新穿的袍服,負責製衣的工匠三年一班,當班工匠等於服役,吃、住在作坊中。

針工局的匠役們都有高超的手藝,首領可以稱為工藝師,一年四季為皇帝製作的袍服都有講究。皇帝平時最常用的明黃色袍服,祀天時改用藍色,朝日時用紅色,祭日時穿白色。春夏之際,袍的邊緣飾以緞,秋冬時飾以珍獸的皮毛。即使是平時穿的龍袍也十分奢華,最常穿的是明黃。此外尚有杏黃和金黃。龍袍上要繡九條龍,前後身各繡三條,兩個肩上各繡一條,另外一條要繡在衣襟裡邊。龍袍上還要繡十二景紋和五色雲,下邊是海水,水上是山石寶物,名為八寶雲水,表示山河一統,萬年永固。縫製這樣一件龍袍需要多少能工巧匠?所以,過去的針工局是一家很大的御用裁縫鋪,它的前門開在黃化門大街上,後邊一直延續到西妞妞房。

北京解放以後,針工局所在地前面變成了91中學,後邊的一部分成為河北省駐京辦事處,針工局旁的胡同為錐把胡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