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雄心2:鐵十字

鋼鐵雄心2:鐵十字

【遊戲介紹】本資料片可以在AOD\DA\DD上安裝,安裝時有選項。在一張包含超過4000個新省份的地圖上發動一場擁有全新劇情的戰爭,時間線橫跨 1933年到1964年,從而讓你可以在戰前和戰後時間也能對你的國家進行操控。在數千個歷史事件中,你可以操縱新的單位和編隊對抗出色的AI,通過全新的龐大科技樹來加強你的戰略實力。你將領導超過200個 國家中的一個,和那些史實中出現的領袖或是首相進行不同程度的交涉。(目前沒有漢化接手漢化)

簡介

【遊戲類型】棋盤策略

【遊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前後

【遊戲時間】1933年至1964年

【配置需求】

處理器 Pentium III 800 MHz

顯示卡 4 MB DirectX兼容視頻卡

記憶體 128 MB

硬碟空間 1GB

作業系統 Windows 98 / ME / 2000 / XP / Vista / 7

音效卡 DirectX兼容音效卡

DirectX:9.0

【遊戲特點】

播放為一體的200個國家1933至1964年,和互動與真正的部長和領導人(從1933年到1964年當中的200個可選真實國家)新的超過4000個新的省份(超過4000個新省份的新地圖地圖)超過6,000(新的事件超過6000個新事件)新的科技樹800技術特色,具有現實的研究體系(真實的研究系統和超過800個新科技的科技樹)新的單位和旅,包括特別單位,步兵團,重炮,多(各種新單位)新的AI提供更多選擇和更深入的(新的大赦國際)設定新方案在1933年和1934年以及適應鐵十字勳章(1933年和1934年新劇本)兼容舊的情景既海二:世界末日和阿森納的民主(與末日和民主強權完全兼容)

具體玩法

鋼鐵雄心2(Hearts of Iron 2)是Paradox公司開發的一款二戰題材的模擬戰略遊戲。

另外鋼鐵雄心2(HOI2)的資料片——世界末日(Doomsday)。世界末日雖然說是資料片,但卻是完全獨立的版本。除了設計上是延續HOI2外,其他和HOI2完全分開獨立。安裝上不需HOI2,下載世界末日(DD)後,再下載DD的補丁和漢化即可。

注意,本篇只是鋼鐵雄心2的攻略。

由於我國的特殊國情,所以該遊戲基本不存在引進的可能性,循正式途徑估計是無法買到。不過同樣依照我國的特殊國情,細心留意論壇或者各地電腦音像市場的玩家應該不難通過非正式渠道弄到鋼鐵雄心2。

視圖界面有省份,陸軍,空軍,海軍,戰鬥,預備役(待部署);

選中一支部隊,自上而下顯示的是部隊番號,將領,將領等級,兵力,部隊命令,部隊的構成等。

國家內政

資源 IC和TC

在界面上方左起依次顯示了能源,金屬,稀有金屬,石油,補給品和金錢,然後是兵源,不滿度,核武器,TC和IC。把滑鼠放在上面就能看到具體的說明,產量以及需求量。

IC,IC是工業值的簡稱,代表工業生產能力。每1點IC每天消耗2的能源,1的金屬和0.5的稀有金屬,如果資源儲備達不到要求,IC值就會被扣除一定的懲罰數值。右上角的三個數字,從左到右分別表示:閒置IC值/目前IC值/基礎IC值。

TC代表物資運輸能力,軍隊的補給、移動,維持占領領土都要消耗TC,TC不足將影響部隊的補給率,移動速度,兵力和組織度的恢復速度以及戰鬥效率。

政策方針的調整在外交界面,

民主主義主要是增加宣戰不滿度,增加消費品需求,減少游擊行動幾率,相對的是獨裁主義,影響相反;左翼和右翼是代表意識形態的變化,會影響內閣成員以及其他政策的調整;開放社會增加國內省份的的反對率,減少占領省份的反對率,減少情報懲罰,增加反對率增,增加技術隊伍薪水,相對的是保守社會;市場經濟增加消費品的收入和需求,增加技術隊伍薪水,減少生產及升級的時間和花費,相對的是中央計畫;常備軍增加部隊組織度獎勵,減少部隊升級時間花費,減少裝備加成增加人力經驗,相對的是徵召軍;鷹派減少生產時間花費,減少反對率增長,增加人力增長,相對的是鴿派。干涉主義減少外交正常化加成,減少外交花費,減少消費需求,減少宣戰異議,相對的是孤立主義。

省份,點擊需要查看的省份,在螢幕左邊會出現該省的詳細資訊。

首先是地形圖,有平原,丘陵,山地,森林,熱帶雨林,沙漠,凍土等等。圖片右下角的標誌代標該省的“兵源”數值。圖片右邊則是相鄰的省份名字,名字旁邊有藍條,代表能夠通行,有紅叉,代表無法通行,如果河流圖案,代表有河流(越河進攻會受到一定懲罰)。下面從左往右分別是IC值、防空值、陸上堡壘值、海岸堡壘值,然後是各種資源產量。最後一排是基礎設施和游擊隊活動指數,基礎設施影響部隊的行進速度,補給,戰鬥效率等;游擊隊活動指數越高,該省發生游擊隊叛亂的可能性越高。

開始的領土通常都是核心省份,核心省份是在遊戲檔案中定義好的,除事件外,不會增加。通過戰爭占領的省份通常都是非核心省份。非核心省份的IC和資源使用通常只有20%。

關於省份的建設

左邊出現的詳細資訊畫面中,點擊工廠,基礎設施,防空火炮,陸上堡壘,海上堡壘等圖案,就能相對的進行建設升級。建設升級需要花費一定的IC和時間。

視圖界面的右上分別是科技 生產 外交和統計表。

首先點“科技”欄,進入科技頁面。

左邊有數個科研名額(1個到5個),每個名額同一時間只允許一個科研小組對一個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科研名額的數量由你的基礎IC數值決定,每20IC增加一個科研名額,最多有5個科研名額。

右邊的科技樹。每個科技項目都有分支,而其中有的分支是互相排斥的,研究了一個,就不能對另一項進行研究,請仔細斟酌。

每個科技項目,都有對科研小組的技能與等級要求,而每個科研小組也有對應的技能和等級,越是滿足科技項目條件多越是等級高的科研小組,其研究速度就越快。每個科技項目都按歷史規定了出現年代,早於該科技出現年代進行研究,則會有一定程度的研究速度懲罰,相反,遲於科技出現年代,則研究速度會相應加快。科研經費不足(國庫資金不足),也會影響研究的速度。

生產

點擊“生產”欄,進入生產頁面。

左邊有陸軍,空軍,海軍三項,點擊每項後,會出現一個視窗以選擇隸屬該項目的部隊,同時下面的方框中會出現建設該部隊所需要花費的資源,IC值及生產時間。

選擇好生產的部隊後,下面有順序進行和同時進行兩種選擇。順序進行表示每次只生產所選兵種的一個單位,當一個單位生產完,開始生產下一個。而同時進行代表你所選兵種的所有部隊同時生產。

在海陸空三軍選項下面,有加強旅,機場和港口可以選擇建設。

接著下面還有6個小項目,分別是防空,雷達站,反應堆,火箭基地,運輸艦,護衛艦。除了運輸艦和護衛艦之外,其他的各項都必須通過相應的研究科技觸發才能夠進行生產。

(生產部隊需要投入IC,當IC不足時,會按比例減慢生產速度。需要加大IC在生產上的投入,而IC的總量是一定的,無法在短時間內增加,所以只能拆東牆補西牆,暫時擱置相對不重要項目上的IC投入,來滿足生產的需要。)

右邊的IC分配很關鍵,需要時刻注意並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生活消費品決定了金錢產量,科研經費以及國民不滿度,通常只要不增加不滿度即可,一般不用調太高。產品主要是軍事部隊與設施,根據實際生產情況以及時間需求來調整。補給品維持部隊正常運作的必需品,通常只要保持一定量就可以了。增援主要是戰爭時對部隊損傷的支援,在戰時時刻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升級主要就是部隊和加強旅的升級了,主要看時間安排。

生產完的部隊,會自動編進預備役中,可以通過點擊戰略地圖左邊一欄裡面最後一個方框,然後進入預備役裡面逐一進行部署。未部署的部隊需要消耗額外份額的TC。另外,進行“戰略轉移”的時候,轉移的部隊在轉移過程中,會一直呆在預備役頁面中,直到完成了“戰略轉移”才會出現在目的地。外交,左邊選定外交對象後,右邊會有相關的指令。

遊戲中常用是宣戰和貿易協定。

通常可以宣戰的情況是獨裁制度(可以隨意宣戰)或者干涉主義足夠的情況下所保障獨立的國家受到進攻。

貿易協定主要是來進出口各種資源,出口本國特產,補充本國不足。貿易對象優先選擇友好高的國家,當然資源豐富也是必要的,主要有德國,蘇聯,英國,美國,法國,委內瑞拉(石油)等。

點自己的國家,右下角主要是各種制度和體系,一年只能調整一次,具體情況在前面的內政有說明。內閣成員的變更也在此界面,每一個變更將會增加1的反對率。

在交戰時,外交頁面會有請求和平選項,點選後會出現“堅持我們的要求”“提供無條件停火”“乞和”三個選項。“堅持我們的要求”就是向對方要求割讓領土;“無條件停火”是雙方停火,並且放棄已占領的土地,恢復開戰前的國界;“乞和”則是向對方割地賠款求和。另外通過歷史事件或者答應對方提出的和平條件,也可以達到停火的目的。

軍事聯盟中可以直接要求控制其他國家的軍隊,來達到統一指揮作戰。並且同盟國一定幾率會無償提供科技圖紙,加快科技的研發速度。

占領別國後,選擇解放可以使之成為自己的傀儡國,除了每天向本國輸送資源外,傀儡國與軍事同盟類似,軍事通行,軍隊控制和無償提供科技圖紙。

處於軍事聯盟的國家可以進行貿易談判,可以通過貿易談判來交換科技圖紙。

對他國戰爭後,想要吞併的話,需要占領100%的勝利點所在省份和首都,而不一定是全部省份。

另外當所處的同盟跟別的勢力出於戰爭狀態時,無法脫離同盟。

部隊:

遊戲中,每支軍隊都駐紮在各個省份中,選定某個部隊,在本省可以自動恢復軍力,也可以反游擊,其他地區可以移動,進攻,協同進攻或者協同防禦。同一省份的部隊可以拆開也可以合併。

部隊的命令,選中部隊後在部隊界面選擇。也可以點目標地點出現選項部隊的移動,選定部隊後,右鍵點擊目標省份即可移動或進攻。

戰略轉移必須先研究步兵科技中的補給類的第一項“後方區域補給”才能使用。用法是:先選擇部隊,然後Ctcl+右鍵(點擊你要去的地方)就可以了。

海運,當足夠數量的運輸船在陸軍所在省份的港口時,點擊相應陸軍,下方會有個登艦選項,空軍運輸傘兵類似。

登入,運輸船中的部隊登入需要選中運輸艦隊,點擊下方的登入選項,右鍵點擊目標省份,注意目標省份需要有海灘。

空降,運輸機空降部隊下達空降突擊命令,選擇目標省份即可,要注意的是,運輸機和傘兵的組織度都滿的時候才能進行空降突擊。

注意空軍和海軍的可進行任務類型受科技影響,只有研究出科技才能執行相關任務

可以用ctrl+右鍵點部隊的標誌,選擇某個省的某軍種的所有部隊,也可利用shift可以對已選中的數隻部隊中一支解除選擇。

通常每個省份戰鬥上限最多是12個師(由省份最高軍銜決定,元帥統帥12個師) 超出指揮上限會有作戰懲罰,減少作戰效率,但是指揮部可使指揮官的指揮上限加倍。

一個陸軍師只能配備一個加強旅。不同的部隊,都有一些加強旅無法配備,例如步兵師無法配備坦克加強旅等。

指揮官:

在默認狀態下,遊戲會自動對部隊委派指揮官。

更換指揮官,選擇目標部隊,在左邊的部隊資料中點擊指揮官頭像,會出現所擁有的指揮官名單以供更換。每個指揮官都有特長技能,技能點數,經驗值和軍銜。特長技能能夠給他指揮的部隊提供額外的戰鬥獎勵。每次指揮戰鬥,該指揮官都會獲得一定數量的經驗值,累計到100點經驗值後,則自動清0並增加1點技能點數。也可以手動花費1點技能點數給該將領的軍銜進行晉升。軍銜越高,則該將領能夠指揮的部隊越多(指揮超過軍銜允許的部隊數目,會有額外的戰鬥懲罰),但是技能點數越高,戰鬥效率也越高。

占領的省份:

對於沒有領土要求的省份,占領後,工業值和資源會先降低到0,然後再慢慢提升到固定值。而該省份上的資源,最高只能恢復原來的一半水平,而該省份的IC,只能使用其數值的20% 。相反,有領土要求的省份,占領後,就能取得該省份的所有資源(比如,德國對奧地利有領土要求,則德國無論通過戰爭還是事件得到奧地利的領土,都能夠完全運用奧地利省份的資源,相反,如果德國占領法國的土地,由於對法國的土地沒有領土要求,所以就無法完全利用該省份的資源)

而無領土要求占領的省份(非核心省份)會出現游擊隊。降低游擊率需要在已占領的省份駐紮部隊,比較有效的方法是用衛戍師(附加憲兵憲兵加強旅效果更好)來反游擊。需要注意的是,反游擊的效果只是臨時性。一旦撤走部隊,游擊率又會上升到原來水平,基礎游擊率只能靠政策來改變。一支衛戍部隊會影響本省與相鄰省份的游擊指數,具體部署視具體省份地形而定。

如果攻占的省份,並不屬於敵對勢力,而是該勢力占領的別國領土,而本國與該領土的原主人並非處於戰爭關係,那么這片領土就會自動判定還給該領土的原主人;如果從盟國的土地出發進攻,占領的省份,就會自動轉贈給該盟國。而從傀儡國出發進攻就依然歸本國占領。地形:河流、河灘、灘涂是常見的對攻方不利地形,丘陵、山嶺、荒漠、沙漠、冰源等地形最作戰雙方的戰鬥力都有影響,其中丘陵、山地地形有利於防守方,其它地形擇對雙方均不利。山嶺地形對裝甲部隊影響極大。荒漠、沙漠、冰源地形如果基礎設施指數過低,將有可能出現補給困難,造成部隊士氣下降。

影響勝負的因素:士氣,地形,天氣,部隊數量(部隊火力),要塞設施,指揮官能力,只否包圍與被包圍,戰術運用,補給效率等。

基本的勝負因素是部隊數量(部隊火力),也就是部隊的數量和素質,部隊的基本素質主要與部隊本身的屬性以及相關的陸戰學說有關,陸軍部長的特長和國家軍備的體制也會有影響。

部隊的基本素質包括兵力,組織度,士氣,裝甲度,攻擊,防禦,裝甲攻擊,堅韌度等等。

組織度是一支部隊作戰能力的體現,通常當組織度低於5時,部隊就會撤退。士氣則影響組織度的恢復。在通常相對同等的情況下,組織度是勝負的關鍵,組織度主要受部隊本身屬性與相關陸戰學說的影響。部隊的組織度越高,可以堅持戰鬥的時間就越長,部隊將在組織度極低時自動撤退,撤退部隊的目的地如果有敵軍,且撤退部隊組織度極低時將有可能全軍覆沒,無論撤退部隊數量有多少。

海戰

通常縮寫:

bb-戰列艦,cv-航空母艦,cvl-輕型航母,bc-戰列巡洋艦,ca-重巡洋艦,cl-輕巡洋艦,dd-驅逐艦,ss-潛艇

當主力艦與輔助艦的數量為1:1時,艦隊可以完全發揮戰鬥力。主力艦包括bb、cv、bc、ca;輔助艦包括cl、dd、ss等。

海軍都不能夠升級,但航母艦載機中隊是加強旅,所以可以升級。

運輸船的作用是運輸陸軍的部隊到其他海岸省份。每個運輸船一次只能運送一個師的陸軍。而運輸艦則是負責運送資源往來於占領但陸上不相連的省份,每個運輸艦可以運輸能源、金屬、稀有金屬、石油、補給各1點。運輸線路在遊戲中默認是自動控制的,可以手動為運輸線路增減運輸船,或者增加護航艦保證運輸線的安全。

關於登入,把運輸船開到目標省份的領海上,在左邊的艦隊資料途中選右下角的船標誌,就能選擇船內運送的部隊,然後再右擊要登入的省份,就能進行登入。(如果目標省份是己方控制的,那么直接把船開到目標的區的港口裡面效果也一樣)

如果登入的省份不在控制下的,則要求該省必須有沙灘,否則不能進行登入,如果該省分有駐軍,還要進行登入作戰。登入作戰對進攻方有巨大的懲罰,最好使用海軍陸戰隊進行登入,同時利用海岸攻擊能力強大的戰列艦等主力艦進行海岸炮擊支援。

空軍

空降需要運輸機和傘兵師的組織度都滿才可以進行,而且必須是在運輸機航程範圍內;同時還必須有戰場攔截學說。

核武器,核子彈的製造需要技術(最低是核廢料炸彈)和反應堆的規模足夠大,同時能否製造核子彈取決於最小的反應堆的規模,規模大小影響製造速度。

當占領某個有反應堆的省份,此省份的反應堆消失,同時生產序列中會出現等量依次生產的反應堆。

核子彈的使用,通常,選中一架戰略轟炸機,在配屬加強旅的地方可以添加核子彈,部隊命令出現核打擊。在有了更高科技後,可以使用飛彈或戰略火箭來發射核子彈,方法與飛機相同。

基本的戰爭常識:

1.進攻方在戰鬥中會受到一定的懲罰點數;

2.防守方所處的地形,天氣,防禦工事等級,戰壕值,指揮官特技,科技等等,都會給防守方帶來防禦加成。

3.進攻方在白天戰鬥效率較高,晚上很低;

4.不同的部隊有各自擅長的作戰環境,如坦克師擅長平原戰,山地師在丘陵山地戰鬥力突出,海軍陸戰隊在登入戰,沙漠地帶和熱帶雨林都有突出表現等.相對的在不擅長的地形,戰鬥效率會大大降低,例如坦克師在山地中往往只能發揮不到10%的戰鬥力。

5.兵種混編會有進攻加成,比如步兵與裝甲師。

6.戰略部署,利用這個指令可以減少部隊的移動時間,也可以用在即將被包圍的部隊的逃脫。

7.善用空軍海軍的戰鬥支援,利用戰略轟炸,對地攻擊,海岸炮擊,攻擊港口,攻擊機場等指令。

基本的戰術常識:

1.分進合擊:面對開戰的國境線,選擇幾個進攻方向進行突破,之後共同進攻敵方防禦較強的省份,充分利用臨近省份的協助進攻;

2.突襲包圍:利用速度較快的部隊,在敵方布置兵力之前將敵方的部隊迅速包圍殲滅,需要注意的是保證已方不被切斷補給或反包圍。

3.威脅進攻:面對可以打敗守軍但一時無法占領的省份時,就可以選擇進攻,取得勝利後再待命,這樣能夠消耗敵方的組織度和兵力,而有利於己方的恢復,這種戰術在防守時尤為有效。

4.切斷補給:面對數量較多的敵軍,一時難以突破,此時利用其他部隊,切斷敵方補給,待敵軍組織度下降一定程度後再進攻殲滅。

5.天時地利,利用不同的部隊在不同地形所發揮的戰鬥效率,注意白天夜晚的進攻效率,注意天氣對部隊的影響。只有因地制宜,才能夠獲得最大的戰鬥優勢,並轉化為勝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