銛

銛,指古時的一種農具,類似現在的鐵杴。由於此器具鋒利實用,故又成為鋒利的代名詞。

基本信息

基本字義

xiān

<名>

(形聲。從金,舌聲。本義:田器,臿屬。一種農具)

同本義 [a kind of farm implements]

譬彼芟草,銛鉏既過,根芽再萌,惟鏇生鏇除之耳。——明·張居正《答兩廣劉凝齋言賊情軍情民情書》

又如:銛鉏(鍬、鋤之類的農具)

利器 [sharp knife]

鐵銛短者。——《韓非子·五蠹》

xiān

<形>

鋒利 [sharp]

鋤耰棘矜,非銛於鉤戟長鎩也。——漢·賈誼《過秦論上》

舉家驚起,集而燭之,一短刀,銛利如霜,剁床入木者寸余,牢不可拔。——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紅玉》

又如:銛兵(銳利的兵器);銛錐(銳利的錐子);銛鍔(銳利的刀刃)

詳細字義

● 銛

(銛)

xiānㄒㄧㄢˉ

◎ 鋒利:“斬魅寶刀~。”

◎ 臿,一種農具。

◎ 捕魚具。

◎ 利器。

◎ 姓。

其它字義

● 銛

(銛)

kuò ㄎㄨㄛˋ

◎ 無知的樣子。

其它字義

● 銛

(銛)

tiǎn ㄊㄧㄢˇ

◎ 挑取。

其它字義

● 銛

(銛)

guā ㄍㄨㄚˉ

◎ 斷。

English

sharp,keen-edged; a kind of hoe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息廉切《集韻》思廉切。《說文》鍤屬。

又《玉篇》利也。《賈誼·過秦論》非銛於句戟長鎩也。《史記·秦始皇紀》作錟。《前漢·賈誼傳》莫邪為鈍兮,鈆刀為銛。《注》晉灼曰:世俗謂利為銛。

又《廣韻》纂文曰:鐵有距,施竹頭以擲魚,為銛也。

又姓。《正字通》宋有銛朴翁,工詩。

又《集韻》習琰切,音燄。臿屬。

又《廣韻》他玷切《集韻》他點切,音忝。《博雅》錍謂之銛。

又《博雅》斷也。《音釋》銛,他點反。

又息廉反。

又《揚子·方言》銛,取也。《注》謂挑取物也。音忝。

拼音是gua的漢字

拼音是gua的漢字共有36個,如下:

|||||||||詿||||||||||||||||詿||||||||||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