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杏筍

銀杏筍又名白果筍,取自白果樹根,在特殊的自然條件,特定的氣候環境下,長期生長的結果。是著生於銀杏樹幹或根部的一種瘤體,狀若鐘乳石的“石筍”,長在枝幹上端的叫“天筍”,生於根部者謂之“地筍”。

簡介

銀杏筍又名白果筍,取自白果樹根,在特殊的自然條件,特定的氣候環境下,長期生長的結果。是著生於銀杏樹幹或根部的一種瘤體,狀若鐘乳石的“石筍”,長在枝幹上端的叫“天筍”,生於根部者謂之“地筍”。天筍較為珍貴,地筍怪異有趣,均不可多得。銀杏筍一般都是百年以上古老銀杏,在長時期經受雷擊、電閃、山體滑坡、土石流等大自然暴力式物理現象的破壞、裂變後自然形成的增生類塊狀莖筍

有趣的是,地筍是倒栽成活的。栽植時將筍根向天而立,本末倒置。而後,從本應生根的地方長出枝葉,入土的莖上長出新根,這在自然界也是一個比較奇特的現象,稀有的白果筍據說10萬棵白果樹才能出一棵這樣的“筍”所以它們都很珍貴。

栽培

銀杏筍---銀杏筍是以扦插法栽植的。待銀杏休眠至萌動前,將從母體上鋸下的銀杏筍的傷口削平,塗蠟,以防傷口漬水腐爛。插入疏鬆、排水良好的壤土中三分之一深度。然後澆水一次,精心管理,三年後可移植上盆造型。製作時,不宜過多地配以山石。一般以筍代石,如有不夠味的地方,可點綴少許假山。枝也不必多留。過多的枝葉則湮沒了銀杏筍的奇妙之處。配置銀杏筍樁景時注意疏密、高低、遠近等關係的變化,使其顯得更古樸典雅,妙趣橫生。
銀杏筍莖幹木質堅硬,皮層較厚。初植時既不能過於乾燥,又不能過於潮濕,而且怕漬水。過乾則影響發芽,過濕則會從基部層層爛掉。日常養護中一般要求噴霧型灑水,保持適當的環境濕度。土壤含水量以60%為宜,晴好天氣在上午九點左右對擺放地周圍灑水一次,調節環境溫濕度,為銀杏筍發芽創造條件。銀杏筍整個發芽過程大約需要3個月。

(特別說明:圖文均由網路資源整理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