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彈外交

銀彈外交

銀彈外交(money diplomacy)也叫“金錢外交”、“經貿外交,是台灣當局推進“務實外交”的一個重要途徑。目前,在國際關係中,經濟因素的作用顯著上升。各國普遍將戰略重點轉向經濟,把經濟利益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國際外交活動中經濟重要性也不斷上升,經濟外交所占份量愈來愈大。

基本信息

簡介

銀彈外交(moneydiplomacy)也叫“金錢外交”、“經貿外交,是台灣當局推進“務實外交”的一個重要途徑。“銀彈”本意為利器。利器並沒有好壞之分。但有一種“銀”彈並非那么單純。娛樂新聞和政治新聞里常常也會提到銀彈。例如“銀彈外交”,這裡的銀彈所指的則是真金實銀。 

概述

目前,在國際關係中,經濟因素的作用顯著上升。各國普遍將戰略重點轉向經濟,把經濟利益作為制定對外政策的一個基本出發點。國際外交活動中經濟重要性也不斷上升,經濟外交所占份量愈來愈大。

銀彈外交銀彈外交

台灣當局認為可以憑藉自身經貿實力和較豐厚的外匯儲備,在國際上加緊推行“務實外交”。1989年底,台灣當局籌資10億美元成立“海外經濟合作發展基金”(1996年7月改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基金數額增加到20億美元),要“透過該基金的運作,加強並增進對外關係”,“開拓並鞏固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此後,台灣當局一再公開聲稱“外交”要以“經濟開道”,“經濟力量作拓展外交的主要後盾”,在國際上大搞所謂“金錢外交”,企圖達到“以經促政”目的,以先經濟後政治、先民間後官方的方式發展與一些國家的官方關係。台灣當局為遊說美國朝野各界,單1994年的“機密預算”中的專案經費就高達3.4億美元。在執行“南向政策”和“北向政策”中,以中國的周邊國家為目標,加大經貿、投資的力度,以達到提升與中國建交國家實質關係的目的。對一些政局多變、經濟困難的國家,台灣當局則利用經濟援助、投資、貸款、贈款等手段,甚至直接進行賄賂、收買、拉攏其與台“建交”或“復交”。一些國家在處理同台灣的關係時實用主義抬頭,企圖在與中國維持、發展關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從台灣得到經濟實惠。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爆發後,台灣當局利用一些國家急需經濟援助之機,提出種種要價,要挾有關國家同意其政要往訪、簽訂官方協定等,並企圖擠進政府間援助機制。

“銀彈外交”三套路

台灣當局為了提高其“銀彈外交”的“有效性”,確實想出不少辦法。其中典型的有三招:

“賄賂外交”

賄賂外交”是最常用的一種。1998年,台灣同馬紹爾群島“建交”後,馬紹爾一特別調查小組對“台馬建交”過程進行調查,結果發現有多達700多萬美元款項曾從台灣流向馬紹爾私人賬戶。1999年1月,《馬紹爾群島日報》報導,馬紹爾群島共和國一名內閣部長透露,台灣駐馬紹爾“大使”劉富添向他提供了10萬美元賄款,要他在國會中投票支持親台灣的前總統。另外還有訊息稱,巴布亞紐幾內亞前總理曾從台灣拿到20多億新台幣的好處費。據報導,台灣當局新的“外交部長”田弘茂現在行賄他國官員的辦法則更花樣翻新,居然在賭場裡搞起“外交”來,真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雇用公關”

台灣當局“銀彈外交”的另一種方法是雇用外國公關公司為台灣政治遊說。近年來,台灣以大筆金錢雇用歐美的政治公關公司推行其全方位的“民間外交”。據美國法務部統計,目前註冊的為台灣代理的公關公司達60餘家,其獲取的總報酬金額高達千萬美元。這些公司以重金聘請美國政府高官、學者、企業家、國會議員為台灣做政治說客,以及各類政治活動的牽線人。香港亞洲周刊》就披露,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台灣僅向美國民主黨總統大選班子捐助的資金就高達1500萬美元。

“外交援助”

台灣“外交部”一名官員曾透露,台灣目前29個“邦交國”中,絕大多數國家都在接受台灣的“外交”援助。根據統計,每年台灣當局花在“外交援助”的資金約135億新台幣(約合4億美元)。另據一名“官員”稱,台灣當局2001年年度的“援外預算”將超過100億元新台幣(約合2.9億美元)。

主要影響

“世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近看世界舞台,美國崛起為世界頭號強國,屹立不倒,強大的經濟實力是後盾,但美國從來就不是僅僅依靠經濟力量稱霸世界;相反,美國今日在世界上所得到的一切,大部分都不是靠金錢買來的。金融、軍事、政治、文化等多箭齊發,才共同構成了今天的美國霸權。
再以中國來看,銀彈外交並非始自今日,自從擁有巨量外匯儲備後,銀彈外交就成為中國最大的撒手鐧,特別是對經濟走下坡的歐洲諸國。一旦有歐洲國家做出刺激中國的舉動,比如接見達賴,中國便發出威脅。
當今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國家之間的貿易往來本屬正常,重視國際貿易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之舉。但問題在於,單純的銀彈外交並未取得實質性成果,金錢並沒有買來中國想要的東西。至今,中國撒出去的金錢並未換得歐洲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也沒有換得歐洲解除對華軍售禁令,換來的只是一些毫無實際價值的口頭承諾。
更令中國尷尬的是,很多時候中國剛撒完鈔票,對方轉身就做出令中國難以接受的事。比如,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歐盟已多次對中國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使中國損失嚴重。可以預見,如果中國拿不出有力的還擊策略,今後歐洲對華貿易保護只會更多。
一個國家要有錢,但是更要會花錢。在外交上,養虎遺患,花錢卻養個白眼狼的例子比比皆是,中國更是屢遭此事,教訓不可謂不深刻。因此,中國外交,除了金錢開路,還要有更多智慧,才能達到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