鉤端螺旋體病學

鉤端螺旋體病學

鉤端螺旋體病學,嚴傑著作,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書名:鉤端螺旋體病學

封面封面
.
作者: 嚴傑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ISBN:711707308X
版本:2006-01-01 第3版
出版日期:2006-01-01 第3次印刷
開 本:16開
頁 數:547頁
類 別: 醫藥.衛生 -> 醫藥.衛生 -> 內科學

內容簡介

本書第1版和第2版分別於1982年和1992年問世,該書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當時國內外鉤端螺旋體病研究的最新成就,同時反映了我國防治鉤端螺旋體病的經驗,闡明了我國鉤端螺旋體病的流行特點和規律,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因而出版後受到我國廣大鉤端螺旋體病防治工作者的歡迎,被同行譽為我國鉤端螺旋體病的經典著作,也被國際上許多國家(如前蘇聯、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澳大利亞)列為國際展覽圖書書目,在鉤端螺旋體病的防治和實驗室研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錄

第一章 鉤端螺旋體病的發現及流行簡史
第一節 發現簡史及地理分布
一、亞洲
二、大洋洲
三、歐洲
四、非洲
五、美洲
第二節 我國發現簡史和流行情況 
第二章 病原學
第一節 分類
一、血清學分類
二、基因分類
三、問號鉤端螺旋體和雙曲鉤端螺旋體的鑑別
第二節 形態學
一、形態、超微結構及結構成分的免疫化學
二、鉤端螺旋體L型
三、染色
四、基因組學
第三節 生理學
一、培養
二、營養要求
三、新陳代謝
四、理化與生物因素對鉤端螺旋體的影響及其在外界的生存力
第四節 鉤端螺旋體抗原種類及構造
一、鉤端螺旋體抗原種類
二、群、型分類抗原
三、鉤端螺旋體與其他微生物間的抗原關聯
第五節 變異性
第三章 基因組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主要功能基因
一、與LPS合成與裝配相關的基因
二、與粘附、侵襲相關的基因
三、鞭毛相關基因
四、與趨化相關的基因
五、外膜蛋白相關基因
六、與分泌相關的基因
七、溶血素相關基因
八、與血小板激活因子乙醯水解酶(P姒H)相關的基因
第四章 流行病學
第一節 帶菌動物儲存宿主
一、帶菌動物種類
二、各種動物感染情況
第二節 帶菌及排菌
一、帶菌
二、帶菌率及其影響因素 
三、排菌
四、帶菌率與性別、年齡的關係
第三節 自然界存活能力
一、在水中的存活能力
二、影響鉤體在水中存活的因素
三、在土壤中的存活能力
四、在尿、乳和組織中的存活時間
第四節 自然界的傳播
一、在動物間的循環規律 
二、人感染鉤體的途徑
第五節 宿主動物和人作為傳染源的意義
一、小動物的傳播意義
二、大動物(豬、牛、羊、犬等)的傳播意義
三、節 肢動物的傳播意義
四、蛙類的傳播意義
五、蛇類和蜥蜴的傳播意義
六、人作為傳染源的意義
第六節 流行特徵 
一、流行形式
二、流行菌群
三、流行季節
四、年齡、性別和職業分布
五、影響流行特徵的因素
第五章 實驗診斷
第一節 早期快速診斷方法的探討
一、標本採集
二、直接和差速離心暗視野顯微鏡檢查法
三、改良鍍銀染色法
四、反向被動血凝試驗
五、免疫螢光檢查法
六、免疫酶染色法
七、免疫金銀染色法
八、改良Blenden染色法
九、耐熱Patoc I抗原玻片凝集試驗
十、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
十一、放射檢測法
十二、分子雜交試驗
十三、DNA基因擴增技術
十四、其他方法
第二節 分離培養
一、病人血液培養
二、病人尿液培養
三、病人其他檢材的培養
四、動物臟器培養
五、動物尿液培養
六、從疫水和土壤中分離菌體
七、自兩群混合感染材料中分離各群菌體
八、菌體受雜菌污染材料的純化
第三節 動物實驗法
一、敏感動物的選擇
二、動物接種和觀察
第四節 血清學試驗
一、標本採集
二、試驗方法
第六章 病理學
第一節 病理概述
一、中醫記載
二、Weil病的由來
三、病原體的發現
四、病程分期
第二節 病理生理學
一、肺出血
二、赫氏反應
三、急性腎衰竭
四、鉤體病黃疸
五、鉤體病性休克
第三節 病理解剖學
一、鉤體病無黃疸肺瀰漫性出血
二、黃疸出血型鉤體病(weil病)屍檢病案
第四節 實驗病理學
一、鉤體病肺大出血(PDH)豚鼠實驗模型的建立
二、鉤體病肺瀰漫性出血臨終口鼻涌血的實驗研究
三、鉤體在豚鼠肺瀰漫性出血模型肝、腎、心等組織分布的電鏡觀察
四、致病性鉤體粘附於宿主細胞的研究
五、鉤體病出血機制的研究——豚鼠肝出血現象的電子顯微鏡觀察
六、問號鉤體糖脂蛋白誘導外周血液單核細胞的激活、TNF-a和IL-10分泌的動態變化
第七章 臨床學
第一節 臨床分期與分型
一、臨床分期
二、臨床分型
第二節 流感傷寒型的診斷和治療
一、概念和發病情況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治療
第三節 肺瀰漫性出血型的診斷和治療
一、鉤體病肺瀰漫性出血的由來
二、鉤體病肺瀰漫性出血的臨床病程分期
三、引起肺瀰漫性出血的鉤體菌群的確定
四、鉤體病肺瀰漫性出血的臨床表現
五、鉤體病肺瀰漫性出血的診斷
六、鉤體病肺瀰漫性出血的治療和搶救
第四節 黃疸出血型(黃疸型)的診斷和治療
一、臨床表現
二、實驗室及其他檢查
三、診斷與鑑別診斷
四、治療
第五節 腦膜腦炎型的診斷和治療 
一、概念和發病情況
二、臨床特徵
三、腦脊液的變化
四、診斷和鑑別診斷
五、治療
第六節 腎型的診斷和治療
一、概念和發病情況
二、臨床特徵與病情分度
三、尿液常規檢測和血液生化變化
四、診斷與鑑別診斷
五、治療
第七節 眼併發症
一、鞏膜外層炎
二、視網膜出血
三、中心性視網膜病變
四、視盤炎和球後視神經炎
五、玻璃體渾濁
六、葡萄膜炎
第八節 神經系統併發症 
一、臨床診斷與治療
二、腦動脈炎腦血管造影的變化
第九節 中醫中藥治療 
一、分型辨證施治
二、效方、單味中藥及製劑
三、鉤端螺旋體病後發腦動脈炎的治療
第八章 免疫學
第一節 天然免疫
一、補體
二、吞噬細胞
三、細胞因子
第二節 特異性免疫
一、體液免疫
二、細胞免疫
三、抗原
第三節 自身免疫病
第四節 感染的耐受 
一、宿主與血清型特異性的關係
二、年齡相關的耐受
第九章 預防措施
第一節 消滅和控制傳染源
一、滅鼠
二、豬的管理
三、牛的管理
四、犬的管理
第二節 切斷傳播途徑
一、改造疫源地
二、興修水利,兩管五改
三、殺滅水和土中鉤體
四、搞好環境衛生
第三節 預防接種
一、人用疫苗
二、家畜菌苗
三、菌苗免疫程式
四、菌苗的使用
第四節 個人防護
第十章 疫苗
第一節 分類與簡史
一、分類
二、簡史
第二節 培養基 
一、血清培養基
二、疫苗生產用培養基
三、綜合和半綜合培養基疫苗的套用與預防效果
第三節 生產用菌種的篩選、保存與管理
一、篩選
二、生產用菌株的保存與管理
第四節 製造、檢定與使用
一、製造
二、檢定
三、使用
第五節 新型疫苗的研究進展 
一、純化疫苗
二、減毒活疫苗
三、基因工程疫苗
第六節 我國鉤體疫苗的生產與使用特點及其展望
一、生產與使用特點
二、問題與展望
第十一章 菌種的鑑定和保管
第一節 發展簡史
一、血清學分類簡史
二、分子生物學分類簡史
第二節 血清群的檢定
一、凝集試驗
二、分群血清
三、分群方法
第三節 血清型的檢定 
一、凝集素交叉吸收試驗分型法
二、因子血清分型法
三、單克隆抗體分型法
四、聯合分型法
五、血清變種的檢定
第四節 分子生物學的分型檢定
一、限制性內切酶酶切圖譜分析法
二、rRNA基因酶切片段多態性分析法
三、脈衝場凝膠電泳圖譜分析法
第五節 菌種的篩選、保存和管理 
一、菌種的篩選
二、菌種的保存
三、菌種的管理
第十二章 家畜鉤端螺旋體病
第一節 豬鉤端螺旋體病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四、治療
五、預防措施
第二節 牛鉤端螺旋體病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四、治療
五、預防措施
第三節 犬鉤端螺旋體病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四、治療
五、預防措施
第四節 馬鉤端螺旋體病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治療、控制和預防傳染和擴散
第五節 羊(綿羊和山羊)鉤端螺旋體病
一、概述
二、臨床表現
三、診斷
四、治療、控制、預防傳染和擴散
第六節 貓鉤端螺旋體病
第七節 非人靈長類動物鉤端螺旋體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