鉛山河口古鎮

鉛山河口古鎮

鉛山縣城所在地河口鎮,曾是歷史上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北宋時稱“沙灣市”。明嘉靖年間,這裡手工業發達,水路直通鄱陽湖。到了清乾隆年間,河口進入鼎盛時期,閩浙皖贛川廣荊蘇等貨物集散於此,轉銷全國,成了商賈雲集的“八省通衢”之地。如今,這裡仍保留著舊時繁華的印記和古樸的風貌。

基本信息

基本情況

鉛山河口古鎮鉛山河口古鎮
鉛山縣位於江西省東北部,東北界上饒縣。西接弋陽縣,南臨福建省的崇安縣北連橫峯縣。商、周時期,鉛山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勞動生息,南唐保大十一年(公元953年)置縣。因永平西四里有鉛山產鉛而得名鉛山縣,鉛山地名讀YANSHAN。
1949年7月,縣治所遷河口鎮,河口鎮因地處閩浙贛邊,有水運之便,形成周圍省、縣的貨物集散地,明清時期商業盛極一時,號稱“八省碼頭”,為江西四大名鎮之一。鴉片戰爭以後,逐漸衰落,現在河口鎮是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
早在明朝中葉,鉛山已發展成為江南地區五大手工業區域之一,以手工造紙業與松江的棉紡、蘇杭的絲織業、蕪湖的漿染業、景德鎮的制瓷業齊名。河口以紙張、茶葉之大宗集散,帶來了百業之繁盛,而成為與景德鎮、樟樹鎮、吳城鎮齊名的江西四大名鎮之一。
鉛山縣城的河口鎮,曾是歷史上江西四大名鎮之一。北宋時稱“沙灣市”。明嘉靖年間,這裡手工業發達,水路直通鄱陽湖,商品交換的擴大促進了“沙灣市”的繁榮.到了清乾隆年間,河口進入鼎盛時期,閩浙皖贛川廣荊蘇等貨物集散於此,轉銷全國,成了商賈雲集的“八省通衢”之地。

獨特魅力

鉛山河口古鎮鉛山河口古鎮
如今,這裡仍保留著舊時繁華的印記和古樸的風貌.沿河五米長的明清古街,層樓綿延,鱗次櫛比,古老而典雅;青石板路面上的道道車轍,記錄下當年小鎮的繁榮。鎮內小河蜿蜓迥轉,一座座青石橋橫跨兩岸,增添了小鎮的水鄉情調。沿江碼頭的碑石上,字跡歷歷可見,令人回想起當年“貨聚八閩川廣,語雜兩浙淮楊,舟楫夜泊,繞岸燈輝 ” 之盛。

古鎮北面,是聞名的九獅山,為縣北門戶,又稱龍門。山下江水深不可測,據說從這裡可以直達龍宮,故名“龍門第一關”,現鐫刻在峭壁上的“龍門第一關”五個大字仍清晰可見。九獅第一山下的明代“天乳寺”為明代佛寺,寺邊有一天然水池,上書“天乳寺”,相傳為康熙手跡。

城鎮建設

鉛山河口古鎮鉛山河口古鎮
河口鎮是鉛山縣的城關鎮,根據自身特點,設計了發展框架,把“城市化促鎮”提高到重要議事日程,以打造山水園林城市為取向,加快城市化步伐,著力把河口建設成“兩河抱三山,山水映新城,街區嵌明珠,綠地鑲裴翠”的山水園林城市。截止去年底,已相繼完成對黃崗山大道、獅江大道的改造,並安裝了各式美化、亮化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河口鎮的城市化氣息。2004年,河口鎮提出以擴張城市,美化城市為重點的城市發展舉措,不斷提高城市品味,完善城市功能。
第一,加快城東開發建設步伐。目前城東500畝整體開發進展順利,占地27萬餘平方米的“濱江花城”花園在宅小區建設已於去年啟動,商品房銷售火爆。今年將全面完成城東商品房一期工程建設,並適時啟動二期工程。
第二,啟動城南小區建設,加快退城進郊步伐。計畫進入城南小區的第一批單位有縣行政中心、建設、環保、地稅、國稅、二中等單位,工程建設已經開始,城市空間得到有效拓展。
第三,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上半年完成縣城復興中路的改造,完成了河雷公路鎮內的路面鋪設。並預備在年內籌集250萬元資金對所轄七里、高嶺二村兩條10公里的公路進行改造,增強鎮內交通通暢能力。
第四,加大文明衛生城市創建力度,使縣城的整體面貌達到新高。計畫安排80萬元資金對城區3公里的惠濟河進行清理和淨化,恢復母親河昔日風采,對老城區九弄十八街進行環境衛生集中整治,逐步修繕整理以明清古街為主的城區古建築,不斷提高城市的品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