鈾—鉛法

鈾—鉛法是根據238 U和235 U分別衰變為206Pb和207Pb,測定地質體或地質事件形成時間的一種同位素測年方法。在多數情況下,根據地質背景,樣品類型,可對上交點年齡作出合理解釋。化學法可對單顆鋯石甚至鋯石碎片進行分析。

鈾—鉛法(uranium-lead dating method)是根據238 U(衰變常數為1.55125×10^10/年)和235 U(衰變常數為9.8485×10^-10/年)分別衰變為206Pb和207Pb,測定地質體或地質事件形成時間的一種同位素測年方法。這一方法的優點是,①兩個母體的同位素比值是一常數,即:238U/235U=137.88。②可同時獲得206Pb/238U、207Pb/235 U和207Pb/206 Pb三組年齡。如果這三組年齡相等,樣品點將位於諧和曲線上,表明樣品自形成後保持U、Pb同位素體系的封閉,不存在後期的鉛丟失,年齡值可代表所測對象的形成時代。若三組完全不一致,則表明樣品不同程度地存在後期鉛丟失。如果所測定的一組樣品,它們具有相同的成因,形成時代又相同,只是後期鉛丟失程度不同,則樣品點將按一直線排列。對樣品點作線性擬合得到的擬合直線稱為不一致線,其上端和下端與諧和曲線交點所確定的年齡分別稱為上交點年齡和下交點年齡。在多數情況下,根據地質背景,樣品類型,可對上交點年齡作出合理解釋。測年對象主要為岩石中含鈾、釷而普通鉛含量很低的副礦物,以鋯石為主。近年來由於測試手段的提高以及地質研究不斷深入的要求,獨居石、鈦鐵礦、榍石等的測年研究和套用也得到明顯加強。根據測試中所使用樣品多少的不同,又可分為常規法和化學法兩類。化學法可對單顆鋯石甚至鋯石碎片進行分析,是近十餘年來在實驗室本底降低、測試技術提高的基礎上由常規法發展起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