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麻雀獲獎作家文叢·修祥明卷:巴黎太太

金麻雀獲獎作家文叢·修祥明卷:巴黎太太

《金麻雀獲獎作家文叢·修祥明卷:巴黎太太》為《金麻雀獲獎作家文叢》中的修祥明卷,入選作品分為“聖誕禮物”、“黑日頭”、“舞劍的少年”、“殺牛賊”、“殺皇帝”、“豬的追悼會”六個主題,代表作有《巴黎太太》、《闊佬》等。修祥明的作品富有傳統小說結構的首尾照應,又兼具脈絡分明、起伏跌宕、引人入勝的優勢和特點。他的文風純樸,感情色彩鮮明,富於相當的感染力。

內容簡介

《金麻雀獲獎作家文叢·修祥明卷:巴黎太太》由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出版。

作者簡介

修祥明,山東即墨人。中國作協會員,著有長篇小說《莊戶人家》、《莊戶日子》;中短篇小說集《香土》;小小說集兩部。數篇小小說被選人美國、土耳其、加拿大、韓國、中國及中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中國小教材。

媒體推薦

修祥明的小小說創作,質量相當整齊,在參差不齊的小小說園地里,代表著一定高度的藝術水準。其作品內蘊厚重,文字簡潔精練,且每有弦外之音。許多作品既有可讀性,又耐得住細細品評。他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能將筆觸深入到人物內心的縱深處,對人間的悲喜劇展現透徹,在情節發展推進過程中,能嵌入動人的細節。他的小小說故事常有波瀾,屢多曲折,富有傳統小說結構的首尾照應,又兼具脈絡分明、起伏跌宕、引人人勝的優勢和特點。他的文風純樸,感情色彩鮮明,富於相當的感染力。
——金麻雀獎頒獎辭

圖書目錄

第一輯聖誕禮物
巴黎太太
拜年
光棍於
再婚的禮物
闊佬
廟前有幫跳舞的
聖誕禮物

超人
絕招
名片
睡語
大券商
美發玫麗梅多久
傻子
妙萊塢
克隆歐文
無言的結局
第二輯黑日頭
晌午里的老人
割草的孩子
河邊的女子
臘月
出嫁
小年
喜喪
天上有一隻鷹
黑日頭
紅雪
月光
月夜
斜對門
黑髮
1960年的冰糕
1966年的棉襖
蹲點
第三輯舞劍的少年
蠍王
山熊
舞劍的少年
妹妹
二哥
大哥
父親
莊戶孫
面駒駒
秋天
釣海
壽棺
下謊蛋的雞
班長
小站歌聲
第四輯殺牛賊
第五輯殺皇帝
第六輯豬的追悼會

序言

作為當代小小說寫作出道最早一撥兒的“專業戶”之一,修祥明並沒有被邀請參加1990年5月的那次在小小說發展史上具有“奠基”意義的“湯泉池筆會”。因為此前的修祥明名不見經傳,自然無法進入到百花園雜誌社決心為打造小小說世界而進行的“第一次選秀”的視野。巧合而有意味的是,就在參加“湯泉池筆會”的20餘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小說幸運兒,陶醉在大別山腹地溫潤的山風裡,圍繞著1990年初夏的那堆篝火亢奮地載歌載舞,海闊天空地憧憬著小小說曼妙的明天時,或許並沒有人注意到。頭上那片深邃靜謐的夜空里,曾經倏然間划過一顆鳥一樣的流星——1990年5月號的《北方文學》雜誌上,其時刊出一篇叫做《天上有一隻鷹》的小小說,作者是修祥明。
翻開20世紀80年代的小小說編年史,這一新興文體的發軔尚在襁褓之中,但已有少量的“經典作品”問世,昭示著她輻射能力的未可限量的發展空間:諸如《永遠的門》(邵寶健)、《立正》(許行)《小麥秸窩裡》(曹乃謙)、《客廳里的爆炸》(白小易)、《兒子的旋律》(徐平)、《女匪》(孫方友)等。《天上有一隻鷹》的凌空翱翔,同樣給小小說的讀寫帶來莫大的驚喜,也使修祥明一步到位,直接躋身於小小說名家的行列中去。
在幽藍高遠的春天裡,兩位年過八旬的老漢在村頭曬陽窩,突然發現天空飛來一隻鷹。兩個年逾古稀的人鬥起嘴來。一個說是鷹,一個說是雕,比什麼,當然比的是誰眼力更好更準。
“哼!一樹林子鳥,就你叫的花哨。鷹和雕,還不是一回事?”
“一回事?娘一窩子生了倆嫂,長的模樣不相上下,男人娶了姐姐,妹妹來睡,行?”
“雕的聲粗,鷹的嗓門細。雕是叫,鷹是唱,雕叼小雞,鷹拿兔子。雕大鷹小……”
“小雕比大鷹還大嗎?”
這篇小小說構思並不複雜,內涵似乎也不高深,可語言極其精煉,尤其對人物的刻畫細緻入微,惟妙惟肖。像這種對話的描寫,真是達到了言簡意賅、一字增刪不得的化境。人物語言、動作、神態乃至心理活動,無不凸現出主人公的倔強、精明、不服老和童稚般鬥氣的形狀。精彩的還在結尾:
“這時,天上的飛物落下來,正好落在他倆人的腳前——是一隻鳥形的風箏。”
當讀者一步步陷入作者精心誤導的布局,正為兩個老漢究竟孰對孰錯競猜時,故事的結尾卻旁逸斜出,抖出一個別開生面的包袱。“呸”、“呸”,兩個老漢各自吐了口吐沫離去了,令讀者啞然失笑之餘,卻能感悟到倆老漢較真的不再是眼力,而應該是一種精氣神兒。到老了,活著的不就是一口氣兒么!《天上有一隻鷹》毫無懸念地摘取了《小小說選刊》1989~1990年度的全國小小說優秀作品獎。惜墨如金,人物刻畫不動聲色,化平庸為神奇,後來也成為作者進行小小說寫作的標高。
和當代許多優秀的作家一樣,修祥明早期的寫作,充滿了濃郁的鄉土情結。父老鄉親們所經歷和面臨的苦難、厄運、憂愁乃至希望、期冀等,通過精心選材和編織故事,一一傾訴諸筆端。
《無名碑》寫得極具思想深度,是作者最具批判意識的作品。瓜簍屯、宋化泉兩個鄰村,亘古以來雖窮困偏僻卻不失其信用。外地來賣小雞的商販可以賒賬,待小雞長成下蛋後再來憑欠條收錢,絲毫不爽。終於有一年賣雞人收不齊錢數了,因為有人簽的是“瓜簍屯、宗化泉”兩個村名冒充了人名。賣雞人在雨中走街串巷失聲痛哭:“瓜簍屯、宗化泉,買俺的小雞不給俺錢!嗚嗚……”從此商販來此再不敢賒賬,一概現金交易。這一主題顯得沉重而令人壓抑,貧困下的傳統架構,究竟還是未能在極端煎熬中通過考驗。儘管物價交換,收取現錢是人類從以物易物的初級階段,走向現代生活的必然過程,然而,作者筆下悵然失落或懺悔的,或者在呼喊中願受譴責的,恐怕是那漸行遠去的“和諧與誠信“的內涵吧。
《莊戶孫》寫一種地瓜老漢收穫了一個碩大的地瓜,各色人等都來競價購買:有出百元美金的,有拿一套房子或用城市戶口來換的,老漢大吼一聲:我是莊戶孫,我什麼也不要,種好地是我的本分。“老漢睜開眼,看看頭上的毒日頭,看看蒼茫的田野——噢,我這是累得躺在地頭做了個夢啊!”這篇不到800字的小小說,把人物命運挖掘得如此淋漓盡致,入木三分,掩卷時有令人錐刺一樣的疼痛。僅就結尾時陡轉的技法則可以在唐詩絕句中覓到它的蹤跡。《河邊的女子》寫得有詩情畫意之美,主人公面對潺潺流動的溪水,放逐著青春的心緒,剪裁和回憶十分貼切,是一篇唯美的佳作。《黍地里的秘密》、《黑髮》等農村題材作品,依然寫得不同凡響。前者通過制約一條狗來保護野地里的一窩鳥,寫農村少年的善良;後者用一頭濃密的髮髻來偷塞幾粒糧食養兒子,寫母親的慈悲。《晌午的老人》里有句話,頗有人世滄桑的味道:主人公年輕時一衝動和多情的王寡婦有了一次越軌的事兒。老伴兒不知,卻一輩子都因他沒有花心而引以自豪。越這樣他卻越內疚,直到老了,才想到:其實這樣的事世上多著呢。如果把這些所有不光彩的事抖落出來,恐怕能寫一本天一樣厚的書……許多人和事就得倒過來評價了。於是終於從後半輩子的自責中解脫出來,決心帶著它直到棺材裡去。
在小小說寫作中,給修祥明帶來至高聲譽的還有他創作的《小站歌聲》一文。20世紀90年代由中國微型小說學會牽頭和春蘭集團贊助,全國諸多報刊乃至東南亞部分華人媒介共同參與,搞了一個“微型小說“大賽,在數萬篇作品中,《小站歌聲》獲得二等獎(一等獎空缺)。一位女老師在夜半三更時悄然離開山村,卻在站台上見到了40多個孩子來為她唱歌送行。她上車後失聲痛哭,其實她不是因為要結婚才離開這裡的,而是3天前去縣城體檢,她患了白血病,只有半年活著的時間了。這篇作品的基調無疑是積極的,這位女老師自覺與鄉村教育融為一體的形象令人揮之不去。在寫法上也化繁為簡,不寫她如何敬業愛崗,只截取離別時與孩子們難捨難分的場面來聚焦,確有可圈可點之處。因為這場賽事有商業性贊助,多家媒體也作了推波助瀾的策劃宣傳,加上主辦者以800~1200字為宜,《小站歌聲》一度也多被讀者稱道。
修祥明在小小說創作中,極善於使用道具或擬人化的比喻,或者說他筆下的文學元素具有“點晴”的效用。《闊佬》中,說南洋歸來的闊佬在酒館裡興致高喝多了:“似個要歪倒下去的酒瓶子。”服務員收走了酒瓶子,結賬時多算了酒錢,而闊佬卻把置放一旁開啟的瓶蓋一一數給她看。令窘迫的小姐張嘴待在哪兒“像個沒蓋的酒瓶兒”。文學性和思想性是兩碼事,也和概念化的文字格格不入。修祥明在談到自己的寫作時曾說:小小說好寫,好在一個小字。小小說篇幅小,人物少。小小說難寫,也難在一個小字。小不是單薄,也不是簡單,小是精巧、精緻、精美。小小說應該是一隻吉祥鳥兒,只能棲落在秀木之上,決不能落在爛草坡上。這種寫作上反覆推敲的工夫,使修祥明的寫作極為嚴謹,寧少勿濫,一出手自然能標新立異。這種文字又增添了敘述中的趣味聯想,看似漫無邊際的隨手拈來,實則一字一句皆有心事。
寫婚姻家庭“圍城”的事兒,修祥明曾有一篇《家》的佳作:一家三口,因一間小平房的逼仄,給日常生活帶來無窮的煩惱。兒子整天畫著夢想中的兩居室的房子。後來父親終於分得了兩室一廳的新房,可是卻和妻子離婚了。當父親與兒子住進新房的時候,兒子卻不停地在重複畫著原來一家三口居住的那間小平房。家有兩個含義:一是物質的,二是精神的,作品的思考顯然是超然物外的。當有了生活中追求的“家”時,所得到的“物質”的家僅形同虛設,因為它給精神生活帶來的卻是“煢煢孑立”。不能說有了新房子一定要以感情破裂為代價,但夫妻在構建物質的“家庭”時,仍要擔負起維護好感情的巢窩的責任,否則顧此失彼,一樣的得不償失。
修祥明原在青島一家療養院當大廚,拉得一手好拉麵。前些年到新加坡幹營生。白天工作,晚上筆耕不輟。人去心留,藕斷絲連,他堅持和小小說業界的文友們交流各種信息。不久前回國休假,傳給我的十多篇新作,還是一脈相承的創作風格,在題材上則顯得更加廣闊,這肯定得益於海外生活為他的創作素材增加了新的靈感。近作《村口那堆火》、《紅雪》、《雪冬》等,從立意到敘述,圓熟老練地兼顧著小小說文體的諸種要素。我經常在雙休日或者某一天的傍晚,間或接到這位老朋友打來的越洋電話,熱情的夾帶著濃重膠東味兒的修氏國語,親切如家常,談的無一例外全是有關小小說的話題。 修祥明的小小說創作,質量相當整齊,在參差不齊的小小說園地里,代表著一定高度的藝術水準。其作品內蘊厚重,文字簡潔精練,且每有弦外之音。許多作品既有可讀性,又耐得住細細品評。他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能將筆觸深入到人物內心的縱深處,對人間的悲喜劇展現透徹,在情節發展推進過程中,能嵌入動人的細節。他的小小說故事常有波瀾,屢多曲折,富有傳統小說結構的首尾照應,又兼具脈絡分明、起伏跌宕、引入入勝的優勢和特點。他的文風純樸,感情色彩鮮明,富於相當的感染力。
(楊曉敏,現任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小小說選刊))、《百花園》主編,曾榮獲“小小說事業家”等榮譽稱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