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鵝鎮

金鵝鎮

四川省隆昌縣金鵝鎮是城鄉結合鄉鎮,幅員面積57平方千米,轄15個社區、28個村、346個社,農業人口達6.5萬人,耕地面積31200畝。金鵝鎮地處淺丘,境內土地肥沃,是典型的低山丘陵鎮。

基本信息

(圖)金鵝鎮金鵝鎮

四川省隆昌縣金鵝鎮是城鄉結合鄉鎮,幅員面積57平方千米,轄15個社區、28個村、346個社,農業人口達6.5萬人,耕地面積31200畝。金鵝鎮地處淺丘,境內土地肥沃,是典型的低山丘陵鎮。

歷史沿革

金鵝鎮北關、南關的明清石牌坊群,現有石牌坊十七座。最早的為明代弘治九年(1496年),其餘大多建於清代道光十八年(公元1838年)至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的49年間,歷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四朝。都是"奉旨"建造的,有"立體史書"之稱。石刻牌坊群造型端莊,雕工精細,保存完好,寓意深遠,這在全國是罕見的。其建築格式大多為五滴水三開間青石雕花牌坊,總建築面積230平方米。這十七座牌坊,從北到南分別是:郭陳氏節孝坊、禹王宮山門坊、鋤莠安良碑、牛樹德政坊、孝子總坊、劉光第德政坊、肅慶德政坊、郭玉巒功德坊、舒承是百歲坊、節孝總坊、除暴安良碑、政通人和碑、李吉壽德政坊、覺羅國歡德政坊、郭王氏功德坊等,是清代牌坊建築鼎盛時期之典型作品,在歷史、建築、雕刻、書法等方面,具有較高的價值。

地理位置

金鵝鎮地處隆昌縣中心,為縣城所在鎮。幅員面積 57 平方公里。鎮轄 28 個村, 353 個社, 15 個社區, 223 個居民小組,常住人口 14.5 萬人。

經濟作物

鎮內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高粱油菜花生等;主要農副業有蠶桑、生豬、水禽、漁業、水果、竹筍等。其中水禽、生豬、蠶桑、制種、花卉、

(圖)金鵝鎮金鵝鎮

蔬菜是金鵝鎮的傳統支柱產業。2005年,金鵝鎮在隆昌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鎮黨委、政府以農民增收為中心,抓住水禽、生蠶桑、制種、花卉、蔬菜等六大支柱產業,帶領全鎮人民狠抓農業產業化發展,大力發展種植養殖業,抓好龍頭企業的建設,壯大產業化基礎,樹立農業品牌,帶動農戶廣泛參與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

交通設施

金鵝鎮交通發達,成渝鐵路、成渝高速公路,國道川雲東路、西南出海輔助通道隆納高速公路、隆敘鐵路、鄧隆公路匯集於此,是川東、川南地區陸路交通樞紐,有“川東大門”、“川南門戶”之稱。

產業發展

金鵝鎮工業發展好,有工業企業 445 戶,宏術工業、四海實業、天視鏡具、佳宴釀造、玻璃儀器、長安棉麻等一批規模企業在國內外有較高知名度。金鵝鎮商貿繁榮,歷來是川東、南重要物資集散地。有化纖等十餘個在省內外享有盛譽的批發市場,商賈雲集,有商家和個體工商戶 5000 余戶。

金鵝鎮農業產業化特色突出,是全國重要的水禽生產基地;建有全國最大的禽苗批發市場,年交易鴨、鵝等禽苗 1.2 億羽,交易額 2.16 億元。金鵝鎮城區人居環境優美,大規模的城市建設,打造出了一個綠樹成蔭、整潔、頗具現代氣息,建成區面積達 11 平方公里的新城區。

金鵝鎮黨委、政府以“全國建設小康社會”為總目標,以全面提升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水平為重點,團結帶領導全鎮人民艱苦奮鬥,銳意進取,與時俱進,勵精圖治。

2003年,全鎮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 3.79 億元,比 2002 年(下同)增長 11.3% ;實現農業總產值 10160 萬元,增長 11.4% ,糧食總產量 19000 噸,基本持平;農民人均純收入 2430 元,淨增 175 元。企業總產值達 9.1 億元,增長 20% ,其中工業企業產值達 5.79 億元;財政總收入 2606 萬元,同比增長 12.2% 。

金鵝鎮是全省鄉鎮經濟綜合實力 300 強之一,是國家級第五次人口普查先進集體,省、市“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市級小康鎮,市級農村“三個代表”學教活動及“三級聯創”先進單位,市級最佳文明單位。

到 2010 年,全鎮發展目標是:國內生總產值 7.6 億元,翻一番;工業總產值達 27.6 億元,年均遞增 25% ;農業總產值 1.8 億元,年均遞增 8.5%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 4331 元,年遞增 8.5% 。財政收入達 4919 萬元,年遞增 9.5%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 4 ‰以內,國小入學率達 100% ,國小升學率達 100% 。

旅遊資源

鎮南一公里的隆昌河上有高30米的洞坎瀑布,吼聲震天,稱為"鵝洞飛泉"。

金鵝鎮為川南古鎮,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全國數量最多、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兩代牌坊群,有風景秀麗的古宇湖風景區等名勝古蹟,年接待各地遊客達 20 萬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