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脆弱性

金融脆弱性

金融脆弱性(financial fragility)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業高負債經營的行業特點決定的更易失敗的本性,有時也稱之為“金融內在脆弱性”。廣義的金融脆弱性簡稱為“金融脆弱”,是指一種趨於高風險的金融狀態,泛指一切融資領域中的風險積聚,包括信貸融資和金融市場融資。現在通用的是廣義金融脆弱性概念。

介紹

金融脆弱性的概念產生於20世紀80年代初,但其研究卻可以追溯到費雪和凱恩斯,甚至自金融機構成立之初,就奠定了金融脆弱的根基。對金融脆弱性的研究著重於兩個方面:一是對引起金融脆弱性原因的研究,即回答“為什麼”的問題;二是對如何防範和化解金融的脆弱性的研究,即回答“怎么辦”的問題。這兩方面的研究是互相聯繫、互相補充的,更為關鍵的是對金融脆弱性的研究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風險

金融脆弱性與金融風險意義相近而著眼點不同。從嚴格的意義上說,金融風險是指潛在的損失的可能性。金融脆弱則不僅包括可能的損失,還包括已經發生的損失。此外,狹義的金融脆弱性強調“內在性”,即它是金融部門與生俱來的一種特性,對於銀行來說,其脆弱性根源在於信貸資金使用與償還在時間上的分離。不過國內對於風險的使用已經趨於廣泛化,常常與脆弱性難以明確區分。

對金融脆弱性的研究,大體上可分為信貸市場上的脆弱性和金融市場上的脆弱性兩個大的類別。明斯基和克瑞格研究的是信貸市場上的脆弱性,所不同的是前者從企業角度研究,後者則從銀行角度研究。信息經濟學將信息不對稱概括為金融脆弱性之源,適用於信貸市場和金融市場,但其分析思路還是著重於金融機構信貸的角度。金融市場上的脆弱性主要來自於資產價格的波動性及波動性的聯動效應。

金融市場脆弱性圖解 金融市場脆弱性圖解

衡量

1.短期債務與外匯儲備比例失調;

2.巨額經常項目逆差;

3.預算赤字大;

4.資本流入的組成中,短期資本比例過高;

5.匯率定值過高;

6.貨幣供應量迅速增加;

7.通貨膨脹率持續.顯著高於歷史平均水平;

8.M2對官方儲備比率變動異常;

9.高利率,等等.

成因

1.傳統的金融機構——銀行的視角:

(1)銀行和資金供求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極容易因此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

(2)銀行資產與負債的不對稱。金融行業,尤其是銀行業屬於高負債經營行業,資產與負債的天然不對稱為其帶來天然的脆弱性;

(3)部分存款準備制度的存在。這使得銀行派生存款的機製得以運行,信貸擴張得以實現,埋下脆弱的伏筆。

2.金融市場的脆弱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