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態學

金融生態學是國際著名金融專家丁大衛教授20多年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的結果。它是一門嶄新的金融學分支,並與會計原理學、財務管理學、金融樹體系、金融科學、金融定律、系統金融學等共同構成了現代金融學和金融科學體系的核心。它是從生態的角度研究探索金融的起源、來龍去脈和變化規律。

 金融生態學簡介
金融生態學是丁大衛教授創立的現代金融學和 金融科學體系 中的一個分枝,是一門從生態的角度研究金融規律的學科,更確切地說是一門研究金融生態規律的學科。金融生態規律是金融規律的重要組成部分。
自從金融出現以來,人類始終認為金融是人類的產物,始終把金融視為人文意識範疇,因此,人類對金融的研究始終沒有突破充滿主觀意識、隨心所欲、數理邏輯、機械原理的人文意識範疇,因此,人類始終沒有找到金融的規律,始終在“摸著石頭過河”,不斷遭受金融危機的重創。
丁大衛教授始終認為宇宙萬物皆有規律,金融也不例外。經過20多年潛心研究與大量實踐,他終於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並證明儘管金融看似人類的產物,但人類本身也是自然的產物;儘管金融看似屬於人類意識範疇,但它仍然無法擺脫天地規律的制約。因此,在金融的規律中,不僅有人文因素,而且有更多地自然法則。因此,真正的金融學或者說科學的金融學應該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系統集成。丁大衛教授發現在錯綜複雜的金融規律中,金融的屬性、系統性、生態性最為重要。
 金融生態學的核心:金融樹體系
事實證明,金融的屬性、表現形式、運轉規律、邏輯性、系統性、生態性、物理性、流動性、全維性、數理性、來龍去脈、變化規律、局部與整體的關係和作用等一切的一切同樹如出一轍,因此,金融就是樹!樹是地球法則的集大成者。“金融樹”通過樹,揭示了金融發展變化的唯一客觀規律。金融樹乃金融規律的集大成者。所有金融危機都是人為的,都不應該發生,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人類掌握金融的基本規律之前,金融危機是難以避免的。多年的研究與實踐證明,違背了樹的原則和規律,金融危機就一定會發生。
萬物皆有規律,生物發展有其生態規律,比如,只有樹根扎牢了,樹幹才能長得結實,只有樹幹長得結實,才能枝葉繁茂,只有根深葉茂,才能碩果纍纍。同樣,金融發展也有其生態規律。通過金融樹體系、系統金融學、金融生態學和金融科學等,看似錯綜複雜、繽紛凌亂的金融世界其實有著很強的系統性和規律性,並可以一目了然地展現出來。
 金融生態學的實際套用案例
同金融樹體系、系統金融學、金融科學及金融科學體系一樣,金融生態學在揭示金融客觀規律方面及丁大衛教授的金融實踐中發揮了極其重要且獨特的作用。下面是眾多實踐案例中的幾個代表。
1.金融生態學演繹金融從何而來
如果以土地經濟為主的農業社會是樹根,以商品為主的工業社會是樹幹,那么以金融資產為主的金融社會就是樹冠。由於越往上流動性越強,因此只有樹根扎牢了,樹幹才能長得結實,只有樹幹長得結實,才能枝葉繁茂,只有根深葉茂,才能碩果纍纍。這就是金融發展的生態規律。
勞動是人類社會最重要、最基礎、最有意義的活動。人類的早期勞動主要是從事與土地相關的活動,我們稱之為農業社會、農業經濟。然而,地球是收斂性的,也就是說地球的資源是有限的循環。我們人類不可能全部都永久地從事農業經濟,我們必須謀求新的勞動形式和獲取價值的方式。現在人類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從農業社會進入到工業社會和金融、信息社會。
勞動創造價值。伴隨著人類生產力的提高,金融,作為價值本身、價值載體、價值流通的形式和獲取價值的工具,也取得了相應的發展,也就是說,金融是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逐漸發展起來的。離開了金融,現代人類社會就無法發展。
綜上所述,金融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固有的。金融社會是在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金融產品是由農業產品、工業產品衍生而來。然而絕大多數的世人並不知道金融是從哪裡來,金融的根基是什麼,以至金融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脫節,引發金融危機,重創實體經濟。
 2.金融生態學力避金融危機的爆發
1993年,改革開放初期,新舊體制交織,百廢待興,中國經濟猶如脫韁野馬。正當全國上下大張旗鼓盲目發展期貨市場的高峰階段,中國商品期貨交易所從無一下子發展到60多家國家級交易所,其數量已超過世界其它地區的總和,在對全國各主要期貨市場進行為期3個月的考察後,丁大衛教授立刻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這簡直就是本末倒置,就是胡來。若不制止,必將爆發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猶如樹冠是建立在樹幹的基礎上,樹幹是建立在樹根的基礎上,期貨市場或稱衍生證券市場是建立在良好的基礎證券市場基礎上的,良好的基礎證券市場是建立在良好的現貨市場基礎上的。此時,中國根本沒有像樣的現貨市場,更不要說基礎證券市場。一下子搞了這么多期貨交易所簡直就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它們一定會倒塌並將導致經濟崩潰。至此,丁大衛教授逆潮流而上,果斷地向國務院(朱鎔基副總理)等部門指出, 發展我國金融市場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巨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 , 堅決制止期貨市場盲目發展 的現象。經整改,原有的交易所數量銳減為目前的幾家,期貨市場盲目發展的現象得到了根本的遏制,國家避免了巨大損失,有效地抑制了通貨膨脹。(美中不足的是,國家未能及時制止 國債期貨交易 ,從而導致崩盤 ,造成 巨大金融災難 )。與此同時,他進一步指出,作為眾多大宗產品(如糧食、棉花、石油等)的產消大國,中國必須在客觀許可的時間內,建立起自己的,有國際影響和競爭力的相關產品的交易所,否則,中國將永遠處於被動局面。今天,我們已經可以切身感到國際石油、糧油等價格對中國經濟及百姓生活產生的影響。
 3.金融生態學預示全球金融走勢

金融生態學預示全球金融走勢,警示全球金融危機的到來 在2005年9月11日“中國(上海)期貨投資國際論壇”上,在題為“ 金融樹演繹人民幣匯率走勢及中美金融 ”的演講中,及同年11月《商務周刊》的《 美國赤字加劇的中國問題 》一文中,丁教授分別指出:“根據金融樹生態體系,美國這棵金融樹樹幹的兩側嚴重失衡,如果不是樹根牢固及樹幹的良好彈性和靈活性,樹幹早已死亡。這種嚴重失衡的狀況若長期得不到修正……整棵樹將有可能倒斃。……美國這棵大樹一旦倒了,一定會殃及全世界。……解決美國赤字問題迫在眉睫,而且事關全世界。……美國的赤字,尤其是貿易不平衡,也是世界的赤字和世界的貿易不平衡。……它關係到全球的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就必然發生美元及美元資產的大幅貶值,美國人生活水平下降。此外,由於全球經濟很大程度上是以美元為坐標的,因此,美國經濟大衰退一定會導致全球經濟的倒退和混亂,其中很可能包括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而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將給中國的外貿出口乃至整個經濟發展帶來極大的牽制和打擊。
不斷膨脹的美國赤字,將不斷削減美國經濟抵抗風險的能力,並將最終導致美元的兌換值急劇下降。然而,災難並不是不可避免,但需要美國做出艱難而痛苦的抉擇,因為它意味著美國生活方式的改變、美國人民生活水平和美元購買力的下降。而美元購買力和美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下降,也意味著中國將很大程度上失去美國這個曾給中國帶來大量貿易美元的大市場”。
2005年前後,中國的四大國有銀行開始探索改制、股份化、上市等議題。由於當時我國銀行積累的呆賬、壞賬、負債較多,運營效率較低,加之當時的國內外經濟等原因,部分國內外經濟學者就開始斷言“中國金融危機無法避免”。代表人物之一是美國MIT斯隆管理學院的Thurow教授,《紐約時報》的專欄作家,在美國家喻戶曉。據《紐約時報》報導,他曾在2004年7月在上海發表上述言論。針對這種和類似的觀點,丁大衛教授撰文 “ 中國尚無資格發生系統性金融危機",並指出,系統性金融危機往往發生在赤字和外債較為嚴重的國家,尤其是面臨巨額財政、貿易雙赤字時,危機將難以避免。這個國家不言而喻,不是別人,就是美國。
2008年3月25日丁教授應邀參加央視《對話》欄目時,他指出:“次貸只是美國這棵金融大樹上的一個分枝,整棵大樹將要倒塌,次貸只是一個冰山的一角,因為整個金融體系出了問題。 美國金融產品肆意泛濫,它將導致全球經濟倒退、金融秩序混亂”。即使在此時,如果有關國家的監管當局和領導能夠意識到次貸危機並非孤立的個案,採取相應的措施,這場全球金融災難仍然是可以避免的。
 4. 金融生態學揭示企業的生態規律
金融生態學揭示企業的生態規律,預示企業興衰企業是經濟的微觀,經濟是企業的巨觀,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金融是貫穿其中的血脈。因此,金融生態學不僅能揭示金融和經濟的發展規律和趨勢,更能預示企業的興衰。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其中包括網際網路先鋒美國雅虎公司、美國能源巨頭安然公司、中國的新疆德隆集團、中關村科技股份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