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壓抑

金融壓抑

所謂金融抑制就是指政府通過對金融活動和金融體系的過多干預抑制了金融體系的發展,而金融體系的發展滯後又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從而造成了金融抑制和經濟落後的惡性循環,這些手段包括政府所採取的使金融價格發生扭曲的利率、匯率等在內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工具。

定義

所謂金融壓抑,是指市場機製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開發中國家所存在的金融管制過多、利率限制、信貸配額以及金融資產單調等現象。也就是金融市場發展不夠、金融商品較少、居民儲蓄率高。表現為利率管制、實行選擇性的信貸政策、對金融機構進行嚴格管理以及人為高估本國匯率,壓低本國幣值等。

金融壓抑理論

金融壓力理論是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首創。在《經濟發展中的貨幣和資本》一書中,麥金農從金融制度績效的角度強調“金融壓抑”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他尖銳地指出,正是政府對金融的過度管理才抑制了儲蓄的增長並導致資源配置的低效率,並提出了廢除金融管制、實現金融自由化的政策建議。
麥金農任務,傳統的貨幣理論基礎只適用於已開發國家,而對開發中國家貨幣金融問題的研究,必須分析開發中國家貨幣金融制度的特點。總的看來,許多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存在著一下特徵:
1)貨幣化程度低
2)金融的二元性
3)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場
4)規模的不經濟性
5)貨幣與實際資本無法相互替代
由於已開發國家與開發中國家的市場存在著重大差別,因此,適用於已開發國家的貨幣理論並不一定適用於開發中國家。
肖認為,造成開發中國家金融壓抑的根本原因在於制度上的缺陷和當局政策上額錯誤,特別是政府對利率的強制規定,使其低於市場均衡水平,同時又未能有效控制通貨膨脹(有時採用擴張性財政政策,認為製造通貨膨脹),使實際利率變為負數。於是一方面,政府無法充分利用動員社會資金;另一方面,過低的貸款利率或負利率刺激了對有限資金的需求,政府依靠配給造成了資金使用的低效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