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毛裸蕨

金毛裸蕨

金毛裸蕨 ,葉叢生或近生,植株高(10)20-50厘米。多生灌叢石上,海拔800-3 000米。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中文學名:金毛裸蕨

二名法:Gymnopteris vestita (Presl) Underw
界:植物界
門:蕨類植物門 Pteridophyta
亞門:真蕨亞門 Filicophytina
綱: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目:水龍骨目 Polypodiales
科:裸子蕨科 Hemionittdaceae
屬:鳳丫蕨屬 Coniogramme
種:金毛裸蕨

形態特徵

植株高(10)20-50厘米。根狀莖粗短,橫臥或斜升,密覆銹黃色長鑽形鱗片。葉叢生或近生,柄長(6)10-20厘米,粗1-2.5毫米,圓柱形,亮栗褐色,從基部向上密被淡棕色長絹毛;葉片長10-25厘米,寬2.5-5(7)厘米,披針形,一回奇數羽狀複葉;羽片(7)10-17對,同形,開展或斜上,彼此有闊的間隔分開或接近,長1.5-4厘米,基部寬1-2厘米,卵形或長卵形,鈍頭,基部圓形或有時略微心形,少有上側耳狀突出,有柄,全緣,互生。葉脈多回分叉,往往在近葉邊處連線成狹長斜上的網眼。葉軟草質,乾後上面褐色,疏被灰棕色絹毛,下面密被棕黃色絹毛;葉軸及羽軸均密被同樣的毛。孢子囊群沿側脈著生,隱沒在絹毛下,成熟時略可見。染色體2n=60。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志 第3(1)卷 )

產地分布

產河北(淶源)、北京(百花山)、山西(五台山)、四川(美姑、布拖、木里、稻城、金川、馬爾康)、雲南(嵩明、屏邊、蒙自、景東、鶴慶、麗江、中甸)、西藏(林芝、郎縣、加查、察隅)及台灣(宜蘭、新竹、嘉義)。也分布到印度、尼泊爾。

生長習性

生灌叢石上,海拔800-3 000米。

裸子蕨科植物(二)

陸生中小型植物。根狀莖橫走、斜升或直立,有網狀或管狀中柱,被鱗片或毛。約有17屬,分布於世界熱帶和亞熱帶,少數達北半球溫帶;中國有5屬。

裸子蕨科植物

陸生中小型植物。根狀莖橫走、斜升或直立,有網狀或管狀中柱,被鱗片或毛。葉遠生、近生或簇生,有柄、柄為禾稈色或栗色,有U形或圓形維管束;葉片一至三回羽狀(罕為單葉而基部為心臟形或戟形),多少被毛或鱗片(罕為光滑),草質(罕為軟革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