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格斯·木海

1980年代,邊疆的動物防疫和疾病治療水平較低,獸醫人員特別少,牧民養殖的牲畜一發病,就意味著災難的降臨。 金格斯認為,獸醫本來就是他從小的志願,他的本職工作,而最令他自豪的則是牧民的進步。 他回憶說,2001年以前,他下鄉去,牧民聽課的沒幾個人,即使聽也不當一回事。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金格斯·木海,男,哈薩克族,生於1968年4月7日,金格斯出生在哈巴河縣庫勒拜鄉喀拉希力克村,,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阿勒泰地區哈巴河縣畜牧獸醫站站長、高級獸醫師。多年從事動物防疫、技術服務工作,有著豐富的經驗。近年來,憑過硬技術,及時處理了多起傳染性動物疫情,避免了可能發生的重大損失。2001年,及時發現並確診個別村發生羊痘病,積極組織隔離、封鎖和消毒,使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某養牛戶發生外購牛不明死亡,在初步判斷為炭疽病後,不顧個人安危,獨自進行化驗分析,確診後立即進行無害化處理,防止了疫情的進一步擴散。牧民稱譽他是“草原神醫”,是各族牧民的福星。

揮舞馬鞭想做獸醫

他從小在牧區上長大。他家有10口人,8個兄弟姐妹中,他排行老三。家裡人口眾多,且家人全都別無所長,全靠放牧牛羊維持生計,像那時許多牧民的孩子一樣,年少的金格斯的學業都是在馬背上完成的,一手揮舞馬鞭,另一隻手捧著書本讀誦。1980年代,邊疆的動物防疫和疾病治療水平較低,獸醫人員特別少,牧民養殖的牲畜一發病,就意味著災難的降臨。尤其是傳染病更是勢不可擋,不僅導致牲畜大量死亡,牧民一夜間傾家蕩產,而且惡性傳染病也會在人群中傳播,對邊疆牧民的威脅較大。他在很小的時候就親眼看到牧區因缺少獸醫而造成無數悲劇,那時的他就發下志願,一定要學獸醫服務牧區民眾。高考報志願時,他就填寫了石河子大學獸醫專業。

學成歸來報效家鄉

1992年他克服了語言和基礎較差的困難,從石河子大學獸醫專業畢業,獲得了農學士學位,回到哈巴河縣獸醫站就業。最初,領導認為他學問高就安排他在化驗室工作,但由於財政不足,條件較差,化驗室設備不齊全導致很多工作無法開展。他克服各種困難,健全了化驗設備。從此哈巴河縣接手的牲畜疑難雜症類疾病不必再如過去那樣,把病毒樣本拿到阿勒泰地區和自治區化驗,改變了哈巴河縣牲畜類疾病防治的落後面貌。近20年,金格斯踏遍了哈巴河縣的每一寸牧區,經他診治救活的禽畜,大到牛馬羊駝,小到雞鴨鵝兔,不計其數。

精湛醫術幫助牧民

2008年8月10日,哈巴河縣4個鄉的8000多峰駱駝正在阿克吾勒根夏牧場放牧。不知不覺8000多頭駱駝悄然死去了40多頭,牧民緊急求救。帶上化驗設備、藥物,他和同事木拉力一起,趕往距縣城約200公里的阿克吾勒根。因匆忙趕路,他的腿部和臀部被摩破肉皮,頓時血淋淋。第二天他下馬步行在崎嶇的山路峽谷,奔波50多公里,趕到病發現場,召集牧民民眾密切注意病毒傳播預防,診斷化驗等,最終確定駱駝病情,安排得力人手儘快注射疫苗,最終經一周的辛苦,8000多頭駱駝得救了。
2008年7月,庫勒拜鄉吐魯庫勒村養殖大戶哈布勒哈克家養了50多頭西門塔爾奶牛,其中5頭奶牛突然發病,並且莫名其妙的很快就死了1頭。牧民看著上萬元一頭的良種牛悄無聲息的死去,十分心痛。金格斯聞訊後迅速趕到現場,經諮詢觀察、檢查奶牛飼料,他發現牛欄外有一種白色的劇毒草,發現了奶牛死亡病因並對症下藥,最終幫助哈布勒哈克家挽回了幾十萬元的損失。

積勞成疾矢志不移

因金格斯醫術精湛,常常被牧民喊去巡視牧區,幫助牧民解決困難。數日不歸已屬正常,電話也常常打爆。基本每十分鐘就會有一個電話打給他。不僅哈巴河縣本地牧民向他求助,外地如烏魯木齊、北京的養殖戶也來求助。
2001年1月,在庫勒拜鄉哈拉布拉克村開展動物防疫工作時,他發現牲畜出現異常現象,憑著多年的工作經驗和過硬的技術水平,他初步判斷為一種惡性人畜傳染性疾病,他不顧個人生命安全,獨自一人搶先化驗,確診為羊痘病,該病傳染性極強,且對人對牲畜都有劇烈傳染的特點。他及時上報到有關部門,並根據規定,組織技術人員進行了隔離、封鎖和消毒。由於發現及時,疫情很快就得到了控制,為了防止疫情傳播,他又主動參加了庫勒拜鄉冬牧場羊痘免疫疫苗注射工作,他一個人共免疫羊13000餘只。
2004年8月的一天,因為連續幾個晝夜的忙碌,身體虛弱的金格斯勞累過度,突發病毒性腦炎,昏倒在他正做病料檢查的化驗室里。經領導和同事安排,把他送到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搶救。經1個月治療,他才脫離了生命危險,醫生要求他注意身體,繼續休養,但他因掛心牧民,出院後很快就繼續上班。有人勸他趁機病退自己乾,或到一些大牧場跟著大老闆乾拿高薪,不必拿著一千多元的薪水四處奔波,但他認為,更多的牧民還需要他的幫助,婉言謝絕了一些老闆的邀請。
2007年,金格斯被提拔到縣畜牧獸醫站站長崗位,他一邊改善地方基本牲畜醫療設施,在財政的支持下,哈巴河縣5個鄉級獸醫站各投入30萬元擴建面積達279平方米的辦公室,並逐步配備了化驗設備、電腦、傳真機、印表機、冰櫃冰櫃等,獸醫技術人員的工作條件顯著改善;一邊安排全局工作,時刻把廣大牧民的事情放在心上。

科技培訓疾病防治

金格斯十多年來最大的欣慰,不是他被提拔到領導崗位,也不是他受到多大的讚譽,而是經過多年努力,牧民的防治牲畜疾病能力有極大提高。
要做好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僅僅依靠獸醫奔波是遠遠不夠的,最重要的是牧民自身技能的提高,對技術人員和農牧民的科技培訓是基礎。素質提高后的牧民,科學放養,不僅減少了不必要的疾病和費用,也減輕了獸醫們的低技術勞動。從1994年起,他連年承擔起“科技之冬”、“科技之夏”活動中畜牧科技的授課任務,深入牧區一線,走家串戶,對牧民進行培訓,累計授課1300課時,培訓27000多人次。
金格斯認為,獸醫本來就是他從小的志願,他的本職工作,而最令他自豪的則是牧民的進步。他回憶說,2001年以前,他下鄉去,牧民聽課的沒幾個人,即使聽也不當一回事。現在他要去牧業村講課,牧民之間奔走相告,進入培訓會場幾乎圍得水泄不通。多年來,他利用所學專業,向農牧民推廣科學的飼養和改良技術。哈巴河縣主要以遊牧為主,牧民科學文化水平低,科技意識普遍較差,所養牲畜長年處於“春乏夏補,秋肥冬瘦”的狀態,一年四季忙碌,一年的收益卻並不高。通過科技培訓,牧民掌握了科學養殖技術,經濟效益提高,牲畜疾病減少。

扶植大戶引領小戶

多年來,他不計個人利益,積極扶持幾個養殖大戶,幫助他們提高技術,並希望這些大戶能帶動廣大牧民改變傳統養殖方式,從數量規模型轉變為效益型養殖。他積極為養殖規模較大的牧民創造條件,如幫助他們實現定居,進行牲畜品種的改良等。

榮譽稱號

2005年12月,他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全國農業技術推廣先進工作者標兵”稱號;2008年4月,被自治區總工會授予“開發建設新疆獎章”,同年5月,被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總工會授予“開發建設伊犁邊陲獎章”;2008年12月,他被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自治區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稱號,2011年獲得全國五一獎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