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街道

金星街道

金星街道南長區金星街道位於無錫市區東南部,西瀕新運河,東倚滬寧鐵路、滬寧高速公路和312國道,南臨碩放機場和無錫新加坡工業園,北接市內最繁華的商業地段。境內以平原為主,星散分布著低山、殘丘。

基本信息

概況

金星街道位於無錫市區南端。東至京杭大運河與清名橋街道相鄰,南至金城路與揚名街道毗鄰,西至馬蠡港河與濱湖區河埒街道相鄰,北到紅星橋與迎龍橋街道相連。總面積4.58平方千米。管理9個社區:中橋社區、中南新村社區中聯新村社區、金城新村社區翠園新村社區中北社區中星苑社區、蘆東社區蘆西社區。辦事處駐中橋三村30-1,在區政府駐地西南5千米處。2004年2月,由原中橋街道整建制與原蘆莊街道金城路以北區域合併組建金星街道。

歷史

金星街道金星街道運河兩岸
金星街道古老聊城段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明清時期,漕運盛極一時,藉助漕運之利,運河經濟甚為繁榮。聊城又位於,魯,豫三省交界處,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曾為運河沿岸九大商埠之一,被盛譽為“漕輓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會”。清康熙乾隆皇帝曾十一次駐驛於此。

古老的京杭運河兩岸,街巷布列,各種店鋪民居,隨坡就勢,依河而建。條石鋪砌的大小碼頭,株株蒼勁的古槐,以及宋代隆興寺鐵塔,國家重點文物、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仍會使人們體味到昔日運河漕運鼎盛時期古聊城的繁榮和輝煌。

明清之交漕運興盛還帶動了了聊城文化事業的發展,為運河沿岸留下很多名勝古蹟,與運河相互輝映,其深厚的歷史底蘊使古運河景區成為江北水城的重點觀光旅遊區

氣候

金星街道氣候

南長區金星街道屬北亞熱帶濕潤區,受季風環流影響,形成的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氣溫,1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7月平均氣溫在28℃左右。

全年無霜期220天左右。該區年平均降水量在1048毫米。雨季較長,主要集中在夏季。全年降水量大於蒸發量,屬濕潤地區。

資源

金星街道穿山甲

南長區金星街道擁有自然分布於地區內以及外來歸化的野生維管束植物主要用材林有竹、松、杉,優良用材的樹種有杉木、檫樹、樟樹、紫南紅楠、麻櫟、錐栗、榆樹等。

藥用植物400多種。鳥類有170多種;魚類為90多種,太湖中的銀魚,長江中的刀魚、鰣魚、河豚魚是名貴魚類。

獸類有30多種,主要有華南兔、穿山甲、豹貓、黃鼬等。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主要是粘土礦、石灰石、大理石等非金屬礦

街道建設

金星街道金星街道居民房
街道陽光城市花園是目前無錫最大的現代化居民小區,建成後將有近6000戶、2萬多人居住,增加3500平方米配套用房。街道綜合大樓總建築面積5473平方米,辦公室、圖書室、宿舍、健身房、多功能廳等齊全,是城區街道中最大的綜合性辦公建築。

社區居委會新辦公用房總建築面積500多平方米,改建裝修投入30多萬元,包括辦事大廳,多功能會議室,電教室,萬冊以上的圖書室,辦公室等。村規劃道路硬化工程全長約300米,寬8米工程總造價約為39.12萬元。

和諧共建

金星街道金星街道和諧共建
金星街道與泉山區和平街道簽訂締結友好街道協定書。兩街道將定期組織招商、企業互訪和各類聯誼活動,積極為雙方合作項目提供各項便利條件;同時定期組織街道幹部到對方街道有關部門學習掛職鍛鍊,組織管理、招商引資。街道與無錫揚名街道結為友好街道之後,又與蘇南締結的第二對南北合作街道

僑務工作

金星街道僑務會議
街道現有10個社區,居民達7萬多人。其中僑胞眷屬121人,出國留學26人。街道首先摸清社區僑情資源,對僑胞實行“五必訪”,並舉辦電腦知識培訓班,讓僑眷能通過E-mail與國外親友通訊聯繫。社區為僑服務、僑為社區作貢獻的“雙向服務”工作有聲有色。同時,舉辦各種活動豐富社區僑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 《反分裂國家法》頒布不久,社區瞿宇升等退休黨員和僑眷自發收集、整理、剪貼了《反分裂國家法》愛國主義教育展板,作為宣傳祖國和平統一的愛國主義教育陣地。

街道黨工委揉入社區黨建精神文明等各項工作,投資近40萬元改建中南社區居委會,營造積極參與的環境,建立了“各界人士活動之家”,提供閱覽、健身、電視、音樂娛樂、談心交流的固定場所,硬體設施達到五星級社區標準。主要途徑有《金星信息》、《金星摯友》統戰簡報;社區板報、櫥窗宣傳欄;中南“網上僑務之家”網站;社區黨建、居民小組長會議;設有書籍、圖片、音像等宣傳資料的活動室;舉辦講座、培訓、報告會等進行大宣傳大討論。

社區文化

金星街道金星街道文化俱樂部
金星街道以“歡樂家庭,和諧社區”,為主題,以“同看一場電影——英雄在我心中”為開端,由街道和金逸影城聯手為家長與學生推出一場免費電影,貫穿教育還有同讀一本書——“家家書飄香”徵文活動、同做一回運動——“歡樂奧運伴我行”青少年趣味運動會、同聽一場報告——“磨礪中的青春之花”優秀受助生事跡報告會、同感一種體驗——“我是一個兵”軍營一日體驗、同受一次教育——“歷史讓我輕輕地走近你”民族工商業博物館參觀及主題討論、同享一份歡樂——“我們的笑容最燦爛”主題攝影比賽等。

街道同金逸國際電影城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影視教育活動,豐富社區文化,服務新老市民。比如, 電影回顧展、觀影座談會、學生影評賽、特困家免費觀影、小電影進社區、以及文藝活動、社區明星秀等等。

社區服務

金星街道金星街道社區服務
金星街道助學志願團募集到2萬多元幫困助學款,通過社區幹部的手悄悄地送到了地區74位貧困學子家中。還將多方籌集愛心資金,連續六年幫助地區所有60多名貧困學生解決學習費用,不讓一名困難學生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 2007年,轄區51名貧困學子獲得他們的愛心資助。街道已有20多家企業丶近200位市民積極投身到這項活動,捐資總額19萬元,共有378人次的寒門子弟得到資助。

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蘆東社區孤老們開展了“全科團隊進社區,愛心共建創和諧”愛心結對活動。組建了7個全科服務團隊,每個團隊由一名醫生、一名護士、一名公衛醫師組成,分別與一名孤老結對,發放“特需服務卡”,為孤老實施義務體檢、建立健康檔案,提供每周上門隨訪、健康諮詢、血壓測量及孤老就醫時減免費用等優惠服務

對僑胞服務不但唱好“四季”歌:春節有走訪、端午有粽子,中秋有座談,重陽有慰問。還進行經常性走訪慰問、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實際困難,落實與華僑華人相關的政策,為僑辦實事、做好事,為社區僑眷老人建立健康檔案,在社區服務中心進行了免費體檢;為病困僑眷找家政;為僑眷開辦免費電腦培訓班時;為留學生家屬解決就業問題等,把“為僑服務,讓僑得益”作為社區幹部日常必修課

社區教育

金星街道金星街道社區教育
街道利用區域資源優勢,發揮活動室、烈士陵園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結合革命傳統教育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節日,深入開展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通過“青少年維權崗”的創建,逐步拓展我街道 “青少年維權崗”的創建面。

街道開展“情暖社區陽光行”、“情系貧困生、資助希望之星”等活動,走訪和慰問特困青少年家庭,幫助他們解決在生活、學習和就業等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結對包乾幫教,開展“挽救青少年上網成癮行動”、“青少年健康網上行”、“小手拉大手,遠離電子海洛因”、“青春紅絲帶”等活動。

街道利用社區文化資源,組織青少年看社區自製的奧運圖片展,參與“奧運知識知多少”知識競賽;“紅領巾奧運簡報製作比賽”;“地震預測與自救知識”培訓問答;“文明小使者知識競賽”等。

持續開展的“磨礪中的青春之花”---優秀生事跡報告會,以培育地區未成年人“三堅(堅強、堅韌、堅持)三感(感動、感恩、感謝)為活動宗旨,以身邊人說身邊事的形式,給青少年最真切最鮮活的教育,今年又有10名學生講述自身學習成長經歷,也增進社區青少年們之間的了解與幫助。

風俗

金星街道端午龍舟
每年端午時節,有龍舟競渡的習俗,俗稱賽龍船。每當農曆四月下旬即作準備,參賽的龍舟分別在各水路操演,至端午節才會集。龍舟頂部均張起青白色的布幕,插上一面面彩旗,五色繽紛,乘風燁燁。比賽時,銅鼓喧天,每艘船上有16或18、20名劃手,列坐左右船舷,各執一槳,奮力擊水。數舟齊發,划槳齊起齊落,真如游龍破浪前進,鱗爪飛動,蔚為壯觀。前往觀看競渡的有城鄉男女老少,觀眾沿塘排列如堵,多達四五層;水上則遊船麇集,互相擊撞,其中有出城的少年子弟和仕女,乘坐畫船,簫聲鼓鳴。龍舟賽後,好事者往往投放鵝鴨於河中,看龍舟往來搶奪,這成了競渡的一種插曲

每逢端午節有龍舟大會。屆時,數十里外遊客爭趨觀看。湖中舟滿,夜則燈火通明,管弦聲沸,甚為熱鬧。湖水面開闊,有5艘大龍船,分成五色,名為紅龍黃龍青龍白龍烏龍。比賽時,鼓聲咚咚,槳聲嘩嘩,五舟競發,湖畔人山人海,爭睹為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