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村

金明村

金明村位於南豐鎮北面,全村總面積1.93平方公里,離鎮城區13公里,屬山區村,全村主要以種養為主。2006~2007年度本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20多元。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金明村東西向2.5公里,南北向1.19公里,全村總面積1.93平方公里,下轄20個村民組,8個自然村,總戶數405戶,總人口1362人,耕地面積2494畝,開發祥符盪內盪114畝,全村羅氏沼蝦養殖面積已達885畝,成為羅氏沼蝦專業養殖特色村。全村工農業總產值604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500元。
村黨支部、村民委,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美村、富民、強經濟”的要求,對照“建設小康示範村”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狠抓軟硬體建設,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達到了“局部最佳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路燈亮化,衛生潔化,河道淨化,各類檔案配套設施齊全”的目標。實現了“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的協調發展。

鄉村建設

一、以發展經濟為基礎,加強全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加強招商力度,增強村的經濟財力,提高村的各項公益事業。進一步拓展招商引資、引稅渠道,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推動對外擴大招商,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招商格局。積極營造招商引資、引稅環境,切實增強招商工作主動性,拓寬工作思路,積極利用各種社會關係,捕捉招商信息,通過社會各方力量的支持和幫助,引進具有一定規模、科技含量較高的項目落戶,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確保全村可持續健康的發展,為全村建設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006年可支配收入達1063萬元,2007年可支配收入可達1080萬元,位居金橋鎮區域內中上水平。2006~2007年度本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20多元。
二、推進全村環境建設
1、做好綜合整治工作,實施規範管理。
加強村宅道路和河道的維護管理,保持路面的平整完好,河道的整潔。做好為民實事工作,加強道路維修,其他實事工程。
金明村區域內有村級河道25條,總長35公里,鎮級河道3條,總長12公里。河道安排專人負責保潔,因此河面水質無黑、臭現象。鎮級河道保潔率達到100%。
2、加強環境建設
金明現有公共綠化面積約100畝,全村總面積330畝,綠化覆蓋率達30%以上。
認真開展自然居住區“文明生態村”創建工作,覆蓋率達到了100%,積極支持、鼓勵發展家庭庭院經濟,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加強村的環境衛生建設,讓村民生活在質量較高的環境中。
3、抓好健康建設
2006~2007年度村內生產項目和餐飲、娛樂等污染型項目建設均經過環保審批,符合規定和法律要求。
加強保潔隊伍的建設,認真落實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控制污染型企業項目,有效控制病蟲害密度。全村新建了5座水沖式公共廁所,提高了外來務工者的生活質量。
金明村設有一支專門的保潔隊伍,每個村民組設有一名除害員。多年來,在新區、鎮愛衛辦的領導下,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廣泛開展滅四害工作,每年春、秋二季的滅鼠活動,夏季的滅蚊蠅、滅蟑螂活動,並抓好日常的長效管理,目標明確、部署嚴密、措施得當,在上級的各項考核中及新區愛衛辦每年度的對口檢查中,每次達標,並得到好評。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67畝(其中:田29畝,地138畝),人均耕地0.68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2592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66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3畝;草地71畝;荒山荒地446畝,其他面積849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6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4.4萬元,占總收入的54.8%;畜牧業收入45萬元,占總收入的2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5頭,肉牛18頭,肉羊146頭);林業收入 0.8萬元,占總收入的0.5%;第二、三產業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4.3%;工資性收入5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881元,農民收入以種植、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占勞動力的4%),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 、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67戶通自來水;有6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6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5戶(分別占總數的82%和22%)。該村到鎮集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2輛,拖拉機20輛,機車8輛。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1戶;建有小水窖55口。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 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6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烤菸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5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1%。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鮮玉米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67戶,共有鄉村人口244人,其中男性114人,女性130人。其中農業人口244人,勞動力152人。該村以漢為主,其中漢族238人,彝族6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7人,占人口總數的15%;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人244人,參合率100%。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槽溝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狗街第二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5公里,距離中學1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人,其中小學生12人,中學生12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經濟收支。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6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67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4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12.2萬元,有固定資產1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3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8人,黨員中男黨員8人。有團員6人。

發展重點

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自來水水源不足,鄉村公路無法通行,資金不足,農業基礎設施薄弱。 
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鮮玉米特色產業,種植面積 80畝;發展養殖業,養豬300頭、牛100頭、羊5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3961元增加到4287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