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幡

金幡

《金幡》是一部以松贊乾布和文成公主和親為主線的小說,展現了瑰奇雄壯的藏文化,謳歌了漢藏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基本信息

字面意思

拼音:jīn fān

解釋:1、亦作“金旛”。2、縷金的旌旗。3、用銀箔製作的幡勝。

編輯推薦

《金幡》是一部以松贊乾布和文成公主和親為主線的小說,展現了瑰奇雄壯的藏文化,謳歌了漢藏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藉助松贊乾布與唐朝的求婚過程,結合松贊乾布及其部屬週遊華夏大地,把唐朝的歷史與文化,如三國演義、春秋戰國、孔子、等著名歷史,以及如黃帝陵、黃河壺口瀑布少林武當、峨眉山五台山等著名風光和景點介紹給觀眾。同時也通過各國的使節及留學生來到唐朝長安學習與建交的過程,把印度、日本、尼泊爾、義大利、德國、法國等國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而且把這些中外美麗風光展現在人們的眼前,使關心和熱愛華夏大地的人們對華夏大地、對青藏高原流連忘返,眷戀情深,在產生了濃厚的愛國主義的同時,又促進和增添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進步社會的主題。

內容簡介

1300多年前青藏高原上,松贊乾布的開拓創新精神,形成了華夏歷史上名垂千史的“松贊時代”!1300多年前華夏長安古城,李世民倡導的勵精圖治精神,形成了人類歷史上震驚世界的“貞觀之治”!1300多年前吐蕃部落的贊普松贊乾布與唐朝文成公主的結合譜寫了藏漢聯姻的千古佳話!1300多年前的李世民與松贊千布這兩個歷史巨人,為華夏多民族的融合與發展,為譜寫華夏社會的壯麗篇章和輝煌歷史,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金幡》不僅僅是給讀者介紹了神奇、神秘、神往、神韻、神聖的青藏高原,以及華夏大地上各少數民族的風情、風俗、風光,更重要的是激發了人們新時代華夏兒女主人翁的社會責任感和開拓創新、奮發圖強、勵精圖治的動力!作者袁光澤表示,援藏生活豐富了人生,開闊了視野,至今仍然眷念著那片神奇、神聖、神秘的大地,《金幡》既是對援藏工作的紀念,也是對西藏人民的祝福。

作者簡介

袁光澤,曾下放湖北省公安縣插隊落戶,以後在上海手錶廠、北京手錶廠、武漢手錶廠學習工作期間任工人、班長、車間主任,支部書記、廠黨委委員等,並在湖北省經貿委任科長、處長等職、2001年至2004年任西藏山南地區經貿體改委主任,取得高級經濟師、法律顧問職稱及資格,後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國資委副巡視員。先後在武漢大學中南政法學院、華中師範學院的中文、法律、歷史專業學習,取得其專業文憑及碩士學位。並在經濟日報、西藏日報、《經濟管理文摘》等報刊上發表多篇文章,主編出版《企業經濟管理大全》(合作)、《關貿總協定》、《廠內銀行管理概論》等經濟專著。

文摘

第一章絕處逢生突重圍

“噠噠、噠——噠”只見一匹棗紅色的戰馬從吐蕃部落瓊結鎮白玉根巴雪峰的方向,朝著雅魯藏布江與雅礱河交匯的地方——澤當鎮的西北方向急速賓士而來。

在遠處的皚皚雪峰下,奇峰屹立,山間空曠,一排飛鳥掠過,只剩下“嘚、嘚、嘚”的馬蹄聲,清脆而單調,那聲音仿佛是從旁邊山壁上碰回來悠悠散落在叢林中一樣。

在深藍色的天空和雅礱河邊小道兩旁翠綠的北方楊樹的映襯下,道路上這匹飛奔的棗紅馬和騎馬的主人格外的引人注目。

馬上匍匐著一個彪悍的藏族少年,他左手拈著韁繩,右手緊握著一把大刀,兩腿緊緊地夾著馬背上的紅色馬鞍,兩眼機警地注視著前面就要快與雅魯藏布江交岔的河邊。

他那疾馳飛奔的速度形成的鏇風把兩邊的樹葉都帶得“嘎、嘎、嘎”直響。

少年狂奔到雅礱河旁林蔭小道的時候,像射出的箭鏃一樣,一個勁地疾速向河道邊的前方飛沖。

疾馳飛奔的少年身上披戴著的刀劍金屬之類的兵器裝備,在陽光下一閃一閃的,馬匹上閃爍的亮光和少年彩色的著裝像是一支犀利耀眼的金黃色箭頭在快速地沖向前方。

少年沿著雅礱河的東岸小道,駕馭著馬匹飛快狂奔的時候,突然從河邊樹林裡射出一支箭,呼嘯著飛向少年的右前心,瞬問就要碰到少年的前臂時,那少年眼疾手快,僅快速地揚臂用刀向上猛地一嗑,那支撲面而來的箭就立刻折斷為兩段飛向空中。

剛才突飛而來的一支箭,儘管沒有傷著這少年,但不得不引起少年分外小心了。

少年機警的眼神搜尋著前方,他心裡也感到十分的驚奇和憤怒;為什麼這人要這么陰險歹毒地暗算自己呢?

少年騎著馬匹放慢了前進的步伐,同時用眼萬分小心地搜尋著道路旁邊的樹林,突然,旁邊不遠的樹林裡“嘩、嘩”的一陣陣聲響,緊接著從裡邊接連跳出來五六個揮舞著刀槍的壯漢,擋在了少年前進的道路中間。

跑在前面三個提著長槍的漢子,衣著和神情很像是部族家丁,直愣愣地沖了過來。好在少年早有準備,眼看就要斜刺過來的長槍和馬頭近在咫尺的時候,少年機警地拉帶了一下韁繩,嘴裡喊了一聲:“駕、駕”,戰馬也隨即急速地跳躍起來。

戰馬高揚起馬頭,馬匹高高跳躍起來,它被主人的韁繩一拉,再順勢向左一轉,馬上的少年藉機快速揚起刀鋒,他的身影就像白鶴亮翅,手中的大刀像海底撈月,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揮向了前方,只聽得“嚓、嚓、嚓”三聲響,三隻長槍的槍頭飛向半空里去了,三個藏族家丁也像斷了線的風箏,“撲、撲、撲”地倒在地上沒氣了。

其他幾個家丁壓根沒看清是怎么回事,三個同夥已經身首分家。一時間他們盯著馬上的少年痴愣著。

倏忽間回過神,第一反應就是逃跑,此時不溜,腦袋不保!

他們扔下了剛才被少年瞬間收拾了的三個家丁的屍體,拖槍拽甲地鑽進路邊樹林裡逃之天天,不見了蹤影。

少年打馬往回一兜,提起韁繩,刀背猛拍了一下馬背,兩腳緊緊夾住馬鞍,放馬沖向河流中間,只見戰馬四蹄飛奔,馬尾飛揚,高昂的馬頭向上長嘯一聲,就“嗖、嗖、嗖”地就跨過了緊靠澤當鎮雅礱河邊兩棵高大的北方楊樹下十米多寬的河道。

剛剛登上沙灘地,少年兩眼機警地搜尋了一下周圍的情況後,又馬不停蹄地順著下坡的沙地奔向了通往雅魯藏布江邊的峽谷小道。

一會兒,疾馳的馬匹又奔跑在貢布日神山下平坦的草地上,少年身後一排排的北方楊樹林就飛一樣地與騰空而起的沙塵滾翻扑打成一團金黃色的濃煙,沿著雅魯藏布江逶迤向前,在午後烈日下湛藍色的天空與潔白的雲彩輝映下,飛騎跳躍的身影在江水泛起金色的光環,仿佛一條金黃色的巨龍溯江遨遊在奔騰的雅魯藏布江里。

轉眼間少年就乘馬疾馳到達了離扎囊鎮不遠的蒙嘎如大草原上。

遼闊的蒙嘎如大草原在這裡和聞名遐邇的“天河”雅魯藏布江連成一幅美麗壯觀的畫卷。

在青藏高原上被人類和華夏各族人民視為“搖籃”和“母親河”的雅魯藏布江,是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河流,它在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唐古拉山之間,東西向平直貫通的谷地上東流而下。

它是華夏大地上僅次於長江、黃河、黑龍江和珠江的第五條大河。僅在華夏大地上流程為兩千多公里。

雅魯藏布江意為“高山流下的雪水”,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宗巴縣境內的傑馬內宗冰川,宛如一條銀色的巨龍,由西向東奔騰在青藏高原的南部。

雅魯藏布江沿途匯集了許多支流,如年楚河、拉薩河、尼洋河、雅礱河,沿路形成了寬闊的河谷,當流到青藏高原東部的米林縣和墨脫縣的交界處,被喜馬拉雅山東段最高峰南迦巴瓦峰擋住去路而被迫改向,形成了世界上極為奇特和極為壯觀的美麗的“馬蹄形”大拐彎峽谷。

大拐彎從進口到,出口全長的距離近五百多公里,峽谷的南側是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北側是海拔7234米的拉加白疊峰,兩個山峰懸崖壁立,如兩道雄偉大門緊緊地束縛著東來西奔的大江。

山峰離江面最深處為5382米,而河谷底部江面最窄處只有74公尺,懸崖直落江面,那一線江水就像嵌在巨斧劈開的石縫裡,急流奔騰,聲震山谷。使這條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峽谷,無論是從長度還是深度上都成為當之無愧的地球上最長和最大的河流峽谷。

其峻峭奇麗的地形地貌,使它與珠穆朗瑪峰一樣為世界矚目,也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壯觀的原始森林公園。

雅魯藏布江還是一條橫跨多個國家和部落的河流。

它在華夏境內流淌兩千多公里,它韻全長近三千公里,被稱為雅魯藏布江;它向巴昔卡狂奔出去,急瀉在印度大平原上,被稱為布拉馬普特拉河;它最後匯入恆河,經孟加拉國注入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形成世界上最大的水下三角訓。

它流經不同國家、不同地理單元,顯示出不同的地域河流特徵,孕育了不同民族、古老文明和悠久的人類文化歷史。

遼闊和風景如畫的蒙嘎如大草原地處雅魯藏布江的右岸。

這方圓幾百里的草原地帶和江邊一片寬闊韻沙灘地連成一片,是被世界上稱之為“天河”的雅魯藏布江最寬闊的野生植物園和動物園。

這塊寬闊的沙灘地在夏天季節里,由於天氣暖和,溫度較高。

雅魯藏布江上游冰雪融化後,翻滾的江水裹脅著沿岸:的江砂奔騰而下,到了稍平坦的地段以後,泛黃的江水又無邊無際地浸泡和攀附在雅魯藏布江的兩岸山崖地邊沿;而在秋天以後的季節里,整個江面的江水又變得清澈見底,遠遠望去,遼闊的江水湛藍湛藍的,和周圍皚皚雪峰與深藍色韻天空形成一塊別具一格的彩色調色板,是那么的美麗,那么的賞心悅目。這中間的幹道緩緩流動以外,其他的江灘都是裸露在零星瓣狀水域上面。所以在面積寬約十公里、長達幾十餘公里的沙灘上,有幾百個大小不一的水坑,其特殊的地理環境所形成的瓣狀水系構成了遼闊的河谷平原,以及有較為溫暖的天氣和連線著岸上茂密的灌木林草地,因此成為許多候鳥和動物落腳棲息的好地方,成了西藏高原上蜚聲方圓數百公里的“香格拉底”的人間王國。

這天是藏曆年的望果節,也是青藏高原上收穫的季節,天氣似乎特別的好。遼闊的藍天由於在周圍層層峰巒白雪的映襯下,變得更湛藍了,那縷縷飄浮的白雲似乎是藏族少女頭上細紗一樣,輕柔地飄逸在沙灘地上空。

從遠處急馳而至的少年和他那匹高大的棗紅馬,以及那還在翻滾向前的塵土,給這片自由王國的主人們一陣驚奇,它們都不得不放下自己的手中活兒來接待這位不速之客。

只見那修長的斑頭雁逆流遨遊時,探著灰白帶紅色的腦袋發出“嗷、嗷”的叫聲,仿佛是在詢問客人來自何方?

那黃色的野鴨也在成雙成對地從藍天翱翔到地面,從地面飛到白雲間的此起彼伏,仿佛是在詢問客人:我們展示的風采是否浪漫?

正帶著雛鷹翱翔在碧空的大禿鷹一會兒展翅向上沖,一會兒拍著翅膀向下滑翔,不時向來自遠方的客人“嗷嗷、嗷”地叫喚著,仿佛在自豪地說著:“你看我們的小寶貝試飛還算成功吧!”

那一隻只從草叢中跑到沙灘上,又從沙灘地里溜進水裡的灰褐色小松鼠們,盡情地在水裡遊蕩著,像是在享受大自然的露天浴一樣,當它從清澈見底的水中跳了出來後,先是搖頭擺尾,又是伏地作揖,一會兒還對著水面抹了抹長長的鬍鬚,再露出潔白的牙齒毫不陌生地望著少年和白馬,“吱吱”的使勁地叫了幾聲,就算是給新來的客人滑稽而禮貌,但又不乏熱情地打了幾聲招呼吧!

更有趣的是從那大水坑裡還蹦跳起幾條碩大的“拉薩”鯉魚,它們此起彼落,仿佛在跳著歡快的藏族舞蹈,還在敲打著“撲通、撲通、撲通”聲樂的同時,隨著它們不斷扑打綻放出的江水,在燦爛陽光的映照下,反射出萬道流光的色彩,就仿佛雷雨過後的七色彩虹那樣光亮奪目!

又瞅見著成群的野兔,在沙地和水坑裡不停地追逐戲弄著,時而踏起沙坑的清水聲、小動物嘴裡發出“嘰嘰、嘰”錯落有致的響聲,和野兔那有力跳躍的聲音融合在一起,仿佛是那青藏高原和諧的打擊音樂樂曲呢!

又仿佛是小動物們在發出熱情的邀請,歡迎新來的客人參加自己的遊戲呢!

只見那一會兒從江邊喝完水後,又匆忙奔跑到草叢中到處翻動著進行覓食的火紅色的狐狸,它用整個弓緊著的身軀、抬著頭面對著朝著前方,它前後兩雙腳穩穩地扒著草地,用警惕的眼神盯著前方剛剛到來的棗紅色馬匹和少年,好像在自言自語地說著:“咱們可是井水不犯河水啊!”

在寬達十多里的沙灘上,使人更驚奇的是,成群的野羚羊、野山羊、野毛驢、野氂牛、野山豬……

它們有的或遠或近地在駐足觀望,有的在仰首信步漫遊,有的卻還在漠不關心地、成雙成對地暗送秋波,竊竊私語呢!

目錄

第一章絕處逢生突重圍

第二章 受命危難振雄風

第三章 藏南江畔創基業

第四章 雅礱河谷譜新曲

第五章 哲古草原風俗情

第六章高原兄弟“同心酒”

第七章 英雄少年逞英豪

第八章 澤當河畔風浪起

第九章 高原風情樂融融

第十章 弟兄結拜顯真情

第十一章 北上羌塘巧用兵

第十二章 華夏歷史催奮進

第十三章 邊塞奇觀美聖湖

第十四章 護衛佛教巧姻緣

第十五章 邏些草原起宏圖

第十六章 回馬槍戰忙中錯

第十七章 南下瓊結兵受阻

第十八章 排眾議定都邏些

第十九章 出奇兵平叛羌塘

第二十章 馬背學習華夏史

第二十一章 馳援尼泊救王國

第二十二章 創建藏族新文字

第二十三章 救邊巴遠征古道

第二十四章 敦煌遇襲巧取勝

第二十五章 尋藏藥探險墨脫

第二十六章 襲吐谷挑戰松藩

第二十七章 求聯姻迂迴再戰

第二十八章 藏漢演繹高原情

第二十九章 盛唐盛況靈犀通

第三十章 華夏千秋立宏圖

第三十一章 巧遇奇緣大比武

第三十二章 文功武略奇公主

第三十三章吐蕃大相巧布陣

第三十四章 獨占鰲頭獲全勝

第三十五章 禪玄機五台白馬

第三十六章 太極殿相見恨晚

第三十七章 玉樹譜寫時代曲

第三十八章 創建藏傳新佛教

第三十九章 殫精竭慮謀發展

第四十章 金幡彪炳建偉業

前言

神秘、神奇、神往、神韻的西藏,已經成為人們探索和了解的新的時代主題。然而通過《金幡》這部集歷史、文化、旅遊於一體的長篇小說,就可以把人們帶進這個深遠的歷史時光隧道;深入了解到青藏高原上藏民族艱難成長發展的歷史,了解到華夏悠久歷史的發展軌跡,了解到華夏五十六個民族融合與發展的歷史,其間通過激烈的戰鬥情節、引人入勝的民族風情、跌宕起伏的宗教鬥爭、扣人心弦的愛情糾葛、宮廷皇族的心理活動、優美的邊陲風光和高原風景、各少數民族紛爭到和諧相處、發展和推動經濟的意識、等等,使我們深刻了解和探索到偉大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壯麗篇章與輝煌成就,更使我們感覺到作為一個華夏兒女的自豪與驕傲,感覺到今天我們肩上的重要使命和社會責任,使我們從中受到深刻的啟迪、啟示和啟發。

藏民族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個成員,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日益壯大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尤其是公元七世紀初的藏王松贊乾布,更是表現了其過人的聰明才智和獨特的軍事才能。在當時紛繁的封建戰亂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下,由於松贊乾布與藏族人民數十年的勵精圖治與奮發圖強,平息了我國青藏高原各民族連年不斷的紛爭,同時在學習漢族文化、法制、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抓住機遇,開拓進取,使藏族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特別是使以藏民族為主各少數民族的青藏高原上的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我國歷史上西藏吐蕃王朝第三十二代藏王——松贊乾布作為一代有作為的藏族代表人物載入了中華民族燦爛輝煌的史冊,他和唐朝文成公主譜寫了一曲“藏漢民族結緣親,拓疆雪域鑄真情”的時代輝煌樂曲,他和唐朝文成公主“和親”的故事至今廣為流傳,成為家喻戶曉、萬古流芳的佳話。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滿載著漢族人民的深情厚誼和漢族先進的文化、建築、醫藥知識,以及農業生產與科學技術:到西藏與松贊乾布“和親”後,協助和促成松贊乾布帶領西藏人民發展農業生產和推動科學技術進步,加強法制建設,建立和推動藏傳佛教的改革與發展,促進藏民族內部的團結與統一,促進藏漢民族融合與交流,把當時的吐蕃王朝——西藏民族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建設成為一個興旺發達和朝氣蓬勃的民族,開創了藏民族嶄新的未來,被人們讚譽為中華民族歷史上藏民族強盛的“松贊時代”。

因此,文成公主被世人由衷地尊稱為華夏歷史上“千古佳麗第一人”,被藏族人們親切地稱為“白度母”,也使松贊乾布本人成為發展、壯大、開拓和維護中華民族團結與統一的楷模,成為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中傑出的民族巾幗女英雄。

本篇所要反映和敘述的是松贊乾布作為藏族人民的傑出代表,他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特別是本著“華夏同宗,天下大同”的民族團結深情和宗旨,不僅僅是推動和發展了西藏民族的歷史進程,還能為推進和促進中華民族的融合與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值得世人矚目的是,在這個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青藏高原上年青的出蕃王朝,正處在由奴隸制向封建制邁進的關鍵時刻,松贊乾布作為新一代有作為的吐蕃王朝的贊普,銳意改革,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啟用能人,審時度勢;並在當時西部各兄弟民族和各部落相互殘殺與激烈爭鬥的情況下,運用和通過移植改良的藏傳佛教,“化干戈為玉帛、創藏佛促平安”,運用和發揮藏傳佛教中的積極進取的思想來促進青藏高原上各族人民“和諧”為主調的思想與文化,在松贊乾布短暫的一生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之中,繼而統一了我國西南部各民族各教派的爭鬥,並創建了藏族文字,同時致力於發展生產和科技進步,致力於發展地區經濟,使以後數百年的時間裡,社會穩定,生產發展,推動和融合了中華民族的團結,這也是松贊乾布和西藏人民留給我們偉大中華民族十分珍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

松贊乾布少年時代就經歷了父親被人毒死、面臨著叛亂集團的追殺、各個部落的分崩離析的複雜局面,當他與尼泊爾、唐朝等地方的學習和探索,其視野更加開闊,以自己超人的智慧與毅力完成了統一青藏高原各少數民族的大業,最後又與這個時代傑出的人物李世民攜手在華夏歷史上譜寫了一曲叱吒風雲的時代樂章,成為了中華民族歷史上又一個名垂青史的風流人物。

回顧歷史,撫今追昔,繼往開來,與時俱進。

儘管當時吐蕃王朝與唐王朝有過戰亂,但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審視歷史上的這一事件,這不僅是歷史上吐蕃王朝和唐王朝的“甥舅”關係的促成,更是“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抿恩愁”的華夏五十六個兄弟民族手足之情和中華民族大家庭強大凝聚力、向心力、推動力的詮釋。

直到今天,華夏五十六個兄弟民族在推動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過程中所繁衍與形成的這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文化遺產,對於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對於推動與促進中華民族和世界各國各民族人民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宗教、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民族的融合與發展,以及人類“地球村”昨天、今天、明天所追求的——“和平與發展”的永恆主題來說,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這就是《金幡》全篇作品中所表現的主題思想給我們以更多思索和啟迪。

在世界的屋脊、人類的第三極——青藏高原上,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以公元七世紀西藏“松贊時代”創建的思想文化遺風,就像高高飄揚在喜馬拉雅山雅魯布江上空金色的旗幡一樣,將把中華民族、世界和人類的明天映照得更加燦爛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