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老街

金城老街,即韓城古城。古城城牆與城河已毀,現改為東西環城路。

簡介

韓城古城。南臨*(左氵右居)水,西依梁山,東、北有塬屏護。金大定四年(公元1164年)土築,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邑人武英殿、大學士薛國觀上奏朝廷批准,倡議地方官紳捐資,改土城為磚砌。
古城城牆與城河已毀,現改為東西環城路。街區格局古樸典雅,歷史風貌保存完好。南北貫通的大街為主街道,沿街為3間或5間的古式店鋪,多為兩層樓房,上庫下店,磚木結構,青磚灰瓦坡屋頂。主街道呈龍形,北端的赳赳寨塔如龍昂首,縱長千米略有彎曲的明清街道如龍身擺動,南端的古石橋如同龍尾。龍形主街兩翼及東西南北四關有縱橫交錯、曲直有序、四通八達的大小巷道40多條,多以官紳姓氏、廟宇或職官命名,如高家巷、張家巷、解家巷、學巷、城隍廟巷、天官巷等。

特色

街區內具有地方特色的四合院民居星羅棋布,達千餘座,其中多有名人故居。清乾隆狀元、宰相王傑府邸,府中磚砌的3層閣式高樓尚在,人稱“狀元樓”。明萬曆年間薛同術、薛之屏父子均為知州,古時郡太守美稱“五馬”,其家門楣題書“十馬高軒”。明崇禎監察御史衛楨固、清康熙左副都御史衛執蒲,其家拱門直書“父子御史”,廳房尚存大手筆康熙宰相張玉書題寫的“表率百僚”橫匾。門楣題書“誦清芬”的宅院,是清同治山東泰安府按察使吉燦升的故居;門額題書“司馬第”的是清嘉慶解元高步月的故居。此外還有知州程仲昭、宰相薛國觀的故居。金城區有東營廟、北營廟九郎廟以及保護完整規模宏大的文廟、城隍廟等元明古建築群。南街有闖王李自成行宮,人稱“九間廳”。南街上的原聚義隆藥店,為清同治年間建造,磚木結構,兩層樓房,街房、廳房、南北廂房都是高大的歇檐轉角樓房,上下各22間,上通下達,渾然一體,雖經百年風雨,仍巍然屹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