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湯池

金城湯池

金城湯池,成語。典出《漢書》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傳·蒯通》。“邊地之城,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唐·顏師古註:“金以喻堅,湯喻沸熱不可近。”金屬造的城,沸水流淌的護城河。形容城池險固。亦省作“金湯”。

基本信息

詳細釋義

典源

金城湯池金城湯池

《漢書》卷四十五《蒯伍江息夫列傳·蒯通》

蒯通,范陽人也,本與武帝同諱。楚漢初起,武臣略定趙地,號武信君。通說范陽令徐公曰:“臣,范陽百姓蒯通也,竊閔公之將死,故吊之。雖然,賀公得通而生也。”徐公再拜曰:“何以吊之?”通曰:“足下為令十餘年矣,殺人之父,孤人之子,斷人之足,黥人之首,甚眾。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於公之腹者,畏秦法也。今天下大亂,秦政不施,然則慈父孝子將爭接刃於公之腹,以復其怨而成其名。此通之所以吊者也。”曰:“何以賀得子而生也?”曰:“趙武信君不知通不肖,使人候問其死生,通且見武信君而說之,曰:‘必將戰勝而後略地,攻得而後下城,臣竊以為殆矣。用臣之計,毋戰而略地,不攻而下城,傳檄而千里定,可乎?’彼將曰:‘何謂也?’臣因對曰:‘范陽令宜整頓其士卒以守戰者也,怯而畏死,貪而好富貴,故欲以其城先下君。先下君而君不利之,則邊地之城皆將相告曰“范陽令先降而身死”,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為君計者,莫若以黃屋朱輪迎范陽令,使馳騖於燕趙之郊,則邊城皆將相告曰“范陽令先下而身富貴”,必相率而降,猶如阪上走丸也。此臣所謂傳檄而千里定者也。’”徐公再拜,具車馬遣通。通遂以此說武臣。武臣以車百乘,騎二百,侯印迎徐公。燕趙聞之,降者三十餘城,如通策焉。

譯文

蒯通,范陽縣人,原來的名字與武帝相同,叫蒯徹。楚、漢剛剛興起時,武臣攻打並平定了趟地,號稱武信君。蒯通遊說范陽縣令徐公,說:“我是范陽的百姓,名叫蒯通,我私下可憐您就要死了,所以表示哀悼。儘管如此,我又祝賀您因得到我蒯通而獲得生路。”徐公連連拜謝,問道:“您為什麼表示哀悼?”蒯通說:“您做縣令已十多年了,殺死人家的父親,使人家的兒子成為孤兒,砍去人家的腳,對人施以黥刑,受害的人太多了。慈父、孝子們之所以不敢把刀子插到您的腹上,是因為他們害怕秦朝的法律。現在天下大亂,秦朝的政令得不到貫徹執行,這樣的話,那些慈父、孝子們都將爭先恐後地把刺刀刺到您的腹上,以報仇雪恨並成就功名,這是我表示哀悼的原因。”徐公又問:“您為什麼祝賀我得到先生就獲得生路呢?”蒯通回答說:“趟國的武信君不知道我無能,派人前來詢問他的吉凶禍福,我現在要去會見並勸說他,對他說:‘您一定要戰勝敵人然後才取得地盤,攻破城池然後才占據它,我私下覺得很危險。如果採用我的策略,將不戰而取得土地,不攻而占有城池,傳送檄文就能夠平定千里,這樣可以嗎?,他將要問:‘你的策略是什麼?’我趁機回答說:‘范陽縣令本應整頓他的軍隊,守衛城池,奮起抵抗,但因怯懦怕死,貪婪而喜歡富貴,所以想首先向您舉城歸降。首先向您投降而您不給他恩惠,那么邊地之城都將互相轉告說:“范陽縣令首先投降而被殺。”一定會據城堅守,像金城湯池一樣,難以攻取。為您打算,不如用黃蓋朱輪的車子迎接范陽縣令,讓他在燕、趟的邊界馳騁炫耀,那么,邊地之城都將相互轉告說:“范陽縣令先投降而獲得富貴。”一定會競相投降,就像泥丸在山坡上滾動一樣輕而易舉。造就是我所說的傳送檄文就能平定千里的策略。”,徐公連連拜謝,準備車馬遣送蒯通。蒯通用這些話勸說武臣。武臣用一百輛車,二百名騎兵,以侯印迎接徐公。燕、趟之地聽說此事,有三十多座城投降,正像蒯通的策略所預料的那樣。

釋義

“邊地之城,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唐·顏師古註:“金以喻堅,湯喻沸熱不可近。”金屬造的城,沸水流淌的護城河。形容城池險固。亦省作“金湯”。

運用示例

金城湯池金城湯池

《北史·儒林傳下·辛彥之》:“帝嘗令彥之與沈重論議,重不能抗,避席而謝曰:‘辛君所謂金城湯池,無可攻之勢。’”

太平天囯陳陽生《建天京於金陵論》:“建邦設都,必取至善之地,非第曰金城湯池已也。”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臣誠不解盛宣懷欲圖一己之私利,遂不惜我祖宗社稷金城湯池之固,默陷於皇基累卵之地位。”

《後漢書·光武帝紀贊》:“金湯失險,車書共道。”李賢註:“金以喻堅,湯取其熱。”

《舊唐書·宣宗紀》:“夫取不在廣,貴保其金湯。”

趙朴初《滴水集·雜詩》之一:“萬里長城萬里長,長城萬里耀金湯。”

華而實《漢衣冠》三:“有你這樣的好弟兄,好幫手,仙霞就是金城湯池,滿州人插上翅膀也過不來!”

成語故事

秦末陳勝起義軍衝擊秦王朝的統治,陳勝的部將武臣率軍攻打越地范陽,蒯通去拜會並勸說范陽縣令徐公,徐公放棄守城。蒯通就去拜會武臣,勸武臣妥善安置徐公,這樣別的負隅頑抗的金城湯池的守備也會投降,武臣同意他的意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