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咨甫

金咨甫(1890—1934),浙江省武義縣白姆鄉後金村人。與豐子愷、曹聚仁、劉質平、潘天壽等人都是李叔同(弘一法師)的高足。

金咨甫 少年聰慧,酷愛藝術,尤喜音樂。1912年考取浙江兩級師範圖畫音樂手工專修科,品學兼優,深得老師李叔同喜愛。金咨甫師範畢業後,曾在蕭山、紹興等地任教。1918年,李叔同出家,校方問詢其教職誰可補缺,李毅然推薦“非咨甫莫屬”,並贈送學生多件自己喜歡的筆墨教具。 金咨甫果然不負師長厚望,他先後做浙江第一師範、杭州大學、浙江省立女子師範等校圖畫音樂教師,教學非常出色,深得學生喜愛。
金咨甫是民國教育部審定教材《新中華中等樂理課本》編審者,其戲曲詩詞天賦也很出眾,曾為杭州多所高校和家鄉母校譜寫校歌。不幸咨甫家境貧寒,頑病加身,英年早逝。1934年,弘一行腳掛單閩南,與金咨甫音訊隔絕多年後,忽接杭州印西法師信,提及金咨甫居士臥病半年折磨至死,在遺囑中請弘一法師為學生寫經回向佛道。一直身處奔波操勞養病傳經中的弘一心惦兩載,1936年病中為金咨甫寫就《金剛經》。這部經從1936年3月21日寫至4月8日,弘一在跋文中說:這部經的功德,在回向亡生金咨甫,願他業障消除,往生極樂世界。《金剛經》寫成後,由廣洽法師主持影印工作,初版問世,附有徐悲鴻、豐子愷的插圖,但瞬間流通一空。1940年,弘一大師60歲,《金剛經》在菲律賓、新加坡及國內三處重印再版1900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