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陳村

金台陳村

金台陳村是春秋時期燕國的一個古村落,戰國時期燕昭王在此築黃金台,此村因此得名而來。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高里鄉,地處定興縣城西南15公里,是定興縣第三批文明生態村,以“九曲黃河燈陣”聞名於當地。全村共有600餘戶,2400多人,耕地面積4350畝,人均純收入3500元。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河北省保定市定興縣高里鄉

金台陳村 金台陳村

地處定興縣城西南15公里(定興、易縣、淶水三縣交界處),保定市 定興縣 高里鄉境內,西距燕下都遺址5公里。G5京昆高速大北城收費站出口東面,交通便利。

村內目標

打造文明新村

陳村是定興縣第三批文明生態村,以“九曲黃河燈陣”聞名於當地。

一是進一步提高了陳村的知名度、美譽度。2009年,“九曲黃河燈陣”被河北省政府命名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樂”、“陳村話盤旱船”也被保定市政府命名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經過考察,被中央電視台第七套節目《經濟與生活》欄目選定為外景拍攝基地。

二是推進了和諧農村建設。全村民眾的文明程度提高,鄰里和諧、婆媳和諧,乾群和諧,該村連續3年無一例上訪事件,無一例社會治安案件。

三是鄉風文明建設不斷加強。通過活動開展,廣大民眾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民族自豪感,激發了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大眾文化熱情。

四是村民的創業精神不斷增強。在村委會的大力支持下,該村民眾先後辦起了注塑材料廠、扎毯廠、太陽能熱水器廠、炮筒加工廠等,吸納了本村勞動力300多人,全村實現經濟發展、農民增收。

人文自然

九曲黃河燈陣1 九曲黃河燈陣1

陳村以九曲黃河陣燈會聞名於當地。九曲黃河燈會傳承到現在,歷史淵源由來已久。據傳說,商朝末年,財神爺趙公明應聞太師之邀攜帶胞妹的“金蛟剪”助紂,大敗武王兵將。後來矮腳道人用“扎草人”的法術將趙公明殺害。趙公明的胞妹發誓要為哥哥報仇,後擺下九曲黃河陣,打敗武王。此陣按陰陽五行布局,分金木水火土,依八卦方位,中間設一指揮塔為八卦九蓮之形。燈陣分四組組成,若是兵陣便是四營人馬,進陣必須按“進六轉六,六盡記五,過五望四,見三便走,一字拐彎,回頭頓首”的秘訣循行,不然,只進不退,一個營也殺不出去。陳村正是由此陣而得名,陳與陣原為同一字,陳村即為陣村。經過幾千年的演變,成為今天的陳村九曲黃河陣燈會。

九曲黃河燈陣2 九曲黃河燈陣2

燈會占地10畝,陣門坐北朝南,以中間木製牌為主,高粱秸稈為輔,用松柏枝進行裝飾。陣內每1.7米一燈。全陣共439盞燈,每6根2米長的高粱秸稈紮成一個靶子,共扎244個靶子,靶子之間用秸稈連線組成甬道,交織成迷魂陣,進退循行,錯綜迷幻,因此又名八卦迷魂陣。每個靶子頂端頂一盞油燈。油燈用泥土手工製作而成,首先用和好的泥土捏成直徑約3厘米的圓形,類似碗狀,然後放在火爐邊上烘乾,再放入火爐里燒,最後放入鍋里用麵湯煮半個小時左右,取出晾乾。用圓木板做底座,圓木板用五色彩紙粘成高約15厘米的桶狀,置於靶子頂部。中間置燈碗,燈碗內倒入香油,用棉紙捻制燈芯。陣中間立一個15米的高竿,張起一個大宮燈,燈下懸起八卦九蓮燈,共9層,每層8盞燈,俗稱塔燈。

九曲黃河燈陣 九曲黃河燈陣

每年元宵節辦燈會,都吸引著八方來客前來觀燈賞月。燈會正式開始要首先舉行隆重的開陣儀式,燃放鞭炮、禮花,燃香,申表祭天,以企盼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接著南樂會奏起古樂步入燈陣,儀式結束。觀眾在鼓樂之後觀燈轉陣。觀燈轉陣俗稱轉燈,據民間傳說,人們在燈場轉一圈,可以驅災祛病、健康長壽。轉完全程約1個小時。整個燈場遊人如織,天上明月,地下燈火,鼓樂笛聲,歡歌笑語,一幅太平盛世景象。1991年2月28日,省人大副主任王加林觀燈並題詞“華夏之寶”。

在“文化大革命”中,原來的十幾通碑大部散落在民戶或道橋上,現只蒐集到幾通,其中道光十二年的觀音大士碑記載:道光元年有王天祿等五十家每人捐資六百文,元宵節舉辦燈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