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國[崇明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

金偉國[崇明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
金偉國[崇明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金偉國,崇明東灘國家級鳥類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以前他靠捕鳥為生,現在捕鳥只是他的工作之一。候鳥遷徙的春季和秋季,老金就負責捕鳥,供科研之用;而夏季和冬季,則負責在保護區內巡護。

基本信息

簡介

金偉國金偉國

金偉國,上海市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契約工,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的資深護鳥人。3歲多,老金就開始跟著爺爺和爸爸捉鳥;10歲時,他不僅能分辨什麼鳥發出何種叫聲,還聽得懂水鳥語言:晨起、歸巢、呼朋、引伴、覓食……他又繼承了父輩絕活,能用一枚竹哨模仿數十種鳥叫聲,鳥兒一聽這哨聲,就會“乖乖”地從天上飛下來,被稱為“東灘鳥哨”。“東灘鳥哨”在當地早已小有名氣,甚至遠赴澳大利亞,幫助當地開展鳥類環志工作。他被評為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獎”先進個人,崇明為此打算將“鳥哨”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經歷

金偉國的家在崇明東端的陳家鎮,金家世代以捕魚為生。金偉國用竹哨模仿鳥叫的這手絕藝和他的父親有關。金父年輕的時候,無意中看到當地一位老人嘴裡銜著一枚自製的竹哨模仿各種鳥叫。隨著竹哨發出的鳥叫聲,一群群候鳥便朝那位老人飛去,沒有半點兒怕人的意思。這個時候,老人揚手撒網,上當的鳥兒就只有任老人擺布的份兒了。金父便開始沒日沒夜地揣摩各種鳥的叫聲,通過多年模仿,金父終於練就了用竹哨模仿30多種沙將叫聲的絕活兒。父親用竹哨和鳥聊天,這讓金偉國很是羨慕。14歲那年,他接替父親,開始捕鳥。 
老金曾經這樣捕鳥:選一塊葦灘,擺上幾隻自製的“鳥模特”,再在一旁架上一張“翻網”。哨子響後,成群的鳥兒會從天上或葦灘飛來。這時把網一翻,鳥兒就糊裡糊塗成了“俘虜”。
但在1998年,金偉國發現:竹哨不能吹了。金家世代捕鳥的地方,變成了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禁止捕鳥。一開始,他捨不得這份收入,又偷偷去保護區“重操舊業”。被抓到後,自知理虧的他乖乖把捉住的鳥上交,看著管理人員放飛……其實管理人員對老金的鳥哨絕技早有耳聞,還想“收編”老金。因為保護區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為途經崇明的候鳥上環志。鳥兒如果再次被捕獲,就能通過環志了解鳥兒各項指標的變化,分析遷徙情況,進行相關的研究。而這,需要高超的捕鳥技巧。

雖然經濟補貼不高,但對吹了大半輩子鳥哨的老金來說,這實在是一份度身定做的工作。2001年,金偉國正式成為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完成了從捕鳥者到護鳥者身份的轉變。
保護區給老金的任務是,每年至少抓到3000隻鳥,經他上環志又放飛的候鳥達到數萬隻。

2009年,金偉國還被邀請去澳大利亞參與環志工作,他讓外國人親眼看看,用“鳥哨”怎么把候鳥“逮住”的。

2011年愛鳥周啟動儀式上,當一連串的清脆鳥鳴從他的嘴裡傳出,就見一群飛鳥從崇明東平國家森林公園里飛來,似為啟動儀式捧場。
不過,老金也有煩惱——擔心鳥哨絕技後繼無人。原來,光學鳥哨就要花上七八年,在引鳥季節,更要每天凌晨4時多起床,才趕得上鳥兒的生活規律。樸實的老金覺得:“我能做的就是把鳥哨繼續吹下去,為鳥類保護做工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